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他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设组成,即(1)习得和学习区分假设;(2)自然顺序假设;(3)监控假设;(4)输入假设;(5)情感过滤假设。虽然克拉申的理论的个别部分有极端化的一面,但它可能是现有的最全面的、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推动我国广大外语工作者更深入地探索外语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是在区分习得和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输入假设与习得有关。可理解的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才能见效。可见,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采取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低情感过滤,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SLA)理论对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文讨论了SLA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假设:中介语假设和输入、输出假设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说”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入假说”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由于这一假说是基于并针对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习得,因此在实践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在接触、学习、介绍、研究、运用这些理论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成人第二语言的教与学,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与母语的自然习得完全不同。然而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研究表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可以而且应该从母语习得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他对“习得”和“学习”概念的区分;对“输入假说”的研究和“i 1”(可理解性输入)的提出,使成人第二语言的学习进入一种近似于习得性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强化了语言运用的目的,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改进不无启发和助益,值得吸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克拉申输入假设对目前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上介绍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输入假设 ,并从实践上探讨该假设对目前外语教学的有益启示 ,旨在提高与加强外语教学中“语言输入”的质与量  相似文献   

7.
“可理解性输入”与“最近发展区”概念支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理解性输入”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输入假设理论中提出的,是二语习得理论的精髓。,对比、整合研究发现:“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二语习得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Vygotsky用“语言内化”,而Krashen用“语言习得”来描述语言知识的获得,但二者均强调“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可以说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最完美地诠释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内涵。对“可理解性输入”与“最近发展区”的相似性、有效的语言输入、恰当的概念支架类型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克拉申所提出的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包含了5个假说,即习得一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成分。在分别介绍5个假说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理想语言学习的特点,并结合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所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是最有争议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它主张习得的一个主要条件是习得者借助于语境和语言信息理解略为超出其语言水平的理想的语言输入。这一假设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领域受到极大的重视和研讨 ,但同时不管是理论本身还是该假设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指导都招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和反对。  相似文献   

10.
输入假说与情感过滤假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克拉中第二语言习得五大假说中的输入假说与情感过滤假说,并着重论述了主要影响课堂教学的这两大因素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探讨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输入假设理论要求输入具有可理解性;输入应是有趣或相关的;输入可不按照语法顺序进行;输入必须有足够的量。教师在非分级公共英语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输入假设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和语言习得有关的语言输入的不同理论为出发点,简单分析了行为主义语言输入理论,先天论(心灵主义)语言输入观,互动式语言输入观以及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指出了语言输入对于母语及二语习得的重要影响,并且详细阐述了这些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频率为中心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输入频率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重要因素,并对语言结构的能产性起着决定作用。投射假设则认为,语言习得并不完全以语言输入为基础,学习者对某个语言参数的习得往往蕴含着对另外一个相关参数的习得。频率和投射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种互补有利于促进语言习得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分析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探讨该理论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外语教学的有益启示,并指出其习得———学习观点的缺陷,旨在引起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 ,大部分学者对“输入假说”持肯定态度。然而 ,笔者经过仔细研究分析 ,发现“输入假说”存在许多局限 ,有一些值得怀疑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情感因素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因素。它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的介绍,阐述了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且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促进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7.
"激情输入假设"是克拉申对自己第二语言"输入假设"的补充,以前的"输入假设"没有提到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学习者只是在"吸收"语言,但"激情输入假设"弥补了这一缺憾。克拉申"激情输入假设"显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的主动心理过程,也是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习得的心理过程和习得中的意义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可教性假设认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处理策略对第二语言发展具有阻碍和制约作用,学习环境对语言习得顺序的影响不大。课堂教学不能超越学习者所处的语言发展阶段,只有当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处理所学语言结构的先决条件时,才能习得所教内容。可教性假设对语言习得顺序的解释丰富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具有现实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为理论基础,对比第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共同特点,阐述有效语言输入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并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揭示出语言输入假设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荆增林同志的《对克拉申习得——学得说的异议》(《现代外语》1991年第4期)一文(以下简称“荆文”)评价了克拉申(Krashen,下简称克氏)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假说:习得与学得的区别。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该假说的分析,荆文做出如下结论:习得——学得假说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践上讲不通”,是“失败”的语言教学理论。笔者认为,荆文的一些论点缺乏说服力,对克氏理论所做的评价也欠公允。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增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