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经济转型时期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身处这一背景下的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此,通过对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的再认识的分析,阐述了要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更新观念来促使期刊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俊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Z2)
我国现在已经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实现经济关系的新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包括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转型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 ,以集约化为方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赋予了经济转型以新的内容。将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阶段来推进 ,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确认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赋予了体制转型新的内容 ;新型工业化则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尤其是转型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代理理论在研究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关系时由于忽略了经理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管理防御行为,而使得公司治理绩效、企业融资方式等陷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践证明,对经理人管理防御进行研究,不仅能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且对新资本结构理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因此,需要增强以公司董事会为主的内部监督,建立并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强化公司负债治理功能,制定合理的经理股权激励,建立适度的股权制衡,建立对经理人管理防御动机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政策环境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其根源主要是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困难、法律法规制定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滞后。就相应对策提出建议,将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经济转型时期的非正式制度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制度具有内生性、依附性、边缘性、排他性和替代性特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与之相容的非正式制度的缺失,会导致正式制度失效。非正式制度缺失导致的正式制度失效,正好可以解释全要素分析中的“残差”问题。在经济转型社会的生产函数中,应引入正式制度因素和非正式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发展中,尤其要重视非正式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与越南经济增长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对经济转型期中国与越南经济增长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无论是经济增长绩效还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成熟程度,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经济转型时期,越南的相对经济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相对较长、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学习了中国成功的经济转型经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没有经历过中国所经历过的各种国内外政治经济和市场约束;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具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越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差异会逐渐趋于缩小. 相似文献
9.
“转型”一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文章所使用的转型,特指“经济转型”,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为增加各阶层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经济增长带来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和最终结果看,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恶化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要强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在思想观念、所有制构成、经济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税收制度特别是所得税制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借助一般所得税优化理论来规范我国的税制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转型经济时期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点,并借鉴国际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成果,从竞争、价格、供求和风险防范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市场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杜蕴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3,7(5):40-44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化和转型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越来越为理论界瞩目。本文在测算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本外逃数额的基础上,探讨了宏观环境的负面因素和腐败问题与资本外逃的关系,认为腐败行为导致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资本外逃的形式被外化的,如果腐败问题得不到根治,将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资本外逃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若干研究观点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30多年的经济改革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转型过程,针对中国经济转型所涉及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入手,对转型经济的内涵、特征、模式、成本等方面及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化程度的测度、结构调整、市场秩序、收入分配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相关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对进一步分析了今后中国经济转型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和使用."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经济现象,目前在任何国家还没有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其包含的主要特征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发展"新经济"是转型经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内在必然选择.影响转型经济国家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有: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基础设施、金融市场、贸易的开外程度、商品市场竞争、人力资本、科研设计费用、劳动力市场和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5.
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经济转型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枯竭型煤炭矿区越来越多,为了实现衰老煤炭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利用技术经济学原理选择合适的退出时间,煤炭企业应积极参考国外煤炭矿区转型的成功经验,同时根据自身经济环境条件,采取主业挖潜,延长产业链,引入全新替代产业,争取政府部门政策支持、融入地方经济,把握新农村建设契机,充分利用矿区复垦土地等战略措施,才能实现企业转型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转型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动力转化问题.当今企业生存的基础因素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构成企业生存的生产资料内涵发生了质变,不仅包含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物的要素,同时产权、资本,科技知识与信息为一体的价值要素,已比前者更为重要.二者的有机结合,正在形成重新构造经济增长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国际环境已发生深刻改变的现实约束下,目前江苏开放型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江苏开放性经济转型升级,既有紧迫性,也有转型升级的基本条件。正确认识并把握转型升级的机遇,坚持引进外资和外智并重,坚持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坚持提升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是实现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转型的机制和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较大的历史尺度上,文化所代表的生存方式总是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模式。在人类历史和文明的重大转折时期,必然会发生深刻的文化危机并导致深刻的文化转型。从人的生存矛盾的角度着眼,文化转型的机制大体上可以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人的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中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二是自觉的文化和自在的文化层面之间的互动。从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之间的两种基本的关联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转型的两条不同的路径:当自觉的或自为的文化同自在的文化之间形成必要的和恰当的张力或冲突时,这一文化的转型会采取内在创造性转化的途径,即采取文化创新的方式;而当这两个文化层面之间缺乏必要的张力和冲突时,这一文化的转型只能采取外在批判性重建的途径,即采取文化整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利益关系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现实感受反差入手,论述了中国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的三大矛盾,指出利益失衡是诸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收入分配关系的失衡和扭曲作了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应以富民为核心,调节利益分配关系,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调整利益关系,确保净福利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转型更为迫切。中国经济转型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向实体经济的回归,也使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针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文提出,应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相互包容性增长模式,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关注与顾及他国和地区利益中实现自身利益的增长,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