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泽 《求是学刊》2023,(5):112-122
数字能力鸿沟是基于数字生活能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鸿沟,它会引发技术赋权的不均衡性、能力鸿沟的自我强化、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张力以及对尊严和平等价值的消解等深层问题与困境,从而对数字法治建设构成严峻挑战。这就需要遵循普惠公平、共建共享的价值原则,通过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加强算法治理、构建保障机制以及塑造数智人文生态等法治化路径,解决数字能力鸿沟带来的问题,将数字能力鸿沟转变为“数字能力跳板”,让所有人都能分享数字社会发展红利,促进数字权利的有效实现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倾向分解主义的当代文学理论家们时常抱怨哲学与文学批评之间存在一条鸿沟,他们苦苦恳求让这两门学科密切接触,即使不能完全结合也罢。于是,G.哈特曼在他著名的分解主义宣言中申诉道:“哲学与文学研究分离,这给哪一方都没有带来好处……如果说学术领域之间有相互混淆的危险,那么这种危险也是值得经历一下的。”激进的哲学分解派都是些主张取消的联合主义者,他们致力于打破文学、批评和哲  相似文献   

3.
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释“距离之谜”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在Akerman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数字鸿沟对贸易距离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了其影响机制。之后利用WIOD2016版数据库2000—2014年42个经济体的数据,在数字鸿沟视角下采用引力模型研究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0—2014年贸易距离弹性稳定在0.85左右,在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后,贸易距离弹性总体降低了67.2%,这说明数字鸿沟的扩大提高了贸易距离弹性,从而解释了贸易距离弹性不随信息通信技术进步而下降的“距离之谜”现象。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扩大了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差异,降低了双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最终作用于双边贸易,使贸易距离弹性增大。在替换因变量为增加值贸易、更换数字鸿沟衡量方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仍然稳健。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验证了数字鸿沟是21世纪以来“距离之谜”现象的成因之一,在数字鸿沟视角下对“距离之谜”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胡键 《国外社会科学》2023,(2):88-101+245
肇始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化以传统经济要素的全球流动为内容,它与当下以数据流动为内容的数字全球化大相径庭。当下的数字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而且技术不是助推力,而是一种牵引力;而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的动力更多的是资本欲望,技术和分工只是一种助推力。数字全球化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的资本—利润单向式流动的展开方式,而形成了技术与数据流营造的多元、共赢、包容式展开方式。数字全球化以无形或虚拟的形式在全球展开;而且技术和数据还不断对数字全球化赋能,使之不断获得全球展开的加速度。然而,“数字鸿沟”和数据流必然引发全新的安全问题,而数据监控和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又可能导致数字全球化陷入数据流的闭环系统。这样的闭环系统与全球化的开放系统是相悖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数字全球化的衰竭。人们很少感知这样的风险,但在技术异化之下这种风险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5.
周煜 《国外社会科学》2022,(6):100-114+198
作为全球智能科技的发源地,美国所面临的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具有代表性。在理论根基上其依然符合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的层次划分,但是在智能化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老年数字鸿沟的产生不是单纯的科技问题,贫富差距的拉大、网络素养欠缺和社会配套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在具体领域中,如医疗服务、心理健康、生活娱乐和公共设施使用中表现明显;在弥合手段上,数字包容、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的实现是层次递进的解决思路。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普惠、便利和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技向善。中国作为智能科技高速发展的国家,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数字化的公共媒介重塑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空间形态,对人们的认知模式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哈贝马斯在其新书《公共领域的结构新转型和协商政治》中论述了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对公共领域的影响。通过他的分析可知,传统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在数字时代遭遇转变:一是公共领域的交往大众转换为虚拟主体;二是单向性的非沟通媒介转化为互动性的商谈媒介;三是公共舆论兼容主体的话语权与限制“他者”的权力。但在现实中,无论是数字公共领域的运转还是商谈民主在政治中的运用,总是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这是因为,在规范意义上讲,商谈民主有其自由主义的文化根基,离开这一基础商谈也就不复存在,公共领域也就名存实亡。从现实层面上看,数字技术助长了公共领域自身的“再生产”,导致对公众新闻、公共舆论的误解,从而造成公共领域自身的扭曲。对此,哈贝马斯认为,数字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领域构成了威胁与挑战,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政治模式——商谈民主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7.
韩建伟 《国外社会科学》2022,(4):111-123+198-199
当前数字鸿沟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东地区表现得十分突出。中东地区在接入、使用及产出三个层次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不仅整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且区域内的国与国之间,每个国家内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之间也存在数字鸿沟现象。中东地区的数字鸿沟现象反映出该区域内各国数字治理能力的明显差异及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的缺乏。中东地区的数字鸿沟虽是“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中国应继续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与中东国家寻找新的合作点,加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相似文献   

8.
段芳芳 《江右论坛》2007,8(9):58-60
统一城乡户籍一直是广大农民期盼的事,也是国家非常关注的大事.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十几个省市推行了这一制度.那么,户籍统一后会给农民带来哪些益处?最终能不能落到实处?本文通过户籍统一前后农民在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空间流动五个方面的对比来描述农民所能享受到的好处.本文所说农民是指持有农业户口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融合数字经济,既是数字时代人民共享数字红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均衡性增长以及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为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支持、协调机制和基础保障,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也给共同富裕带来诸多现实挑战,如数字鸿沟制约全民共富的发展目标、数字算法控制挤压精神富裕的发展时空、数字逐利模式解构勤劳致富的价值认同。为此,一是要弥合数字鸿沟,助力全民共享发展红利;二是要消解数字算法控制,夯实全面富裕精神基础;三是要革新数字造富理念,塑造勤劳致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陈仕伟 《创新》2018,(3):15-22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利益相关者之间,并且产生了包括公平、共享、信任、参与和自由等伦理危机.总体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于伦理制度规范滞后导致的,当然大数据技术的硬件与软件的不平衡发展有关,同时现实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功利主义也是产生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对大数据时代数字鸿沟的有效伦理治理,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的伦理制度规范并努力弘扬公平参与和协作精神、共享精神、契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的人文生态是导引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根本之维。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性质包括数字化过程的人文选择性、数字化技术的人文性质。这种人文生态性质导致数字文化鸿沟的出现和人文生态圈的分层、数字不良文化价值观与恒常文化价值观的疏离和人们文化心理的失衡及新“文化病”的产生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在中国数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改善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必须把握构建人文生态的“辅人技术”、“人文社会”和“技术人文”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数字化人文理念、数字化的伦理和制度生态、数字化人文精神和网络语言的文化新语境四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12.
张桦 《南海学刊》2023,(5):14-2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正面临全面变革。数字化带来数字形态化和数字资本化两个必然过程,二者共同驱动着数字化进程。数字化催生的数字资本寄身数字形态化,又反作用于数字形态化的同时,必然带来数字资本化的发展。对于数字化催生的数字资本运作体系,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主张,这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出了新挑战。回顾数字形态化历程,当前数字化更多的是人的信息化向“物”的信息化延伸,这使得数字形态化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生产主体的转换,存在把人从劳动生产主体中解放出来的可能,从而为社会主义数字共同富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来源,并由此产生生产主体转换的数字共同富裕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管兵 《浙江学刊》2023,(5):24-28
数字治理在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治理有着非常鲜明的单一制的结构性特征和快速发展的情境性特征。数字治理在这两个背景下发挥突出功能。在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领域和治理过程中高度依赖信息的领域,数字治理更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尤其是问题化解导向的数字治理。数字治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依赖于合理界定其边界。这包括公与私的边界、有效技术治理的边界、资源投入和收益平衡的边界、科层体制与技术协同的边界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未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 ,并根据和平与发展、全球性和人本三条准则 ,确定 2 1世纪世界面临的四大挑战 :对付全球环境安全可能受到的威胁 ;防止由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冲突和战争 ;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跨越数字鸿沟。认为针对上述挑战的对策研究将成为世界未来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数字多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与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当今传播时代命名为"数字多媒体时代",分析了现时代大众文化的形态发展和国际传播的趋势.作者认为,数字多媒体对大众文化领域的渗透乃是一种技术范式,它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已经日益技术化、全球化,并指出,在大众文化国际传播领域既存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强化的同时,数字多媒体时代也赋予后发展国家文化工业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正在悄然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6.
从一般等价物到数字货币的飞跃,货币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从效率、公平与合法性三个维度解读货币的演进过程,探讨了数字货币给交易带来的新变化。私人数字货币不是全能货币,特别是不能提供“价值公平”。货币的非国家化并非如哈耶克畅想的那样,自由竞争会产生最优货币,而是带来了市场的混乱无序。货币是经济和政治的一面镜子,货币秩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利益分配秩序。数字货币实际上并不是货币世界的新物种,它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由于不能充分提供公平性且目前存在合法性争议,故而其服务能力受到限制。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国家化的一种形式,它将成为本国经济政治地位提升的重要载体,服务于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更高目标,为国际和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快讯     
世界银行举办“性别和数字鸿沟”系列研讨会  自 2 0 0 0年 1 0月以来 ,世界银行举办了多次以“性别和数字鸿沟”为主题的研讨会。在 2 0 0 0年 1 0月 1 1日的第一次研讨会上 ,美国教育发展学院的N 塔戈尔特和C 奥格拉发表了她们关于女性利用技术和参与技术培训的共同研究成果。通过一系列调查、电子邮件和电话交谈 ,她们发现 ,信息技术的培训计划往往设在大学或学院中诸如工程系这样的系里 ,而这些系中的女生最少 ;信息技术专业很少招收女生 ;虽然低收入的女性也有机会学习信息技术 ,但多数学习者是来自中上层阶级的女性 ;也有少数女性…  相似文献   

18.
王战华 《社会》2003,(3):14-16
2000年7月中旬,上海的一则最新消息说,为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该市已经绘就了郊区信息化蓝图,6年达到与中心城区信 息化同步发展水平,基本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按照新出台的《推进上海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划,第一个3年初步建立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构架;第二个3年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乔榛  张志欣 《学术交流》2023,(8):87-100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分配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国解决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数字经济时代,城乡间的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或数字鸿沟成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数字鸿沟在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表现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据要素不平衡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引入替代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后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因此,我国未来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方面,必须重视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策略来消解城乡间存在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0.
康俊霞  郭献崇 《学术交流》2012,(Z1):117-118
1.引言随着近年来交互式娱乐、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处理及运动仿真等多个领域和技术的兴起,在计算机辅助美术动画设计和制作方面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方法。计算机角色动画技术随着电脑硬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和多媒体数字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计算机群体动画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Amkraut等人于200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