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走向近现代文明的一次伟大跃进,它留给20世纪中国最大的思想成果无疑是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思想启蒙。民主和科学作为时代精神的沉淀,在中国历七十年而不衰,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在新时期重新弘扬这一启蒙精神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启蒙毕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没有直接导致现代文明的出现。本文拟在探讨“五四”思想启蒙的成就和局限的基础上,论述“五四”启蒙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思想启蒙的两大基本内容。可以认为,“五四”运动之所以要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探析高秀昌“五四”时期,启蒙思想家从西方请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同时,也请来了一位叫“寅先生”(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的。自“五四”以来,我们高扬“五四”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精神,这不仅是正...  相似文献   

3.
作为外源型的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理性精神是在外力推动下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鸦片战争前国人非理性的妄自尊大到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技艺的仿效,从戊戌维新时期的“西政之善本之于科学”的认识,到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先进分子“科学救国”的呼唤,再到“五四”时期科学精神的阐扬,展现出了中国人理性精神觉醒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五四”既是一场浪漫主义的狂飙运动,又是一场理性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启蒙运动。从此之后,科学的观念与价值日益受到国人注重,其威力在整个世界上也日益得到突显,“科技兴国”便相应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口号。然而,从本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1915-1927),本质上是一次自觉的文化反省、文化启蒙。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迭遭列强的欺凌,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直至辛亥革命,中国人没有停止过改革社会、救我中华的努力.但“五四”前的自强之路,均是以少数先知先觉者的“觉悟”作为观念支持的,缺乏社会变革应有的群众基础,失败途不可避免。辛亥后,冷酷的历史教训和社会现实,促使知识分子作为群体,开始了第一次真正的文化“大觉醒”。五四时期是多元的外来文化和多元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渗透、涵化和整合的时期,而“学衡派”就是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从“五四”时期马克思卞义在中国的启蒙,到60年代中期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唯心史观的斗争,他为在中国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辛勤耕耘、艰辛奋斗近半个世纪,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李达在其英勇奋斗的一生中,始终坚持了以“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社会”为宗旨,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用最大的加速度,发展全生产力”为主要课题,努力探索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这成为他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根红线。在这方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职教社提出了“职业教育救国”的思想。它的内涵是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和社会生产力相结合,使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以促进反帝反封建的工作。这些思想都有明显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启蒙是中国艰难步入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课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开始自觉地担负起思想启蒙的重任,通过怀疑、叛逆、批判、呐喊唤醒民众,推动社会改造、文化革新。虽然思想启蒙之路充满了坎坷崎岖。但是,“五四”之后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一直没有放弃启蒙信念,即使屡遭困境,思想的火焰依然不灭,体现出启蒙的坚强韧性。  相似文献   

9.
试论五四时期思想家的民主观吴乃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思想家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  相似文献   

10.
爱国救亡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课题和根本背景。围绕这一基本课题的解决,先进的中国人曾经作出种种不同的探索和努力,它们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性质相异的革命阶段和历史分期。从1915年9月到1921年7月(即通常所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正是一个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过渡作出思想准备和理论创新建构的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课题的解决具有以思想启蒙为主旨的特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往往以“科学”和“民主”最为关注,视为唯一的标识。不过,由此而来的理论研究又同时表明,“科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一、二十年代,面对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蹂躏,中国劳动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爱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受日本明治维新的启示,喊出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口号。然而,在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下,人民的革命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知识分子“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也都成了泡影。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50年代中期,在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依靠科学,发展教育。为此,党和国家适  相似文献   

12.
启蒙: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学术界的近代中国思想史主题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启蒙"才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题。笔者认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产生缘由是与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和西方侵略引起中国民族生存危机有关,并将近代中国启蒙思潮划分为戊戌维新前、戊戌辛亥时期、五四新文化时期、五四后新启蒙时期四个阶段,进而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启蒙实质。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省各界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广泛探索。这期间,从全省的角度看,提出“科技立省”、“科教立省”等口号,但是人们普遍感到多形式,少内容。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范畴。通俗地说,科学是解释和揭示客观事物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则告诉人们如何做。就科学和技术的不同属性来讲,技术更接近经济,更接近社会。  相似文献   

14.
洋务派认为中国挨打的根源在于科技落后,救国的关键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科学救国”便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科学救国”思想的驱动下,洋务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历史进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峻峰 《文史哲》2006,5(5):103-110
鲁迅早年的立人思想从属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他在五四时期结束沉默,加入新文化人的启蒙呐喊,不是对早年立人思想的回复,而是对新的启蒙课题的重新认同,是他早期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鲁迅从早年的立人思想到五四时期对思想启蒙的重新认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到五四思想启蒙的嬗变。这种嬗变主要表现在:启蒙的根本目标由民族自救转变为民主追求,启蒙的中心任务由改造国民性转变为道德革新,启蒙的基本手段由引进西学转变为反传统。  相似文献   

16.
“国民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20年代中期,文学界出于对新文学的反思,发起对“国民文学”的争论,重点在于对其范畴与内涵的辨析,性别内涵始终未得到重视。“国民思想”是“国民文学”的基础,酝酿生成于近代留学生群体,经历了反清爱国、科学救国、服务国家几个阶段。文章以1920年前后归国的早期留学日本与欧美的女学生胡彬夏、陈衡哲、刘王立明等人的思想与创作为对象,从辛亥革命前、民初至五四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时发展中探讨知识女性的国民意识、家国责任与人格独立的精神嬗变,总结和评价性别内涵在“国民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启蒙一直是中国未竞的事业,也是知识分子的主要追求,但审美在中国现代性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学”界说表现出启蒙与审美的博弈,这种博弈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思考,也体现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复杂与艰难.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学”界说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学定位从“经国新民“到“游戏的事业”,文学功用从“文以栽道”到“美术之文”,文学范围从“杂文学”到“纯文学”.“文学”界说的发展衍变体现出中国现代性带有内在矛盾性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个体主义”与“人类解放”分别是西方近代启蒙和马克思的价值目标。这两大价值目标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启蒙思想用“个体主义”价值取代中世纪基督教价值 ,使得资本主义在短暂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人类此前数千年都无法比拟的巨大进步 ,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通过批判资本主义 ,倡导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极大地塑造了人类现代社会。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个体主义”与“人类解放”两大价值目标自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以来 ,推动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 ,指引着中国在二十世纪中叶取得国家民族的独立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启蒙的文学母题。由近代梁启超“新民德”、“启民智”的“新民”的主张,到五四时期鲁迅唤醒沉睡国民的奋力呐喊·都体现出民族先觉者创作意识中鲜明的启蒙意识。抗日战争的爆发,将中华民族推向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历程.也掀起了继五四启蒙文学运动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次启蒙高潮。在民族危亡的严峻现实面前,唤起民众的觉醒成为抗战文学的主要内容,而报告文学这种体制短小、且极具战斗性、时代性的年轻文体,便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担负新的启蒙使命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