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知识、信息呈爆炸式膨胀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又指出:“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重任,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挑战人才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迎面走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临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各行业、各系统、各领域的人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本文现就知识经济对人才开发的挑战发表点个人见解。一、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3.
夏光  黄颖  王琳 《人才瞭望》2004,(6):14-15
知识经济时代必将来临或者说已经来临。因此,我们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与人力资源发展特征来探讨发展对策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正进行着悄无声息却深入持久的变革,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组织的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必须顺应潮流不断加以改变,以保证其有效性。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发生重大改变以满足新经济模式下对人的开发与管理的需要。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即将来临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将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传统教育从来没有将基础教育视为社会再生产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教育则必须将基础教育纳入知识经济的结构之中,基础教育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在基础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基础教育的基音。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基础教育观念创新的前…  相似文献   

6.
改革短波     
省人事厅学习科技知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近日,河南省人事厅邀请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丁厚德教授主讲知识经济与创新体系,在干部职工中开展科技知识读书学习活动。丁厚德教授介绍了知识经济的由来、涵义、主要特征,并对我国目前知识经济的概况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时代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经济体制和贸易形式也发展了巨大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国际技术贸易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国际技术贸易形势的转变,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改革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人类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需要知识劳动者。知识生产率正取代劳动生产率,成为提高效益的关键。知识经济的崛起,不仅改变着经济发达国家,而且影响着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改变着我国的经济细胞一企业,而且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在其名著《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 杜拉克的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 由这一特征所决定,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电脑软件、咨询顾问、策划设计等行业,这种“合伙…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档案部门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做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思想准备。知识经济的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也会激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比如开放档案,档案部门改变 “重藏轻用”的思想,确立“开发档案信息,服务于…  相似文献   

11.
杜军  鄢波 《人才瞭望》2007,(9):27-29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达国家纷纷加强本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采取各种手段掠夺国外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引发了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思考。本文对新世纪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涵、特征、职能、结构、能力要求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作了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与人才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伴生物,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知识经济的到来,将给人才流动带来更深刻的影响,而对巨大的时代变革,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流动调控机制已迫在眉睫。 一、知识经济下人才流动的特征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迅速,竞争的焦点表现在技术的较量上,也就是人才的较量上,这给人才流动带来了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科技人才的流动更趋失衡。 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环境相对落后,无法有效地抗衡发达国家对…  相似文献   

13.
随着IT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走在知识经济前列的会计人员,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于各行各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会计人才市场化不仅是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行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是一场无声的、无形的、深刻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开发将实现以下八大转变。一、由重视学历开发向重视能力开发转变。知识经济时代“高分低能”这类应试教育下产生的畸形人才不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类步入了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如何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把握知识经济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立足点,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将教育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是摆在每个教育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知识经济要求干部的教育培训必须立足于夯实理论功底和坚定其政治信念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知识经济的来临是一场经济革命,但是不能据此认为与政治信念无关。我们现在走的是前无古…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类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具有知识贡献的高素质人才,最主要的要素是知识和智能的投入,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是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并转化为生产力;国家综合国力最根本的标准和最主要的基础是素质教育水平。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竞争。因此,强化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创新化、开放化和智能化,便成为新世纪推进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创新化是强化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生命线。素质教育的创新化指开拓先、手段新、更新快…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在所有的创新中。最根本的创新是观念创新。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而言,组织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很难把握。如果仍然以传统观念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组织绩效很难有大的突破。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领导必须从传统的"牛顿观念"转变为"量子观念"。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引发一系列的基础性变革,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将远远超过人们的预计。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从技术到服务贯穿知识经济时代之中。人力资源将真正成为在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愈来愈受到重视。人才的开发将是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如何将人才资源开发的运作规律引入到水文行业中,使其  相似文献   

19.
高磊 《人才开发》2009,(7):20-21
人本管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新的特征,在不同企业里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其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存发展之灵魂。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才。要想持续不断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就要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完善绩效薪酬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为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教师的潜能,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出应有贡献。基于此,从知识经济的视角来分析高校教师的绩效薪酬,并提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科学合理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