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民间美术正在遭遇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空前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衰亡,另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为了生存拼命挤向现代市场却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的改变,作为生活应用性的民间美术也在做全方位的转型。首先,传统民间美术要为整个民间文化的弘扬服务;其次,传统民间美术除了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应以一种历史遗产的形式保留下来;再次,要将传统民间美术与旅游文化很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2.
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是一种长久被忽视的活态文化传统,其分类学方面的研究现状仍是十分薄弱和滞后的。这使民间美术研究和教学缺乏应有的学术基础,也使正在兴起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缺乏系统有序的文化参照。就此问题梳理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民间美术研究的大致发展线索,并列举了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分类模式,提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分类研究方法,倡导多元的分类研究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驰 《九江学院学报》2007,26(1):104-105
在现代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所体现出的“本元文化”特质,可为现代艺术设计全面提供传统文化营养。本文通过揭示民间美术的内涵,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4.
“民间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并肩负着对抗国家法霸权主义的重要使命登上了法学舞台。由于其概念的过于宽泛和模糊性,“民间法”只能作为一个描述性概念加以使用。在民间法的进一步具体深入研究中,也许“民间规则”这一概念可以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加以使用,但由于其概念的相对狭窄,无法涵盖所有内容,加之民间法研究中的悖论———地方性与普适性的悖论———引发的矛盾,“背景性知识”作为辅助性的分析概念“隆重登场”。“民间规则-背景性知识”二元分析模型,是为解决民间法研究中的这一矛盾所做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民间美术不仅是指民间绘画和工艺,还应该包括一切民间的具有美术因素的文化物质。相对于民间美术而言,我国古代职业美术家和当代职业美术家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可以称作是文人美术。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美术活动并没有民间美术和文人美术的区别,它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时期而形成的,是历史上出现的两种层次不同、趣味不同的艺术形态后一直延续至今的现象,并形成双向对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论改换分类法时“一刀切”对丛书、多卷书的处理李军亮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都在先后使用《中图法》(第三版)分编组织藏书,“一刀切”是一些馆采用的使用新分类法的一种方法。所谓“一刀切”,就是对原有的藏书和分类目录仍然用旧的分类体系,从既定的时间起,对新到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最具社会性的“庶人”艺术.中国民间美术自产生以来,便受到古老的哲学思想、封建宗法制、民俗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逐步形成了从表现手法到材料运用都有别于其它美术形态的艺术表现形式:保持着更多的原始性和功利性;贴近生活并极富乡土气息;不摹拟自然,而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感悟世界、物尽其用等.中国民间美术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面貌,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结构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8.
阮冈纳赞(1892—1972)是印度享有盛名的学者,他以其数学家特有的思维和素养,孜孜不倦地探索了图书馆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所著的《冒号分类法》是他直接运用其数学才华研究图书分类中标引符号的容纳性问题的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为英美的图书馆学家和文献工作者所重视。《冒号分类法》一书提出了分段标记法,只用冒号“:”作为分段符号。1939年出了第二版,采用“八分标记法”。1950年出了第三版,广泛使用了“焦点”、“面”、“相”这些概念。在这两版内,都仍沿用冒号作为号码分段符号。1952年出了第四版,提出了“五种基本范畴”,采用五种不同的分面符号,大大改变了冒号分类法的面貌。1957年出了第五版,这一版将分类表分为2卷。1960年,又将第五版中的第一卷修订出版,作为第六版。 《冒号分类法》的基本特征,是面的分析法和分面标记号。为了论证这个思想,阮冈纳赞发展了一整套新的分类理论,创造了许多新的术语。这一切都是由于他试图解决图书分类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也就是图书分类法怎样才能随着知识《学术、图书》的发展而发展。用分类法的术语来说,就是无限扩充性,也就是对于任何新发生的主题要能随时在分类体系中给予恰当的位置和恰当的类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本源文化之一,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其审美价值。中国民间美术反映了劳动者来自内心深处的高亢之歌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了生活智慧和文化财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和灵魂,也是一切美术创作的源头和“活水”。近年来,学术界虽然对中国民间关术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中国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特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显得不足.尤其是对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古朴的民风民俗已有所扭曲、断裂和偏移,纯朴的本源文化内涵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和忽视。要使中国民间美术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必须立足于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特质。  相似文献   

10.
把毕加索和中国民间美术放在一起,也许会让人产生一种牵强生硬的感觉.但对毕加索的艺术和中国民间美术放在一起进行一番看似”生拉硬扯”的比较研究之后,却发现这一比较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对艺术和原始艺术的理解和使用不同 ,对艺术起源研究的对象、目标、方法和途径都会不同。艺术和原始艺术的本质问题是艺术起源研究的第一基础。目前 ,在确定艺术和原始艺术上有诸多难题 ,从这一意义上说 ,艺术起源能否搞清楚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多年来美术高考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弊病如专业加试时间过长,美术的专业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的比例不适当等问题,提出了美术高考改革的重点环节和方法:文化课考试应结合美术类(或艺术类)考试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加试应制定美术学科统一的规范化招生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13.
人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远行"到"回归"的过程,从而呈现出前艺术——纯艺术——后艺术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艺术从最初与人类日常生活及实用技术一体化的状态出发,逐步"远行",不断净化自身,直至与技术的最终分离。到了现时代,技术性作为一种看得见的因素又重新参与到艺术当中来,并促使跨媒体艺术的形成;艺术在技术的引领下再次与生活"跨界"融合,实现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回归"。在跨媒体艺术空前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应当具有"跨界"思维方式和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既是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的紧密结合中逐步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除了"领袖话语形态"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框架内的"学者话语形态"也是应为人们珍视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公共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坚持以正确理论为引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学生艺术社团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艺术教育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艺术与生活的混同,已经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趋势。当杜桑把小便器直接提交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时候,"艺术是什么",实际上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但是,这一趋势并非意味着艺术与生活毫无区别,而是人们对于艺术的追问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在于从传统的"何为艺术"的追问方式,转向当代的"何时为艺术"的追问方式。当代美学把艺术看作一个"开放的家族",关心的问题就是"艺术如何",而传统美学关心的问题则是"艺术是什么",前者是通过"艺术如何"来知道"艺术是什么",而在后者那里,"艺术是什么"是知道"艺术如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艺术鉴赏教育是广告教育的重要一维,但通过对开设广告专业的各高校的调查显示,高等对广告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存在重艺术技能教育,轻艺术审美教育的现象。健全广告教育,促进艺术鉴赏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注重艺术鉴赏与广告教育的结合;加强相关课程、师资、教材的准备;改进教育和考核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注重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论述了格罗塞运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探索艺术的起源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不足,对《艺术的起源》一书的理论成就,作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艺术命名的成果形式为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理论文献。按照符号学的理论对艺术命名成果的内涵进行阐释,艺术命名的成果具有作为文化符号和材质符号的特质。同时,艺术精品和艺术经典在学理上的区分,其实质在于时效性和历史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广告艺术说的争论由来已久。这种争论存在着实证和批判两个向度,我们这里对"广告艺术说"论争脉络的梳理和认知立足于后者。从艺术的历时性考察,广告与艺术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就古典艺术而言,广告与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都是以"艺"为核心内容的审美文化;都面临相似的功利性问题;都表现为一种平和而非激越的文化样态;都表现为一种肯定文化。但就现代主义艺术而言,广告与艺术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而就后现代主义艺术而言,广告与艺术又具有某种暗合关系,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实践打破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被视为大众文化的广告成为了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