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媒介变化与京味文学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一川 《求是学刊》2005,32(2):88-90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2.
宋学鹏 《求是学刊》2005,32(2):91-93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3.
唐宏峰 《求是学刊》2005,32(2):90-91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4.
刘苑 《求是学刊》2005,32(2):95-96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5.
单智慧 《求是学刊》2005,32(2):93-94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6.
刘梦颖 《生存》2020,(15):0142-0142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电子媒介对教育活动产生的利弊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备受争议。本文以研究城市大班幼儿的电子媒介接触行为为切入点,以大班幼儿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电视和手机为例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城市大班幼儿的电子媒介接触状况主要受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三个因素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电子媒介接触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子媒介必将促进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亭 《社科纵横》2008,23(10):87-89
从媒介发展史来看,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促进文学的再一次发展.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8.
朱志荣 《求是学刊》2004,31(5):91-93
时下所说的电子媒介的文学主要是指网络文学,但是广义的电子媒介应该还包括广播和影视.如果从媒介的角度来看待文学的历史变迁,我们不妨把中国文学分为口头文学时代、刻写的书面文学时代、印刷的书面文学时代、戏剧文学时代和电子文学时代.电子文学就包括广播、影视和网络等以电子媒介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中电台里的诗歌朗诵和广播小说是口头文学的延伸,影视文学是戏剧文学的延伸和文学作品的视觉图象化表现,网络文学则是书面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文学终结论"的现有阐释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黑格尔从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出发得出的艺术终结论;二是米勒等从文学与电子媒介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消亡论;三是朱国华等从文学与权力资本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末日论.在文学发展的现实面前,所谓的"文学终结论"是禁不起推敲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文学属于"生命文化",当代文学虽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甚至"终结"的危险,但根本原因不在于"绝对精神"的演化、电子媒介的进步或权力资本的转移,而在于生命的危机和自然的终结.文学要走出"终结"的魔咒,实现自救与救赎,就必须与捍卫自然与生命价值的生态运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向天宇  张浩 《社科纵横》2012,(8):125-126
从电视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到电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媒介。电视的发展促进着电视文化的发展,同时电视文化的发展也引领着电视继续向前发展。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新世纪,电视的发展同样不可小觑,电视文化的发展有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本文从电视文化的发展开始入手,浅析电视文化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10):138-141
媒介是文学的载体,也是文学的物质存在形式。媒介的变化也必然带来文学审美的变化。电子媒介比印刷媒介的传播手段更加丰富,有绚丽多彩的图像,有悦耳动听的声音,文学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和生动。此时的文学审美出现了新的特征,呈现出矛盾而复杂的局面。对于这种变化,需要辩证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当代人类社会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使人们认识这一生活环境而又能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则是影响力巨大而又深远的传播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文化三个阶段.从人类"语文"时候开始,"传播文化"就已萌发,源远流长,对社会影响巨大.使人们在心理上更甚于在地理上的接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方法和内容瞬息万变.电影、广播、通讯、广告、电视等媒体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特别是继电视媒介后网络应运而生,新媒体的诞生及多元化是新一场传播革命,并将传播文化推向颠峰,使传播文化特性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3.
专家们预言,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的伟大转折将在下一世纪完成。作者认为这必将对文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媒体的出现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文学作品只读光盘、电子期刊和个人电子日报的产生,为文学提供了比读物、广播、电影、电视更迅疾更大众化的传播形式。文学越趋多元,消费越趋加快,需要量越趋增加。通俗文学如此,纯文学也不会例外。作家和文学研究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电子媒介与文学之间不应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作家们已经而且将越来越受到电子媒介的恩惠。不久的将来,不用计算机联网的科研,决不会是一流的科研,自然科学研究是如此,社会科学包括文学研究同样也是如此。实际上,现代意义的文学本身。是工业化的产物,信息时代必将产生属于它的文学。应该对两种文学──纯文学和俗文学都给以必要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应该建立一支使用计算机的文学研究队伍,才能适应全球化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4.
王保友 《社科纵横》2009,24(1):124-125,128
大众传播时代,蓬勃发展的各种媒介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社会,同时,媒介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正确获取、分析、评价、运用信息的媒介素养便成为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媒介素养的价值及其对我们认识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论析。  相似文献   

15.
掌握良机     
时至今日,手机已不仅仅是移动着接的电话了,浏览互联网、收发电邮、文书处理、即时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拍片子,再加上一个QWERTY键盘,足可媲美笔记本了。以往,手机只是"移动电话",现在,是时候叫它"掌上电脑"了。  相似文献   

16.
一、媒介、传媒、渠道、体裁 在文学与文化研究中,有一系列术语一直被混用,例如媒介、传媒、渠道等.这几个术语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电子时代来临越来越重要.所以本文一开始就作一个辨析.  相似文献   

17.
陈阳 《学习与探索》2006,(2):177-179
电视剧目前依旧是国内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产电视剧相对短暂的生成与发展史来看,它带有其他媒介影响的明显烙印,国产电视剧依托以往媒介滋养出的观众“阅读”习惯和感知方式确立了自己取而代之的地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对观众的主体位置以及文化消费习惯的重新理解,可能将会引起国内电视剧形式以及类型发生某种程度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丁国旗 《学习与探索》2012,(12):137-142
手机媒体是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由于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现在已很难统计出到底有多少文字与视频是通过它来传播的,手机能否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也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今天将手机媒体界定为"准第五媒体"比较合适,而它对网络时代文学与社会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詹骞 《太平洋学报》2010,18(7):48-54
在了解中国的各种渠道中,外国公众使用得最多的是本国的媒介;在媒介类型的选择上,无论中外媒介,外国公众接触得最多的是互联网和电视;同时,外国公众对于媒介内容的选择上,会针对不同的目的呈现出不同的偏好。本文以英、美、新加坡三国公众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是,三国公众在对中外媒体的信任度上,多持"说不清"的模糊态度。国际公众的媒介接触行为特征,对当代中国的国际传播优化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传播历史的更迭递变过程中,电视媒介以其丰富的传播手段开启了大众传播的新篇章。作为电视媒介独有特质集中体现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满足了受众“眼见为实”的普遍诉求心理,确保了新闻信息的保真与传播过程的时空完整。同时,现场直播一改以往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不仅促成了与传播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平等关系,而且实现了“客观真实”、“媒介真实”与“心理真实”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