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其中较难攻克的一个堡垒。受历史的封建传统的思想、制度的影响,再加上现当代重工轻农的政策影响,农村成为中国社会最贫困的地区,农民成为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贫困,如政治参与权利、公共事务决策权利、受教育权利、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等等的弱势和缺失,既是广泛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村、农民难以走出贫困得以快速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根除农民这一政治主体的权利贫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所急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土地承载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存保障的双重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构建。论述了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障权利2种权利在属性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社会功能上存在着内部的冲突与外部的重叠、权利保护上存在的优先顺位关系。提出3点启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利用是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物质基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合理利用离不开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应该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西部开发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西部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制度前提。西部的农民依法享有与城镇公民同样的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宪法权利。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法制重点应当放在对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农村社会保障机构建设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然而,进城农民市民化仍是一个障碍重重的缓慢进程.本文从流动与市民化、社会保障权与内在市民化、政府责任与社会保障权利获得三个逻辑起点出发,分析得出了农民市民化的路径,认为以社会保障权利为核心的社会权利的公平获得是内在市民化的本质和关键,也是市民化最核心的命题.本文基于对武汉市进城农民的典型调查,分析了进城农民市民化和社会保障权利诉求的倾向,从政府责任与制度变革的视角,提出了改进进城农民社会保障权利获得的制度建设思考.  相似文献   

5.
非贫困农村中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因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对社会保障供需因素特点的充分分析。我国非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的保障需求主要是对其“安全需要”层次中各种生活风险的保障需求 ,同时对于农业和非农业两大农民群体 ,其各自的保障需求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从社会保障供给条件来看 ,非贫困农村地区已具备了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经济条件 ,而且不同农民群体的供给条件也各不相同。根据社会保障供需条件的特点 ,农村应建立针对于不同农民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并实现社会保障体系设计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已经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亲权、受教育权以及安全权益的保护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权利缺失的三种主要类型。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不力的根源在于两次现代化转型使传统社会保护体系遭到破坏,无法有效隔离社会风险。强化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必须走"双轨制"道路:一方面,国家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国家应当构建系统的保护家庭的服务体系,重塑家庭保障在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体系中的基础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不可剥夺和转让的权利。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却基本上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相对于城镇居民享有的基本保障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广大农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实现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的不可剥夺和转让的权利。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却基本上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相对于城镇居民享有的基本保障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广大农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实现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改变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现状,使农民享有法定的社会保障权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基点上,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对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满足和实现农民社会保障权利诉求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保护伞"、"安全网"、"减震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已成为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而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有着重要地位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更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问题,特别是对农民的结构性流动来说,在目前还仅仅只是个开端,从人口乡城流动的角度审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2003年,上海在全国首先推出小城镇社会保险。这样,上海就有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四大社会保险体系。镇保在全市各郊区实施后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也遇到了诸如就业和镇保的衔接、参保人员退休金偏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措施对征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允许延长缴费年限。  相似文献   

12.
陕西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建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两类非农产业就业群体权益,健全小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大社保制度,完善小城镇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及社保资金筹集管理机制四大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社会互助现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中的社会互助,指的是新时期以来农村社会中农户之间进行的正当的、有意识的互相帮助、互相援助的行为,社会互助与社会救助有五个方面的区别。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经营中的互助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互助行为、急难中的互助行为,互助行为有普遍性、关系性、交换性、即时性等特点,互助行为对农民和农村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需进一步引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进程中,亟待构建符合残疾人需求、完善、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在全国第一、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数据,设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内容,并深入分析制度设计的合意性,同时对未来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进行供需预测分析,并提出完善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接轨,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明显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外,其理由是农民已获得了土地提供的保障。事实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保障作用一方面在弱化,另一方面也阻滞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与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土地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因素导致了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现状,也因此分立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文章通过分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强调社会分层与保障对城镇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联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结构决定着人际关联模式。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内聚性决定了血缘和地缘是人们最为主要的社会关联。近代以降,现代商品经济活动打破了村落的封闭性,国家政权建设破坏了乡村共同体的内聚性,村庄内部不断分化,宗族和村政日益丧失强有力的聚合作用。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体制使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组织之间关系具有行政化色彩。改革开放后,乡村受行政权约束减弱,农户之间以“庇护关系和原子化”为基础。未来农村职业分化日趋明显,出现不同的利益阶层,乡村人际关联呈现先赋性与契约性的特征。乡村社会结构的制度建设的路径是加强公权力约束机制和民生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与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建立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城市居民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较全面的社会福利,而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之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