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在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存在若干认识误区,这对环境史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加以纠正.环境史并非完全等同于环境变迁吏,学者们需在学理上突破历史地理的藩篱,拓展研究领域并转换视角.环境史也不能与环境保护史混为一谈,我们不应持有激进的环保主义立场,要努力规避衰败论的认知与叙述模式.环境史学与传统史学间也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应理清环境史学与传统史学间的关系.环境史重视环境在人类演进历程中的作用,但也绝不忽视文化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进程中,自然科学方法入史的命运几经沉浮.环境史学是以研究历史上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为鹄的的新史学,从治史理念到研究内容,再到研究方法,均不啻为世纪之交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同时,环境史学的兴起为自然科学方法名正言顺地入史提供了可能.环境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由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决定,自然科学方法入史在存在可能的同时又存在限度.  相似文献   

3.
在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及会前博士研究生工作坊汇集了当前这个领域的众多优秀学者,使全球各地最新的环境史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与讨论,并有效提升了年轻学者的视野和研究能力。从此次大会所展示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史的研究对象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其中海洋环境史和社会生活的物质代谢研究是值得注意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得到重视并发展的过程说明,对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认识的加深会拓宽环境史研究的视界。与此同时,环境史研究在理论和方法层面也有新的发展。这表现在对环境史叙事特征的强调以及对史学领域之内或之外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积极应用,还表现在对旧史料的新运用,以及追求多样化呈现方式之上。我们认为,在了解和借鉴大会成果的基础上,环境史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尝试新的研究主题、综合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将成果进行社会转化上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是该领域的首次全球性大型集会,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环境史学的最新发展和目前版图,从中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鉴于新的发展形势和趋向,中国环境史学者应放眼世界,努力从文明与自然协同演化的全球过程中认识中国环境史的特殊性;应树立大国情怀,着眼于全球环境危机和人类共同困境,积极开拓新领域,寻找新课题,深入发掘本国环境历史经验和生态文化资源并阐释其全球价值;在积极学习西方环境史学理论方法的同时,应充分继承本土史学传统和思想资源,提出自己的学术命题、研究范式和原创性理论,努力提升中国环境史学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彭玉平  杨金文 《学术研究》2001,2(11):116-120
训诂既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内容之一,同时又在其整体研究中处于基础地位,它的作用就在于为我们的批评史研究提供正确的认知前提.但同时我们又不能过分强调训诂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整体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以免偏离学科的发展方向,并制约到整个学科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史把人与自然结合起来进行总体的动态的考察,自然环境被视为积极参与历史活剧演出的能动因素。这种思想对史学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用环境史的视野(即现代生态理念)观察经济史,可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自然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应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消费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等等——加深或刷新我们的认识,使之成为经济史学科新的生长点。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辩证的分析。环境史研究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获得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也可以从环境史的学术实践中获得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史研究是日本历史学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话题,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成果.日本学界对环境史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1]日本环境史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国环境史学的发展之路,它虽依附于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了快速发展,填补了各学科之间的空隙,并通过各学科之间的配合、跨学科的研究手法,以全新的视角构筑起了一门新兴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8.
陈涛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46-150
治经济史的学者对“马行街无蚊”这则史料相当熟悉,学者们在研究、论述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时,经常引用此则史料。然而,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这则史料的分析仅限于经济史、城市史研究中,未免有所局限。其实,“马行街无蚊”这则史料还可以从环境史角度来思考、分析,它体现了古人的环境意识,而我们通过梳理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正有助于更好地建构中国环境史。  相似文献   

9.
环境史是当今史学研究中的热门。在对边疆地区的环境史研究,尤其是在对"瘴"的研究上,很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但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往往持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取向,违背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在论证过程中,其逻辑思维本身是矛盾的,得出的结论不少与科学原理、生活常识相悖。  相似文献   

10.
王琪  周杨 《学术论坛》2007,(2):200-202
悉昙是以研究梵字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学问,不少学者致力于从文化史学角度研究悉昙,亦有学者从某些角度对悉昙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悉昙学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宝库,以上研究仍不够充分,可继续挖掘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麦克尼尔教授和《环境史》和《环境与历史》等杂志组织的学者先后对环境史研究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了展望。2009年8月,第一次世界环境史大会在丹麦召开了。从本次会议上发表的成果来看,他们当年提出的一些需要研究的领域,如海洋环境史、军事环境史、俄罗斯和前苏联环境史都有了喜人的进展;他们当时尚未给予足够重视的领域,如极地环境史、奥斯曼帝国环境史、世界体系环境史也有了新探索。所有这些学术推进都建立在新史料的发掘和新概念、新方法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12.
卫生史与环境史不仅在研究旨趣上相当一致,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交集,卫生史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同样也是环境史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卫生史可以囊括在环境史之中,而是说就环境史研究来说,从卫生史的角度切入来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这除了内容和旨趣上接近等缘由外,还因为从卫生史的视角出发,对促进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并更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学术颇有助益,而且从卫生史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态环境史研究中的陷阱和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民族文化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制衡关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而历史文献对生态环境变迁的记载又难以具有准确性,因此,借助历史典籍记载从事生态史研究,客观上存在着四大陷阱和五大误区.若不借助民族文化的整体观、结构功能观和价值相对观来规避这些陷阱,揭示这些难以发现的误区,可信可凭的生态史研究就难以做好.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东洋史研究,中国史占绝对多数。回顾东洋史研究,是按王朝和地域确定研究范围;文学的两大中心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有着不同的治学风格;对中国各时代的研究都有代表性的学者涌现。最近证实个别问题的研究较多,题目多种;人们关注新发掘的资料;中日历史学界考察、交流情况越来越多。日本除了在大学增设东洋史专业教育外,还拥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刊载东洋史的学术刊物陆续涌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史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现代诸多学科发展的推动和新兴的城市史学的影响。当今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并形成了城市历史地理和古都研究、城市社会史研究、城市文化史研究、城市经济史研究、比较城市史研究以及城市史学理论研究等热点专题领域。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从城市史学的学科建设、城市史研究视野的拓宽与领域的开拓、城市史的整体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等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模式下的环境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新的环境危机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地制约。以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为契机,从环境问题与环境政策的关系入手,来分析我国环境政策的现状,提出,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人类所应该采取的3种正确态度。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7条有助于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阐明其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丽丽 《河北学刊》2007,27(4):154-158
大学并非只是实施教育的机构,同时也是掌握知识并加以再生产的传播中心。在文学教育方面,大学承担着讲授、评论、组织文学史生产,并将作家作品经典化的一整套程序,在此意义上说,大学教授变成了现代知识的裁判者和传授者,拥有教育体制所赋予的多种权利。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孟繁华、程光炜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创作所作的再评价、再生产和再传播,发挥了"重说"经典、规范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已成潮流.现有的"女性文学史"版本从纵向来说.没有处理好立足于当下立场的女性"问题意识"与进入"历史现场"的文学史把握方式之间的关系;从横向来说,没有处理好"性别"这一核心概念与文学特有的叙事形态的关系.因此,现有女性文学史的写作格局需要重新设置.首先要调整写作立场,将"性别"问题与历史/文学史语境相结合,重新确立"女性"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其次要明确写作规范,将性别立场与文学的叙事特点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文本批评的作用.这样,性别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有效的交叉与互动,才能使得女性文学史真正确立起自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