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体是古希腊哲学用于解释万物本原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史上,实体概念几经发展,直至近代仍在哲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近代科学和哲学中,哲学受科学唯物论的影响,试图解释宇宙中绝对时空与绝对物质的存在;同时科学过分崇尚理性,不断抽象科学研究对象,导致近代科学哲学危机的产生。怀特海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传统哲学视域下的实体概念导致了哲学的二元论及宇宙观的平面性和静态性,而打破这种困境需要用一种生成变化的哲学思想即过程哲学颠覆实体概念的禁锢,解决心物二分问题,重建宇宙观。  相似文献   

2.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4,24(2):35-41
在中国哲学界,"世界观"无疑是人们最熟知的概念之一.但是,人们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认真的理性反思,仿佛它是一个无须考量的自明概念.正是这种反思的缺席,使附加在"世界观"概念上的错误解释得以长期通行,从而制约了对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的深化.在此,笔者以传统教科书对"世界观"概念的解释为例作一些简要的分析.由于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世界观"概念关涉到对"哲学"的理解,而传统教科书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几乎相当于把"哲学"变成"超级实证科学"或"太上科学"(冯友兰语),所以,从清理这个概念入手来检讨一下我们过去所奉行的哲学观,进而对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作出合理的阐释,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今天,哲学现代化已成为哲学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热门话题.从时空学的观察窗看出去,哲学现代化具有明显的时空特性.哲学新观念的聚合凝炼,哲学新体系的研究探索,哲学新方法的推陈出新,哲学新学科的交叉繁生,都蕴含着现代化的时空观念和时空理论.时空观念的变革,促使现代哲学进行更深层的考察,全方位的探索,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渗  相似文献   

4.
论吉登斯、哈维、卡斯特对现代社会的时空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识和判断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当代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其中,时间和空间是众多理论家进行社会诊断的基本工具。吉登斯的时空伸延理论、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及卡斯特的流动空间与无时间之时间理论,对时空问题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凸显的原因、时空问题在社会理论中的作用以及时空与社会的互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对我们准确把握现代社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哲学概念,不仅是哲学思维运动的出发点和赖以进行的基础,也是哲学思维过程的总结与结晶。但是真正科学的哲学,“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哲学概念是人类思维最大普遍性地和最高抽象地、辩证地把握客观世界的特有的方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对客观事物“真正直接性”的反映。因此,具体地阐明哲学概念的实践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尤其是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重要任务。哲学概念的实践生成与科学概念的实践生成具有不同的特点。哲学概念的实践生成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最早提出意识流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意识流小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小说其最深刻的变革发生在小说时空体结构这一领域。通常这类小说的时空变幻莫测,令人在跳跃中感受人物情绪的起伏、心情的动  相似文献   

7.
论虚拟时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跃辉 《东岳论丛》2002,23(3):83-86
虚拟时空是与现实时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时空形态 ,是通过运用特殊的时空构筑手段 ,变换既定的时空运动方式 ,营造超常的时空运行状态 ,勾画特定的时空维度 ,展现新奇的时空场景 ,给人以特殊的时空感觉和体验。虚拟时空具有仿真性、非线性、交互性、自主性等重要表征。虚拟时空的生成 ,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 ,科学把握虚拟时空的本质特性 ,深刻认知虚拟时空的生成条件 ,正确对待虚拟时空的巨大影响 ,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可从研究形式和研究内容两个向度去考察.从研究形式上看,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从研究内容上看,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其理论基础即结构化理论的独创性、时空分析与权力分析的新视角的引入和"反思一自反"的诊断范武.  相似文献   

9.
在吉登斯的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早期他对结构化理论的探索为其后来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特别是他对"权力"概念的阐发直接成了现代性理论中"监控"的来源,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对其现代性有更深地理解.所以对吉登斯"权力"概念进行深度的解读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哲学中,劳动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又是一个体现一定价值旨趣的哲学范畴.特别从黑格尔、马克思的关系看,我们更是能体认到马克思劳动概念深刻的哲学意蕴.劳动不是抽象理性的自我运动,而是人和自然界双重生成的物质活动过程.借助劳动概念,马克思通达了我们现实的生活世界、现实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旨趣孕育在现实的历史过程中,从而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1.
在对价值概念的理解上,学术界存在着分别从客体的功能和属性、主体的需要以及主客体关系三个角度加以解释的传统.这三种解释传统同属于主客体统一的认识论框架.这一框架对于我们理解价值是必要的,也是价值认识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是它本身又存在着重大缺陷.我们需要突破价值解释的认识论框架,进入到价值的存在论层面,在价值与存在的关系中把握价值.随着当代哲学存在论的深刻转换,价值之本体也就从人之外的抽象实体转向人自身,即价值不是一种固定存在着的某种抽象实体,甚至也不仅仅是关系,而是人的存在以及对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金岳霖关于“中国哲学的史”和“在中国的哲学史”两种中国哲学史概念的论说背后,隐含着一个基本的理论预设,即把哲学视作理论和概念体系,哲学史的书写是叙述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演化和发展历史的.但是,哲学不仅表现为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还意味着哲学活动或哲学实践.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既可以是对已有的哲学理论和概念系统的书写,也可以是对以往哲学活动的书写,即“做中国哲学的史”,这就凸显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也扩展了“中国哲学史”概念的含义.“做中国哲学的史”这一概念更贴近中国哲学智慧的特性,更能体现中国哲学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的特色.通过对“做中国哲学的史”的书写,可以唤醒人们过一种哲学生活的兴趣,开启人们实践哲学、体察智慧的情趣,从而赋予我们一种新的眼光审视哲学的意义和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政党政治和国际关系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评论吉登斯的政治哲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述:(1)通过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的比较,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区别,尤其是其生活政治理论,旨在对线性历史、解放政治进行修缮;(2)通过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比较,指明了其理论立场的阶级本质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同构,揭示了吉登斯政治的"中左"性质;(3)通过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的比较,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建设性"要求,其政治理论的主要目的和价值在于"建设","破坏"必须与"建设"相统一.总之,本文给出的基本评价线路是:吉登斯政治哲学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评的结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内在深化的结果,是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反向超越的结果,是后现代状况下的一种建设性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4.
哲学以"爱智"为取向,是一段不断反思超越的旅程,然而哲学的发展却不自觉地走向了与本身背道而驰的道路.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转向,已经使"概念哲学"开始走向终结,同时也在孕育着它的新生.在哲学的坐标定位日益模糊难辨的今天,面对现实的生活世界,哲学的日益职业化以及功利化倾向已经让哲学难以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哲学需要回归它的本质,重新审视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主体自觉;哲学的全部基础根植于人的生活世界;哲学的本质属性在于反思、批判与超越,让哲学在永恒的思想追求中获得全新的精神命脉.  相似文献   

15.
行动概念被阿伦特赋予了独有的政治内涵,属于其理论的核心范畴。行动是一种前哲学的政治,是对传统哲学生活的反叛,它力图回到苏格拉底式的政治生活,通过共和主义的政治自由,重建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但事实上,行动的政治概念面临一系列困境,成为阿伦特行动概念获得实现的桎梏,这是我们在反思其行动概念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学科的分化顺序为逻辑,揭示"哲学"自身在历史时空中从爱智慧到形而上学、本体论、存在论的不同形态的演变,并澄清和界定这几个哲学概念在其应有的历史时空中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7.
经由对传统西方哲学研究方法的反省,而发展出的概念范畴研究法,有将中国哲学研究藉由概念范畴作为哲学问题与哲学主张的两种进路。这一个方法虽能深入知识细节,却有问题意识不明确以及体系性建构力不足的缺点。因此应该提出有别于西方传统而适合中国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作为研究进路,并且同时扮演解释架构的功能。研究中国哲学,当以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为中国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并担负解释架构的功能,配合以概念范畴研究法能进入知识细节的优点,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对中国三教哲学作出准确理解、正确诠释。然后返回思辨哲学的思路,以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问题意识为进路,再来研究中国哲学,以获得崭新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犯罪概念及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犯罪是最近几年随网络迅猛发展、网络犯罪急剧增加而新兴的研究课题。本文意在通过对中外网络犯罪概念及类型比较研究,探讨科学合理的网络犯罪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的划分。分析了网络犯罪概念和类型演变及其研究方法,对西方主要国家、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网络犯罪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探讨,对网络犯罪的类型从犯罪学、刑法学及网络安全技术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我国网络犯罪实际提出了一些界定网络犯罪概念及类型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国章 《学术探索》2008,1(2):13-18
以认识性思维有意无意地遮蔽建构可操作的实践观念的实践理性思维,以改造性生产实践有意无意遮蔽认识性实践,已经是传统哲学思维及其理论脱离现代社会现实的明显缺陷,也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长期被形而上学地解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联系世界全球化的现实,重新全面认识和深入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象"是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评论者们历来对这一概念有迥然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有自身的缺陷.事实上,只要更为仔细地研读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著作及笔记,便不难发现,"对象"的存在不仅是维特根斯坦早期逻辑分析方法的一个必然要求,而且是命题具有确定意义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