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代初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探要杨林书1933年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是我国知识界首次以现代化为题展开的一次探讨.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现代思想史多偏重于政治、文化思想的研究,忽视了现代化思想的探讨,因而这次现代化讨论也随之湮没,不见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有关专...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现代化模式的第一次大讨论,胡适在此问题上独树一帜,提出:在政治上,走英美式的现代化道路,实行民主政治;在文化上,“充分世界化”;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主张个人自由和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体育现代化的考察与反思(续一)熊焰(体育系)2.3对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初步反思本世纪30年代,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已初见成效。体育体制、方针日臻完善,学校体育生机勃勃,社会体育有一定发展,国际国内运动竞赛频繁。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中国体育现代化早期由...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30年代 ,中国知识界连续发起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道路的大讨论 ,对中国出路的认识由文化领域延伸到经济领域 ,表明了国人对世界历史潮流的把握和对中国发展道路探索的不断深化。考察这段历史 ,无疑对当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英华 《东方论坛》2003,(6):128-128,F0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显然存在一个近代转折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6.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对中国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表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高等教育要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同样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创办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若干学者认为:中国知识界于1930年代阐述的“现代化”概念,是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有助于克服“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概念的片面性。他们这种观点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其实,经过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与“西化”的论战,确实出现了由“西化”向“现代化”观念转变的现象;但以《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作为这种转变论的重要依据,不仅存在逻辑问题,而且也混淆了历史的时空次序。《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基本上不以中西文化问题作为出发点,而是围绕着中国在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现代化道路之间如何抉择的问题展开。讨论是在唯物史观兴盛的语境下发生的,或具有党派政治背景,可以视作日后中共普及的中国现代化观念的一种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问题──“21世纪中国文化的展望”主题报告会综述墨生纵观当今中国,15年来的改革开放使现代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以80年代的“文化热”及90年代兴起的“国学热”为标志,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也日益突...  相似文献   

9.
话剧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传到中国来。经历了传播、拒斥、融合、更新的“涵化”过程。这一过程在30年代基本完成,因此史家早已做出判断:“到了30年代中后期……中国现代话剧走向初步的成熟”①,“上一个时期成绩不很显著的话剧,在30年代突飞猛进。由于...  相似文献   

10.
提高函授教育质量增强函授办学活力崔波石油大学(华东)函授站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高等函授教育,30多年来(0年动乱中停办)为国家培养出了数十万经济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石油高等函授教育自1985...  相似文献   

11.
关于1937年利济财团及统运处统制烟土失败的思考秦和平关键词:30年代,四川,禁烟,利济财团,鸦片统运处一、利济财团和统运处出台的背景30年代中叶,四川地方再次厉行禁烟。同以前一样,这次禁烟运动再次遭致失败;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官商勾结、统制派销烟...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或中国的传统价值与市场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是中国学术界争论的世纪问题。回顾了 6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整体上处于前现代化时期 ,市场经济尚未建立 ,所以 ,学者们对这个问题大都予以否定的回答。随着现代化进程在儒家文化圈的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正面关系也开始进入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上,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时现时隐却从未断流的诗潮,从五四时期开始孕育,到20年代象征派的诞生,经过30年代现代派的探索发展,至40年代九叶诗派的全方位开拓,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形态系统。王泽龙先生的新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  相似文献   

14.
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阶级属性、思想体系、思想核心、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在孔子生活年代不受欢迎而在以后两千余年思想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较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孔子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孔子研究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伍铁平与近年来关于语言和文化等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铁平与近年来关于语言和文化等问题的讨论杨宗兵从80年代末开始,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语言和文化等问题的学术讨论,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和读者,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和提高。在这场讨论中,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理论教研室的伍铁平教授摆事实、讲道理,立场鲜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是近现代文化界几经讨论的重要问题。晚清的新学旧学之争,“五四”前后的中西文化之辩,三四十年代的“本位文化”与“西化”、“工国”与“农国”的大讨论,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历史文化课题的表现。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问题又引起了学术界、文化界的兴趣。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意见:(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否现代化的障碍?(二)、中国文化近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30年代在华西人对中国国情的探研中,围绕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突出特征和该增长方式停滞不变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论述。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田汉是最早把工业题材引入话剧创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作家。从20年代初的《薜亚萝之鬼》到30年代的《扬子江的暴风雨》,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工人的血泪人生和在战斗中的成长历程。其中的《梅雨》,不仅继续高扬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还糅合了“社会主义写实主义”风格,堪称30年代左翼话剧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大陆,梁实秋这个名字通常使人回想起本世纪30年代那场关于文学和革命的论战。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日益改善,梁实秋先生的作品被陆续介绍到大陆,人们对他的看法由成见渐渐转为兴趣进而发展到钦佩。的确,在梁先生一生的文学生涯中,他用生命和爱心垒起的...  相似文献   

20.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现代化”一词。2 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还曾从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的关系、现代化中“工业化”与“农业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现代化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对现代化的真正实践还是在2 0世纪5 0年代以后。我国建国初期,毛泽东曾经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的事实,为尽快改变落后的农业国的面貌,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