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政治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崭新的世界形势下,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民族组成的国家仍将是世界事务中最强大的因素。但是,主要的全球性政治冲突将发生在具有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和集团之间。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夸大了文化差异的作用,导致了理论的透支.异质文化的碰撞不一定导致冲突,冲突只是文明接触和交往导致的结果之一,对话与融合则一直绵延不绝.而且不同文明之间没有全面、纯粹而恒久的对立和冲突.世界冲突的根源多是文明背后的政治、经济等诸种利益,而非文明的对抗.  相似文献   

3.
基于亨廷顿的冷战后世界政治冲突为"文明的冲突"的论断,展现《印度之行》中文明间的冲突,探讨其殖民统治根源,寻求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同时指出亨廷顿论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世界一些地方频繁爆发的民族冲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这种现象,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文化差异是导致冲突的最根本的原因,且文明间的冲突将左右未来的全球政治。实际上,考察世界历史上冲突,不管其是以何种方式发生、存在,其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不同文明间的习惯、传统因素,更有超乎其上的国家利益因素。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正在日渐加深。  相似文献   

5.
把一个重要因素夸大成最主要因素;树立一个假想敌,以期把整个西方团结起来。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是为解脱西方的自身危机,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明冲突论”,即树立一个非西方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联合这样一个假想敌,以期把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团结起来。 亨廷顿的文章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同  相似文献   

6.
亨廷顿以"文明的冲突"的范式来解释冷战后世界的格局,这一理论的影响也大大超出其最初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领域,而渐渐成为决策者、研究者以及普通大众思考多元文化的重要视角之一.在对澳门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指出在这个城市,多元族群文化以交流、融合为主,突破了亨廷顿所认为造成文明差异和冲突的种种因素,而各自形成了相互借鉴和交融的文化杂合体.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2006年11月24~26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了“文化多元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会议,本专栏选取了4篇与会论文。何星亮先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探讨文明的互补性,从而说明文明的差异不是暴力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和创新的基础。正确认识文明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增强文明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减弱或消除排他性,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和谐相处,是保障世界和平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周大鸣的文章是以澳门为个案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讨论。澳门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城市,多元族群关系以交流、…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21世纪的世界“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用事实验证,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来看,所谓文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利益冲突的华美外衣,没有实质内容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隔近三十年后重新审视亨廷顿的理论,应该说这一理论作为分析性框架仍具有启迪意义,但不同文明的内在变化与力量消长已经超越了他所展示的文明冲突格局.与三十年前相比,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强劲复兴,伊斯兰主义兴起并产生广泛影响;"新欧亚主义"为俄罗斯提供了认同的基础,使其逐渐摆脱了亨廷顿所谓"无所适从国家"的状态,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远大抱负的国家;西方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仍居于世界主导地位,但由于认同政治的深刻影响,内部社会矛盾激化,对外政策呈现出内敛化态势.中美之间的矛盾比亨廷顿时期更加激化,但冲突的本质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利益或意识形态冲突.文明冲突的框架不可能解释世界政治的所有现象.不同国家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都会影响世界政治的走向,但从长时段来看,文明之间的冲突或融合会对国际秩序产生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三个部分,即现代国际冲突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中国威胁”论的背后,冲突还是融合,论述了在该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及其冲突,评论了美国学者塞谬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他的论点经不起理论、现实、历史的检验。本文认为,国家利益的对立是现代国际冲突的根源,把它归罪于文明的差异是不能成立的;炮制根本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是为了给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辩护,把不同文明圈的国家作为敌手来对待是危险的;文明间的“差异─—碰撞─—冲突─—重构─—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文明间的冲突将永世长存的悲观论调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崛起论"引发思考,借鉴公理化方法,归纳与分析中西方文化公理体系的主要公理,经过初步比较中西方文化公理体系的差异及其发展路径,评析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从而得出:中西方各自有其独立的公理体系,可以求同存异,但无法强加给对方;中华文化体系曾一时不敌西方文化体系,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西方文化公理体系的差异可以导致某些理念的冲突,但它不会威胁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延顿提出“文明冲突论”,曾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当今全球化境遇下的文化与文明的碰撞与交流问题再次摆在世人面前,如何面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并在相对独立的文化品格支撑下实现中华文化与文明的真正复兴,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纵观人类发展史,历史进步的主流是文明的融合而非文明的冲突,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东渐”进程可以看作既是对亨廷顿理论的有力反驳,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所需借鉴的经验和所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亨廷顿关于未来战争策源主要来自不同文明间冲突的预言使世界舆论哗然 ,把人们带入对文化冲突的恐惧之中。本文从阐述文化的特性入手 ,提出了对文化冲突及协调和解决文化冲突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的《文明的冲突?》曾经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华人学者也对亨氏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但由于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未能明确亨氏的所谓"文明冲突论"究竟是一种客观预测,还是一种主观倡导,因此导致了一些理论混乱.十多年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文化保守主义潮流的兴起,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客观预测重新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事实上,只有对文明冲突的可能性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才能够有效地限制和防止文明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方面,亨廷顿极富争议的这本新著达到了他常有的高水准。亨廷顿为证明自己无与伦比的恢宏视野,他将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分析结合为冷战后全球政治的综合理论。不论人们是否同意他所说的一切,谁都不能不对他的智力勇气和创造性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理解世界,而是改变世界,或者至少是影响政府的政策。全球决策层给予他的巨大尊敬正是他获得成功的证明。 但是,对亨廷顿讨论民主的学术专著,特别是对他1991年的经典研究《第三次浪潮: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以下简称《第三次浪潮》)极其仰慕的人,却对他将当代国际政治的特征界定为“文明的冲突”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回答国际社会对未来世界政治思维框架的疑问,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试图使人们相信,文明之间的对抗正是现在和未来世界格局的“最本质状态”。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在全世界引起  相似文献   

17.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潜台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3年的文章中,亨廷顿对文明间冲突的预言引起了最激烈的反对意见和最强烈的怀疑主义。现在,在《文明的冲突》中,亨廷顿区分了两类危害世界秩序的冲突。第一类,他称之为“断裂带冲突”,在  相似文献   

18.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 (Foreign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一文 ①,我于 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刊于《哲学研究》 ,1994年第 3期 ) ,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美国“霸权主义” ,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9.
亨廷顿的新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雄心勃勃地试图为普通公民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冷战后世界制定一个理论框架。亨廷顿的范式并不象我们在冷战期间所做的那样将权力和意识形态作为研究的重点,而是强调文化上的竞争。 亨廷顿的中心论点言简意赅。他写道:“在冷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即各族群文化的互动演化趋势会怎样?马汉和亨廷顿认为这是“文化的冲突”,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系统论证。但他们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既不是文化本身的相互冲突,也不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发的冲突,而都是利益之争的冲突。除此外是否还会有可以成立的文化冲突论?根据“文化工具论”的评析也不会。因为文化的冲突只会出现在使用文化工具时仅有的两个特殊情境中,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遍性的趋势。相反,文化的融合才是人类文化互动的趋势。因为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工具的种类越多越好,于是,很多具有优越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工具会从一个族群流入其他族群。也许有人担忧人类文化互动的融合趋势会消除族群文化的个性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使人类文化不能继续在差异中相互促进。通过文化工具论的评析可知,这同样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