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言简意赅的回答。不久,党的十四大肯定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论断。此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成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点课题,学习中提出了不少值得重视和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应着重注意把握的六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朱桢 《探求》1996,(Z1)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其伟大深邃之处,不仅在于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困扰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课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在于它凝结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为我们树立了坚持和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现实社会主义的光辉典范。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光辉结晶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不断发展过程,向人类展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但是,进入本世纪中叶,几乎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都经历了重大挫折,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跌入低谷。严峻的现实给不少人带来迷惘与困惑,更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能否正确回答这一时代课题,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理论课题。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70多年现实社会主义的坎坷历程,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进  相似文献   

3.
高扬共同富裕的旗帜──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初探王至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深化的。只有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本质,必须运用辩证科学的方法论。 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制度指的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等,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指的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有机整体,其内容比社会制度厂泛,包括经济制度,但又不限于经济制度,还包括生产力。显然,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而忽视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过去由于长期离开生产力孤立地研究和论述社会主义,其结果是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消灭剥削,而没有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的一种失误。 总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离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带根本性的课题。对此,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作出了回答。从理论、实践和战略这三个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道路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逻辑地推演到其他基本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近百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最深刻、最本质的总结,其理论光辉和实践意义怎样评价都不过分。因为它准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惑人们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那么,如何实现“第一任务”呢?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前列,纵览全局,紧扣现代生产力运动的脉搏,绘制了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战略蓝图。这一战略构想,综合起来,就是三个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第一流的人才,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坚持这三个第一,才能实现“第一任务”。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成果,对于实现振兴中华的伟业,经过20年努力,使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共广州市委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努力提高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 一、学习和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提出加快广州经济建设的新思路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的最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去突破重重障碍,重新确立起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从而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使中国大步跨向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与  相似文献   

8.
完整准确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王至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再认识和再探索,作出了合乎时代要求又体现中国国情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他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突出...  相似文献   

9.
略论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依据单海峰,赵昱临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并且不懈地进行探索,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述,最后在举世闻名的南巡谈话中,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总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见199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这个概括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一个本质特征。因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这个理论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由于高度概括和抽象,自提出至今,一直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争论的焦点。笔者在研究中有几点思考,现提出与同行商讨。 要看到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差异性 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疑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没有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表述,是否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问题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中已不重要?笔者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必须严格区别本质和特征两个概念的不同。 党的十二大是我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代表大会之一,这次大会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具有两大突破: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问题;二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概括为:1、剥削制度的消灭;2、生产资料公有制;3、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按劳分配;5、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6、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7、以共产主义思想为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王建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斤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这就是:允许和鼓励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尤其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当前,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握共性个性统一的辩证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共性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这是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思想结晶,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在我国,建国头八年发展是健康的,形势很好,以后就出了问题。从1958年至1978年,这期间经济建设虽然也在逐步发展,但总的来说是处在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出现这种曲折和失误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邓小平同志认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他在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数)党的八大路线之所以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以后之所以又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根本原因是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正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使得我们过去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社会主义来固守;而把某些并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资本主义而拒绝接受。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所以从思想理论上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无疑就成了今天我们能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能否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本质新意浅探皮晓辉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最新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最新概括,新就新在:它区分了社会主义本质与本质特征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始终贯穿着作者敢于创新的精神。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这一精神,对于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正确对待 和评价毛泽东思想 众所周知,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长期以来,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但是,毛泽东在晚年确实犯过错误,特别是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70年代中后期的政治环境中要做到公正、科学地对待毛泽东思想,决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作出全面拨乱反正的正确决策。然而这时,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倾向,一些具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人,乘机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党内又有些人站在“左”的立场上,无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提出要坚持“两个凡是”。针对这两种错误态度,邓小平同志以过人的政治胆识和科学的求实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全面准确地力。以把握,要在继承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学说的科学起点王国平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指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来自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包括十八个理论观点,其中,邓小平着力阐述的是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三个关系,这些阐述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中,邓小平突出强调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当代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高概括。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一般与社会主义的特殊的有机结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最近,广州市马列主义研究会召开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理论研讨会。现将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围绕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关系问题 雷鸣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关键就在于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必须弄清楚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活(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五句话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在现阶段,生产力标准同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统一起来?如何才能统一起来?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现行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