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民国时期,随着新的学科观念的传入,"戏剧学"在学科建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剧场演出作为戏剧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民国时期的文化产业中也大放异彩。受到西方戏剧观念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戏剧的组织管理与剧场演出,并逐渐形成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剧场观念"。这种观念表明研究者认识到剧场演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戏剧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演出市场是市场及文化市场中的显要组成部分,上海演出市场在国内外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诸多成绩面前,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对上海的演出市场做一宏观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对存在中的问题进行原因性分析;拓展演出市场的渠道;关于演出咨询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剧场,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最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戏楼、瓦肆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戏园等,都反映了中国戏曲昔日的辉煌.这些古代剧场不仅反映着东方戏剧文化的特色,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因此,本文就中国传统演剧场所的缘起、发展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北京戏剧市场极度疲软的状态下,一匹"黑马"杀出:没有明星演员、没有大制作的小剧场爱情戏剧开始占据各个黄金演出档期,并从一开始的亏损迅速进入赢利阶段,"戏逍堂"戏剧工坊成立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戏逍堂"在入艺实验剧场这片阵地上曾上演了300多场话剧,这个惊人的数字迫使"戏逍堂"继续扩大自己的战果.  相似文献   

5.
清末上海剧场演变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上海剧场形态在清朝末期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由酒馆式剧场转变为茶园式剧场,主要是接受了北京剧场形态的影响,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文化自身,主要是民族文化内部交流的结果,西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二次演变是由“茶园式”剧场转变为“西式”剧场,这明显地是接受西方影响的结果。中华民族戏剧文化是一种“杂文化”形态,西方戏剧文化则是一种“纯文化”,上海剧场在清末演变的轨迹正是“杂文化”向“纯文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扬州剧场考     
剧场是戏剧演出和观看的场所,在历史上分布既广,称名亦异。扬州曾为戏剧发展的重镇,由于时代久远,其剧场遗迹,早已荡然无存,而史料记载,亦皆语焉不详。本文博稽群籍,钩沉见隐,就扬州剧场之名目、地点、结构、性能等多有论述,尤于有清一代,记述甚详。凡所胪列,大抵信实可征,可为治地方戏曲史之一助  相似文献   

7.
《申报》与近代上海剧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之一,它与近代上海戏剧艺术尤其是近代上海剧场的发展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传播史上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8.
布莱希特提出"叙事戏剧"的观念,创立了"陌生化、间离效果"(Verfemdung)的戏剧理论,强调戏剧演出中演员和观众的理性因素,破除舞台造成的"生活幻觉",使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从而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布莱希特的寓意剧<四川好人>正是体现了他的这一戏剧理论,运用了大量的陌生化编剧技巧,以达到他所追求的陌生化、间离效果.  相似文献   

9.
民国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上海是民国京剧的最大市场。民国时期的上海京剧市场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戏院,但这些戏院的经营模式却有着基本的规律。从戏院的组建来看,以租赁(或创建)舞台、筹股合资(或独资经营)和组建团队为一般流程;从经营策略来看,以聘请名角、排演新戏和班底演出为主要形式。了解上海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可为今日京剧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春天,应该算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戏剧演出季, 若干大型与戏剧相关的演出活动争前赶后地在京城举行——“第四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现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艺术节的第六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俄罗斯年之“俄罗斯文化节”中的话剧项目;“首都剧场五十周年纪念演出”……演出市场一时风云际会。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新疆成立了各类戏剧演出团体和组织,大多数剧团都演出话剧和各民族的歌舞剧。这些演出团体与演出组织对抗战大后方新疆群众性救亡戏剧活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新疆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路德维希·蒂克于1798年创作的五幕喜剧《颠倒的世界》是一部旨在研究戏剧演出本身的"元戏剧"。本剧因其三重嵌套的"戏中戏"结构,极大增强了作品的丰富性与张力,但同时也产生了极度的混乱与无序。演员、观众、编剧等集聚在舞台上,演员变成了观众,观众变成了演员,戏中有戏,戏中还有戏,蒂克以这样一种方式阐述了自己对当时戏剧演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联大剧团"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话剧团,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的第一个话剧社团.联大剧团1938年成立,以演出<祖国>成名,演<原野>登上高峰,后因内部分裂而实力削弱,此后虽有演出但未引起轰动,1942年自行解散.联大剧团奠定了西南联大戏剧发展的基础,树立了云南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演出里程碑,为抗日救亡运动贡献了力量.因此,联大剧团在西南联大社团中具有崇高地位,是云南现代实力最强的几个剧团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社团.  相似文献   

14.
祁建 《华人时刊》2004,(12):40-45
演出市场色彩纷呈,"高价逼人"成为一个现象。我们的演出市场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种状况的?居高不下的票价又是怎样形成的?个中因由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晚明戏剧演出兴盛,它与戏剧文本刊刻一起,推动了戏剧文学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与文本阅读不同,场上传播离不开"优人"。本文所言"优人",兼指演员和戏剧教师(或言"教习"、"曲师"等)。"优人"与戏剧之关系,通常认为仅限于场上表演,事实上也涉及剧本改编和创作、技艺教习等方面。对这一关系的确认,是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讨论幻觉的基础上对幻觉性及剧场性内涵作了一番梳理。幻觉性与剧场性皆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之分。幻觉性与剧场性并非“冤家对头” ,而是相反相成的。抛弃剧场性的幻觉性与抛弃幻觉性的剧场性的结果都一样 :只能取得消极性的效果。互不相容、彼此对立的只是消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 ,而积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之间是完全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未来戏剧演出的发展必然是在将消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 ,积极性幻觉性与积极性剧场性的完美融合。这种积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的完美融合 ,已经出现于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7.
左翼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括了戏剧运动、演出实践和剧本创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于伶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着重要贡献,他的一生是为中国话剧的一生.中国话剧的兴起,从一开始就与时代与革命相关联.通过对于伶和同时代人的回忆、访谈,史料的印证和查考,时代环境的刻画和论述,树立了一个对左翼戏剧运动从热烈的追求者到成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一位著名的舞台美术家曾说过:"舞美是寂静的戏剧".确实如此,一台成功的舞台设计必须是符合戏剧风格,符合戏剧演出的流动空间和体现戏剧主题思想的舞美艺术.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结合农村戏剧市场的实践,提出如下一些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一、戏剧在农村有广阔的天地近年来,戏剧界对于戏剧前途争论不迭,“夕阳论”、“危机论”、“低谷论”、“抢救论”,沸沸扬扬,煞是热闹。但是,在广大的农村,戏剧的演出却不以戏剧评论家的议论为转移,红红火火,热闹异常。《扬州日报》报道,扬州市郊活跃着支“草台戏”班子,常年演出;泰州市淮剧团春节之前到农村演出,盛况空前。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何在呢?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农民解决了温饱…  相似文献   

20.
2015年5月31日10:30,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在少儿戏剧场以简单朴素的形式,集中举行了"职教行动在北戏——庆祝少儿戏剧场2周年、北戏书馆1周年、系列京剧教育丛书《京剧大家绝艺录》等图书首发式暨大型北京传统音乐会《燕落花枝》演出"等艺术职业教育多个庆典活动.活动就北戏近年来进行的全方位、多层面的艺术职业教育活动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总结,以探求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