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商贾家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贾家训就是作为父兄的商人对其子弟的教诲、训诫。在宋明以前,虽然在贵族仕宦和儒者的家训中充满了鄙视商人的观念,但不少商人却能自尊自重、敬业乐业和传业子弟。这是古代商业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商贾家训产生于先秦。经过两汉、隋唐时期的沉默,宋代因土商结合而发生转折,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一、中国古代商贾家训的发展最早明确肯定商贾家训价值并加以提倡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一前645).齐国有重视商业的优良传统,其开创者姜太公就当过商人,在肉铺里“鼓刀扬声”(屈原:《天问》).割肉叫卖…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家训     
中国人自古就特别注重庭训、家教。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不厌其烦地出现在我国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正因如此,重德修身的古代家训、家教传统才能在后世子孙中传承和发扬。曾子杀猪教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有效手段之一。家训,是家庭中尊长教育子孙治家、做人的训导话。许多前贤先祖,为教育子孙撰写家训,至今仍在启迪着后人。古代的家训名目众多。在《中国丛书综录》里,列入家训一类的图书很多。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内容丰富的的家训,影响颇大、流传甚广。《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主要讲立身处世之道。有人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按时代的要求和各自利益的需要,来重新阐述孔子思想,勾勒孔子形象。古代散文家们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描绘了孔子二重组合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而孔子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以及人们从中获得种种启迪而形成的崇敬心态,则使士大夫文人将孔子形象加以简化、单一、拔高,变成了无与伦比、只可仰视的“圣”;由于统治者和野心家的政治需要,御用文人则按既定目标,想方设法将孔子打扮成了“神”;而民间文学传奇的讲述方式,无形中又给孔子形象抹上了神秘的色彩。总之,这些异彩纷呈的孔子形象,既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生动记录,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独特的“人物形象”景观。  相似文献   

5.
以多学科视角综合探析中国家训文化源流,有助于系统和深入领悟、发掘其丰富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借鉴人类学大小传统论,综合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观之,中国家训文化在起源上有两个不同层次的传统:先于汉字、外于文字记录的非文字传统和由汉字记录的文字传统.非文字家训最初可表现为事关宗族大事的口头规训(如诵)或以物(如钟)代言、以行(如歌舞)代言的仪式.同时,当古代原始家庭发展到宗族-宗法制社会时,方有家训产生之需要和可能.从尧舜时期有关部落间的政治联姻和帝位传承等事关宗族大事的规训以及“五教”来看,中国家训文化可能萌芽于尧舜时期.中国文献家训在其源头上同样具有多样性,迄今已知最早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商周皇家家训群,包括政事(令)训、传宝遗训和子弟训(诫)三类,分别以《盘庚上》、《保训》和《诫伯禽书》为代表.此后,因循“训”和“诫”的思路,中国家训文化向更广大的亲缘组织和生活领域拓展,其名称、种类和内容、形式日益多样化,其社会化、平民化和职业化特征日益凸显,并传播到海外型塑了日本等国的家训文化.总之,中国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而多元.其“家”已不限于狭义的亲缘组织,事实上已包括了“扩大的亲缘组织”;其“训”已不限于狭义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已成为涵括广阔生活和职业领域的大教育和大文化,成为古人的一种社会化教育范式、社会文化类型和社会治理形式,具有现代社会单一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社会管理无可比拟的包容性和多维性.为此,亟需系统整理传统家训资源,重新审视、定位其当代意义,探索实现其创造性转型和创新性发展的形式和路径.原本种类和资源以及教育规约的理念和形式都远不如中国丰富、系统和多样的日本家训,其近现代转型和创新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比较家训学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族)长辈为教育晚辈如何为人处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一家(族)的"行为之纲",有引领、影响家风(门风)的形成,以及陶冶家庭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作风的功能。其中有关勤俭、淡泊、廉洁等内容,具有廉政教育的性质与作用,为古代清官廉吏的早期成长打下了"廉洁自律"的思想烙印和道德底色。早期"淡泊""节欲""明志"等家训教育有利于子孙步入仕途后志存高远、廉洁自律。自幼接受家训中"勤俭""节俭"等家教有助于晚辈日后为官自觉抵御贪污受贿。很早即感受家训反腐警钟的震撼有助于子孙日后为官克己奉公。研究、挖掘古代家训的廉政教育功能对当今中国的党风廉政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家训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撰写者多系功成名就后,怀着对子孙后代命运的关怀,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汇总成册让后人学习借鉴。家训也是撰写者对国家政治形态的期待,希望后人建立其设想中的国家社会运转结构。家训覆盖范围广泛,尤其对如何修身、治家、为官治国着重阐释,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家国一体的政治情怀,鉴于此,文章从这三方面分析总结,认识、汲取古代家训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精髓,帮助当今社会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和弘扬优秀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家训沉淀了我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精华,既包含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又涵盖了寓意深刻的教化哲理,在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稳定和塑造优良的个体人格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传扬社会美德的当前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鉴别地看待教育理念、有扬弃地继承教育内容,对于探索家训文化发展规律、推动家训文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家训文化的创造性转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家训通常是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者总结经验、汲取主流价值观念从而为其族人制定的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中国古代家训通过无数的家庭、家族、宗族,乃至整个社会传播与教化子弟,对中国人优良品格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值得发扬光大。忠孝仁义与立身报国、诗礼立身与诗书传家、勤俭持家与廉洁奉公、谦虚礼让与积善修德、志向高远与诚信治国等几个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古代家训对古人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所起的具体作用,也为今天社会教育、人格培养等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家训从先秦至清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这些家训著作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如果我们披沙拣金,善加利用,对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古代家训的含义与目的,从阅读目的、内容、方式和习惯四个方面梳理了数十篇家训中所涉及的阅读理念,指出古代家训阅读理念中的不足之处,对比研究了古代家训阅读理念与现代阅读理念的两大冲突,探讨了其对现代阅读推广的四点启示:摒弃功利化阅读;多元并举、快乐阅读;阅读要从婴幼儿开始启蒙;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一部男人和女人的生活史。在人类的英雄史诗中,主角一直由男性充当;而在人类的悲剧舞台上,女性则始终是主角。这一历史现象被古今中外的作家在小说中加以反复表现。中国古代小说也不例外,众多地、性格各异的女性现象,重复地述说着自己的悲剧。《红楼梦》中“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便是对封建时代女性整体命运的高度概括。无论皇后嫔妃还是丫环婢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桑业生产历史悠久,约在5000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栽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桑”字,《山海经》、《尚书》、《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都有对桑树的描述,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出现了桑树形象,这些都是极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家训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中国家训文化研究,既有对家训文献的整理出版,又有研究专著及论文的发表,成果颇丰。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类综述了传统家训文化研究的主题,阐述了传统家训中的道德教育、仁爱思想、孝道、治家、治学、交友及诚信思想,探讨了传统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统家训与领导干部廉政家风建设的关系,最后对研究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渡口传说是中国先秦两汉古代历史传说的重要组成能部分,而且文献和典籍中有较多相关的记载。通过对蕴含于渡口传说中的文化内涵的时空透视,可以揭示渡口传说的情节和叙事手法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诠释学突破了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 ,实现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 ,把意义世界的建构作为自己的主题。而诠释学的这种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一致性。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正是致力于建构意义世界 (天人合一 ) ,以及追寻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 (悟 )。而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意义世界的跌落 ,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因此中国古代哲学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期,由于儒学传播及家族延续的需要,家训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六朝家训具有和族睦宗、修身砺行、敦诫勉学、传教为官、处世之道等文化内涵。它既是先秦两汉家训的终结,又是隋唐家训的起点,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在今天,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六朝家训的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们用于训诫、教育子孙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范、家箴、庭诰、遗训等形式。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以及书香之家、世仕之族,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孙、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酷刑大体可分为讯刑与法定刑两种。由于法外施刑的大量存在,刑罚之残酷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株连之法的适用使得一人犯重罪往往同时祸及其妻子儿女、三族、九族的亲人甚至是朋友、邻居。统治者利用酷刑来达到惩罚、恐吓、确认皇权的无上权威甚至是娱乐的目的,酷刑对中国人社会生活、社会心理有久远影响,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摆脱酷刑文化的影响、促使中国走向法治化社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