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九歌》果真是原始戏剧吗?不少文学史著作、论文认为《九歌》是原始歌舞剧,是为巫师祭神表演或修改的脚本,其实这是不符《九歌》之实际的。 诚然,《九歌》描述的是民间祭神、乐神、降神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上,是由群众演员、特别是巫觋来扮演神 的。朱熹说:“楚俗祠祭之歌,曾不可得而闻矣。”(《楚辞集注》)他认为《九歌》只是模拟祭神乐歌。戴震说:“屈赋就当时祀典赋之,非祠神所歌也。”(《屈原赋注》)他们都已看出《九歌》不过是在描述巫师迎神的祀典,而不就是祀典上巫祀所用的歌词或脚本。 闻一多先生认为《九歌》首尾两章是祭神…  相似文献   

2.
田晓膺  阳淼 《社科纵横》2006,(11):98-100
《九歌》是《楚辞》的重要作品之一,在《九歌》中,屈原借“神灵”来抒发自己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九歌》中的“神灵”形象各异,妍媸不同,性情不一,屈原通过对“神灵”的歌唱,使原始宗教中的“神灵”深化为心灵的存在———美的存在。他以“美”的眼光来打量“神灵”,通过对众“神灵”之美的不同表现,来表达出美的完美和最高体现在于“满内而外扬”,内美与外美的双重融汇。  相似文献   

3.
《九歌·东皇太一》的最后一句:“君欣欣兮乐康。”关于“乐康”的诠释,专家的释意颇不一致。 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译为:“你高兴,我们喜洋洋。”是只译了“欣欣”而略舍了“东康”; 文怀沙在《九歌今译》中译为。“神啊;你多么愉快而又健康;”是把“乐康”直译为“健康”。这是根据王逸的《楚辞章句》:“欣欣,喜貌。康,安也”而来的。我们知道,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有许多注释是错谬不可信的。 《离骚》中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乐康”即此“康娱”。“康娱”连文,《离骚》内凡三见,学者多所论述,早已正王逸…  相似文献   

4.
一、《九歌》篇什考 《九歌》十一篇,而非九篇,然而名之曰《九歌》,古今学人进行了许多探发,然尚不能尽意。余不揣疏漏,大胆为之考索,以求教于通人。 朱熹认为。“篇名《九歌》,而实有十一章,盖不可解。”① 清代蒋骥认为:“《九歌》本十一章,其言九者,盖以神之类有九而名。两司命,类也。湘君与湘夫人,亦类也,”②蒋骥把《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分别合并为一类,其意在凑成“九”,用以说明《九歌》是由祭祀九种神的诗歌构成的。“九”是确定的篇目数字,因而蒋氏这个“类”的概念之不能成立是显而易见的。《九歌》中《湘…  相似文献   

5.
屈原<九歌>组诗应作于变法流产之后到放逐之前的被疏期间.它并非严格意义的祭歌,其大多数诗篇并不适用于正式场合下的祭祀活动,即<九歌>既不是楚国王室祭祀之辞,也不是沅湘民间祭祀之乐,而是诗人借助楚国巫鬼文化中的祭神形式而创作的高度个性化的灵魂祭歌.<九歌>中的神灵形象或愁思悠悠,郁郁寡欢;或彷徨等待,焦灼不安;或知音难寻,失恋伤情.这正是诗人忠贞为国竞遭疏离的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从而也决定了<九歌>深婉哀怨的抒情格调及其隐含的政治讽喻性.  相似文献   

6.
论《九歌》为民间祭祀歌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九歌》为民间祭祀歌舞文晖在《九歌》研究中,作者问题与作品的性质问题是联结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对另一问题的解决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个自古争论的问题,其实在研究中往往呈现出整体上的循环论证。因此,本文拟在对待作者与作品的性质上有所分别,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尚武主题最初发端于《诗》、《骚》。较早如《诗·大雅》中的《皇矣》、《大明》两篇,描绘周文玉伐崇伐密及武王牧野歼殷之战,展示了周开国之祖的威武气派;《小雅·采薇》写将士“一月三捷”抗击(犭严)狁入侵的壮举;《秦风·无衣》尚武色彩更浓,“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展现了秦地兵士与西戎作战时的高昂士气。《楚辞·九歌》中的《国殇》是屈原的尚武之作,悼楚阵亡将士,勇武悲壮。《左传》中亦有十分出色的战争描写。此时尚武主题散见于各类作品中,尚未形成自己的模式。古代中国确实文武相连。春秋时期,对贵族子弟的培养仍是要求他们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便是武技。那时的文人往往文武茉通,并非一般人眼中那些手无缚鸡之  相似文献   

8.
纪晓建 《社科纵横》2007,22(5):80-82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繁荣的巫风习俗。《楚辞》《山海经》为我们保存了中国古代巫风习俗的原貌。“九歌”是具有神话性质的巫术性的宗教歌舞,《楚辞.九歌》则是一部真切记载原始巫风文化的宝贵文献。“招魂”是中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以巫师为中心的宗教活动,“九招”“九代”则是先秦巫师举行招魂仪式运用的具有神秘性质的舞蹈。从文化渊源上看,南楚浓烈的巫风文化正是对殷商巫风基本内容的继承,《楚辞》《山海经》则是这种殷商巫风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楚辞·远游》的作者,学术界已有屈原、司马相如、班嗣和无名氏四说。本文只就《远游》不作于屈原这一点,略陈浅见。一王逸在《楚辞章句·远游序》中,肯定《远游》为屈原作。根据是:“屈原履方正之  相似文献   

10.
班固对于屈原及《离骚》的批评,包含了人格批评、伦理道德批评、审美批评三个方面。"露才扬己"虽是屈原悲剧性的性格缺陷,不符合中庸的标准,但却揭示了屈原人格层面中最本质的一面,已具性格批评的特征;《离骚》的创作动因是忧愁幽思,文本内容又多虚无之语,道德内涵不合经义法度,故不可与《诗》《书》等儒家经典等量齐观。这是一种理性的价值判断;从审美的角度进行观照,《离骚》弘博丽雅,堪为辞赋之宗。屈原从容英华,衣被后世词人。皆有别于经学和一般辞家。对屈原地位及《离骚》艺术特征的高度评价,体现了班固自觉的审美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说明〕拙文《屈原<天问>——我国古代第一首科学长诗》在本刊1987年第1期发表后,引起了某些读者的兴趣,为了便于与关心此问题的读者共同探讨,笔者不揣冒昧将《天问》和《天对》译成今文。对屈原《天问》,东汉王逸认为是屈原在庙堂中呵壁问天之作,后经楚人搜集整理,因而文义多不次序。  相似文献   

12.
董芬芬 《社科纵横》2006,21(9):131-133
《九歌》典祀说是在对民间祭歌说的批驳否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本文分三个阶段展现典祀说产生发展、不断完善、扩大影响、否定旧说的过程,并对其驳旧说、立新论的角度证据进行总结、补充,认为典祀说比民间祭歌说更为合理,更符合祭祀制度和宗教原理。  相似文献   

13.
《九歌》中的十神(五男五女)系统,具有一种相当整齐有序的内在结构,它暗合于先秦流行于中原地区的阴阳五行及五方十神学说,所以其来源乃是战国末季始创于齐国的东、南、西、北、中五方十神系统。因此,那种认为《九歌》中的十神与中原的诸神关系不大,是楚国所特有的观点,是荒谬的。《九歌》名九,却有十一篇,其原因即在:“九”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之数,因此,九歌实际上就是“天歌”,亦即“九天五宫十神之歌”的缩略语。  相似文献   

14.
速递     
《东西南北》2008,(8):2-3
上一期上一期中的《上帝恩赐的礼物》、《汶川九歌·大爱回眸》让我很感动,我想一本书、一个故事也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也  相似文献   

15.
《惜往日》在屈赋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旨在论述《惜往日》在屈赋中的地位,尤其是它在屈原研究中的特殊重要作用。这是被古今屈原研究者程度不同忽略的一个问题,因此有加以论述的必要。在论述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碰到了一大障碍,即现代许多屈原研究者否认《惜往日》为屈作,有的虽未明确否认,却采取了置而勿论的态度,把它排斥在屈原研究之外。这都给深入研究屈原增加了困难。对此,本文就不能不从《惜往日》是否为屈作这一具有争论的问题谈起。《惜往日》是屈原的绝笔  相似文献   

16.
离骚浅谈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出现,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光彩;他的诗篇,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在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离骚》是屈原的主要作品。本文仅就《离骚》的产生、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它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谈点体会。一、《离骚》是屈原用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乃至生命写成的,是他为理想而斗争几经失败的怨愤经过极度压缩后,所爆发出来的伟大诗篇。屈原任左徒期间,楚国的力量在七国当中仅次于秦国。当时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对峙,相互斗争着想完成中国的统一。屈原积极地将楚国的兴亡和完成中国  相似文献   

17.
屈原被放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考赵逵夫从《惜诵》、《招魂》看屈原被放汉北时的职屈原怀王时被疏放共两次,怀王十六年一次,只是由左徒之职被贬为三闾大夫,并未赶出都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是“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细”。“细”即“黜”,贬谪之意。《书·...  相似文献   

18.
<正> 《九歌》中《山鬼》一篇,无论是本事的考索,还是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认识,还是在内容的理解上,学术界都存在着较大分歧。有的论著中对其中某些方面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如郭维森先生的《<九歌·山鬼>与望夫石的传说》,揭示出了《山鬼》深厚的思想和感情的蕴含,先得我心。再如陈子展先生的《楚辞直解》,关于《山鬼》本事的解说及其说逐步形成过程的论述,均较前人有所推进。根据这些研究,似本文不必更费笔墨。而实际上,因为目前的研究未能对该诗的有关问题作通盘的彻底的解决,所以以上所举之精当见解,仍然被淹没在各种纷杂的歧说之中,而并未能充分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人们仍在对有关问题进行争论。如聂恩彦先生近年有《<山鬼>的抒情主人公是谁?》一文,认为“在神话传说中,没有山鬼就是巫山神女的记载”,因而不能“人为  相似文献   

19.
给库以伤情、耀艳而深华的《湘君》、《湘夫人》,以其独特的艺术简力,成为楚辞《九歌》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但湘君湘夫人究竟是什么神,主题又是什么,诗中有无寄托,其中有些诗句的解释有着明显的对立,两千年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孰是孰非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湘君、湘夫人作为文本事实,对于屈原来说可能是有明确的指代性的,但是“文学作品并不是对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的客体,并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是像一部乐谱,时刻等待着在阅读活动中产生不断变…  相似文献   

20.
焦继顺 《学术交流》2008,(4):137-139
<河伯>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它以河伯的爱情生活为主题,描写了河伯和心爱的女神嬉水的欢乐.但就是这首诗却因为与中国传统礼制"祭不越望"原则不符,在文学史上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通过对历代<楚辞>研究者的观点的分析,结合考古发现与上古礼仪制度的相关材料,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九歌>是国家祀典,其性质是屈原根据楚国国家祭典的需要而创作的一组祭歌,<河伯>一篇也是根据国家需要才产生的."祭不越望"原则,对<河伯>乃至<九歌>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