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诞生于上世纪末的法律语言学,在本世纪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法律语言学已经成为法学界和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中国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需要和诱因是引发创新动机的两个条件,一旦异化,导致创新动机障碍。本文对创新需要的规模经济、剩余权力和节省组织成本诸因素的缺陷以及诱因刺激失当现象进行揭示和分析,以防范因动机障碍而造成的企业组织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3.
张彧  韩宝山 《东岳论丛》2020,(6):131-140
目前理论界对于组织冗余是否促进组织技术创新没有达成一致结论,可能是由于企业所处的情境差异所致。情境不同,组织冗余的创新效应可能会存在异质性,因此,界定合理的边界条件对于打开组织冗余创新效应的机制"黑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权变视角,利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8年的研发数据,文章分析检验了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界定了其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线性影响;当组织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时,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断增强;相对于国有企业,组织冗余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作用更强。研究结论厘清了组织冗余影响组织创新行为的边界条件,深化了关于组织冗余的情境化研究,为组织冗余创新悖论提供了一个折中视角。  相似文献   

4.
组织创新在企业创新系统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柏洲  郭韬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105-108
企业创新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企业创新系统可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四个子系统。企业的组织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企业创新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是:企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会引发组织创新活动,成为组织创新的动因;组织创新通过创造良好的组织结构、行为规则和文化氛围,成为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略论知识型企业的组织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时代 ,最具生命力的企业必定是致力于创新的、柔性的、面向知识生产与管理的知识型企业。而实现企业的知识化改造 ,组织创新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知识管理内涵、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基础上 ,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企业知识创新与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创新已成为近几十年来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手段.企业都努力成为“知识创新型组织”,以维持其生存及发展,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是,国内学术界对于知识创新的研究,尤其是知识创新与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将分析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讨论其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一国或地区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来源。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还是作为其补充和发展的交易成本经济学,都把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看作是外生的。而作为民间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的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内生的,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积累动态组织能力、进行新业务扩张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在快速的经济转型和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组织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实施包括组织创新在内的创新性竞争战略,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8.
针对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正在日益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的机制、组织创新的模式等理论问题。提出了以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为主线,深入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面对市场竞争与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前众多企业重新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发展进行思考,开始把寻求竞争优势的目光从产业扩张引回到组织本身上来,并认识到企业只有以提升企业的组织认知能力为着力点,通过积极和有效地开展开放式创新活动,形成以知识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才能从容的应对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危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认知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为依托,通过组织认知的内涵、组织认知能力系统的构成,以及组织认知对开放式创新影响机理的阐述,分别从组织支持、组织智力和组织表现三个角度重点讨论了组织认知对于中国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郭韬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71-74
借鉴复杂性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企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企业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企业系统组织创新主体的复杂性和企业系统组织创新过程的复杂性等角度探讨了企业系统组织创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组织具有生物学特征,运用组织工程学研究企业组织损伤与修复,以企业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专业化人才)、"支架材料"(企业组织构架)、"生长因子"(激励机制)为基本要素,探讨企业内"活组织"及"活器官"的企业外部构建并植入企业内部,可以达到修复企业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浙江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典型特征、组织模式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兴起与当地的传统产业、技术人才储备、商业技巧、社会资本(社会学意义)等有关,是商人(企业家)的集体行动与地方政府开明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典型特征是以国内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内部在细密的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网络结构;在新世纪,浙江集群式民营企业要向以大企业(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品牌价值,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长寿产业群。  相似文献   

15.
企业环境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与管理创新的基本保证.但是,由谁来创新企业环境,或者说,企业环境创新的主体是谁?迄今还存在着理论认识偏差和实践行为偏差.一般认为,政府是营造企业环境的主体.实际上,在国内外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企业可以改变、控制或"操纵"组织运作的环境,并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环境.企业环境创新的主体不仅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是而且应当是环境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组织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组织创新的相关性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命题.高层管理团队的年龄、教育背景、任职时间、职能背景等统计特征及其构成对组织创新的意愿、战略和绩效都存在显著影响.现有实证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情境效应三种研究路径.以相关文献综述为基础,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开发了作用于企业创新的知识资本的测量量表,选取有代表性的已进行创新实践的企业进行测量,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知识资本各结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结构因素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假设,找到了作用于企业创新的知识资本的组成项目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组织制度、企业家成就动机、组织内部关系、产品市场的竞争关系,是预测企业创新能力的最为关键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话语体系下的风险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话语体系下的风险及风险社会的概念,是作为社会学家们反思现代性的切入点而映入理论研究视野的。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科技理性主义的扩张而出现的跨越了社会、民族国家界线的世界性风险,一方面打破了技术权威与专家系统对知识的垄断,推进了世界风险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也破坏了现存制度与秩序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同时并举,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风险依旧存在,新的风险在转制的过程中大量涌现,中国社会风险具有明显的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社会科学在一个国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能力,我们需要分析和研究世界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即发展方向表现为“思想库、智囊团”、“小核心、大外围”、“应用型、市场化”、“品牌化、跨国化”经营、“高素质、高收费”、“优势化、特色化”、“多元化、专业化”、“战略谋划、专项策划”、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地方社科院向“三个世界”发展等十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与创新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风险投资规模飞速扩张,与此同时,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动显著增加.学界从理论和经验角度对风险投资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们从风险投资的概念演变、创新的度量、风险投资与创新的关系、风险投资与创新的因果关系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详尽梳理,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