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自然语言的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并列连词可以并列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乃至分句,因此其句法功能非常复杂.在一个句子中如何确定每一个并列连词的具体的句法功能是理解以及翻译整个句子的关键所在.并列连词的句法功能的确定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文章从对法语等的信息加工的角度具体探讨了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2.
英汉连词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天恩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87-90
英汉连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到翻译过程中连词的使用。文章从语义功能方面分析英汉连词的异同,对比英汉连词应用的差异,并探讨英汉互译时连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汉语并列连词的发展在汉语史上呈现出较为齐整的历时更迭现象,并且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虚化过程:动词—介词—连词。另外,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的地域分布,表现为南北两大不同系统:客、粤、闽保留中古乃至上古的用法,北方方言以及湘、赣则是近代汉语的直接承传。 相似文献
4.
徐晓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3,(3):93-95
英汉两种语言都涉及疑问词的运用,但由于英语在疑问词移位参数上取正值,汉语选取负值,因而疑问词在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句法特征,归纳性的对比研究将对参数的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5.
武振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1):80-83
两周金文中能肯定用为并列连词者有“暨、及、雩、以、与、[虘又](且)、而、兼、又、唯”十词。从用法看,这些词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又”,主要连接整数和零数,多用于计时的场合;一类是“[虘又](且)”,主要连接形容词,基本只见于四字韵文中;其余各词主要连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表现出用法上的一致性。从出现频率看,除了“又”用例很多,“暨”略多见外,其他各词都很少见,表明两周金文中的并列连词尚处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时间上,“暨、雩、以、又、唯”只见于或主要见于西周时期,“及”主要见于春秋时期,“且、而、与、兼”只见于东周时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宋京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63-67
汉、英连词的句法功能虽然相同 ,但从语义功能来看 ,两者在关系范畴的分类上有很大差异。对汉、英连词关系范畴的比较有助于揭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体现各种语义关系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8.
张莹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2)
成为并列连词的必要条件:一是可以"减弱时间顺序的干扰",一是可以"体现对称性和一体性关系"。来源于连词领域外的并列连词是因为在语义上、功能上或形式上更易于满足这两个条件而经过语法化被语言系统"遴选"为并列连词的;来源于连词领域内的并列连词则是连词发展与整个汉语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结果,是在双音化趋势在连词系统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周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英语中的并列连词and 有多种用法, 不同用法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其相应的汉语翻译形式亦不同。本文讨论了and 的几种用法和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表达对称性关系的句法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中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810-814
本文主要根据从功能认知角度提出的对称象似原理,探讨了表达对称语义关系的两种句法手段--"融合"手段和"穿插"手段,初步建立了汉语对称关系句法表达手段的框架."融合"手段主要通过添加相互标记和协同标记来实现,该部分主要讨论了"相互、互相、彼此"以及"一起、一齐、一同、一块儿、同时、共同"等融合标记;"穿插"手段主要通过添加穿插标记来实现,该部分主要讨论了"分别、分头、各自"等穿插标记.同时,文中还比较了用法相近的标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张高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6):107-112
异质比较是借助常见比较句型对事物两种不同属性进行对比的一类非常态比较,它涉及形容词、名词等语类 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形容词,主要从句型入手,从语义及句子内部逻辑特征着眼,归纳比较范畴这一次范畴的各种句式表现,可以看出同质比较与异质比较两者在句子结构、词义特征、逻辑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英语介词短语的句法歧义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常见的英语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及句法歧义,提出了检测介词短语之不同句法功能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排除歧义,提高理解英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汉英委婉语比较--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6):96-99
汉英委婉语的相似性表现在忌凶求吉、避俗求雅、礼貌悦人及美化时政等方面;它们的差异性表现在同一事物,一方婉言,另一方直言,汉语因同音字和谐音字而产生的委婉语多于英语、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刁世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71-75,144
本文探讨光杆NP的指称性质及其与句法分布的关系.光杆NP的典型指称义是通指,以其非个体性而区别于其他各种指称义,其典型的句法位置是动词之前的主语位置;单指的光杆NP在不受语境影响的情况下在句法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动词之前倾向定指,动词之后倾向不定指.在动态句子中,特定语境对光杆NP指称性质的影响大于句法位置的影响,出现了很多违反上述规律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宏国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15-118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英文化中更是如此。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礼貌内涵,并借助翻译的具体过程,重点将微观对比所涉及的言内和言外因素进行逐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傅云霞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104-105
英汉谚语注重词语的凝炼及语言的形象 ,常用口语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增强效果 ,在句式配搭上 ,注重句式对称并在均衡中求变化。掌握英汉谚语修辞特点对英汉教学及翻译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雪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78-81
英汉语序在句子中不仅起着语法作用,而且还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在同一概念的若干句子中语序不同会产生一定的语义差异。文章就英汉语序作些简单的比较及翻译,归纳出英汉语序的异同以及在句子中的常序和殊序,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英汉不同语序句子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0.
成语具有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在译文里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是很不容易的。由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和比喻上的差异,很多汉英成语的意义差异较大,如果只注意对汉英成语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因此,在汉英成语互译时应对比其文化和内涵,考虑直译、意译、套译和混合译等多种译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