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4年后,法国决定承认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不仅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结果,也是戴高乐主义在法国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和重返东南亚的战略中的具体实践.而此前,法国之所以迟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愿承认,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法国在经济、军事上对美国援助的严重依赖,导致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2.
50年代末期 ,法德两国在对战后世界形势及未来发展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 ,决定共同推进欧洲一体化运动 ,并结成政治同盟 ,欧盟的轴心因此诞生。但是 ,这个轴心的一个重要支点是战争结果 :德国必须在政治上屈从法国 ,在经济上承担超常义务。 90年代后期欧洲的政治结构和力量对比关系发生巨变后 ,德国新政府提出了调整法德关系的要求 ,形成了与法国竞争的态势和对法国利益的冲击 ,欧盟的轴心和发动机因此出现了裂痕。不过 ,巩固欧盟事业 ,推动其发展是法德两国最大的战略利益 ,这决定了两国关系不会走向破裂 ,继续合作仍是两国的唯一选择 ,他们将在斗争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3.
俾斯麦的外交活动中有一众说纷纭的现象,是他在德俄关系上的活动及言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一直在延续,也一直有争议.俾斯麦之所以奉行东和俄国的外交政策,是把德俄关系看成俾斯麦主张的德国积聚力量和保障安全的生命线.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违背这一思想的致命后果,从反面印证了他的远见.通过评析俾斯麦所主张的对俄外交政策,意在从俾斯麦的外交操作中,搜求相似环境条件下的国家在外交战略选择中的共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强调,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发展。要贯彻这个要求,需要明确什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什么是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需要正确处理几种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中世纪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与德国曾结下了长达千年的世仇。但自从二战后,受国际和国内多种因素推动,法德这对曾经是不共戴天的仇家开始握手言和。从战后初期至现在,随着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条约的不断签订,法德关系日趋密切,这也为战后开始的欧洲一体化运动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尽管如此,法德在欧洲一体化目标和共同防务等方面仍有分歧。因此,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能走多远,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6.
希拉克的欧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平  喻坤鹏 《理论界》2006,(1):209-210
为使法国在欧盟内部发挥核心作用,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希拉克将推动欧盟建设作为其外交政策的第一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坚持法德联盟和多重联盟、促进欧盟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欧盟经济合作、积极建立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和支持欧盟东扩等。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对苏东国家推行演变战略的背景下,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对德政策中鼓励西德发展同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但不希望西德同苏联发展关系。然而,西德因受德国战俘归返问题牵制,在对苏关系上出现突破。反之,西德对东欧国家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在外交往来方面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8.
南方政府与魏玛共和国--孙中山联德失败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玛政府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对中国采取了双轨外交政策既通过《中德协约》与北京政府建立了正式往来,又与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保持微妙关接触.1921-1924年间,南方政府与魏玛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忽冷忽热.战后德国的中国政策及其在世界政治中的尴尬处境决定了孙中山联德必然失败的走向.本文以德文档案为基础,以孙中山三派代表赴欧联德的活动以及战后德国驻广东的三任外交代表与孙中山的接触为横线,从魏玛政府的中国政策的视角,考察孙中山联德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执政前十年的外交政策,是利用西班牙和法国的均势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由于法国更具威胁性而注重与西班牙友好,但不过多陷入西班牙友谊,以便随时脱身.1752年4月19日,英法签订的<布鲁瓦条约>并不是英国传统政策的重大转变,而是其延续.它暂时实现了法国与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并在法国为英国建立起防御西班牙入侵的屏障,它并没有使法国成为"永久的朋友",也没有使西班牙成为"永久的敌人",这就为英国随时摆脱该条约束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31-136
法国民事诉讼法律发达史对于完善现代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的意义重大,我国学术界对此远不够重视。尽管法国民事诉讼程序和理论的发达先于德国,但在理论体系的生产上却无法与德国和日本相比,民事诉讼理论的"德日体系"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然而,透过法国民事诉讼法律发达史,隐约可见先于"德日体系"的法国因素及其理论优势。因此,经由法国和意大利,回到古罗马,是研究诉讼法学不可回避的一条正道。  相似文献   

11.
1923年1月11日,法国伙同比利时出动10万大军,进占德国鲁尔地区,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建立的“和平”局面,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英美政府极力对这一事件施加影响,法国被迫于1925年撤军,结束了占领。由此,法国外交政策遭到了大战后最惨重的失败。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突出地反映了当时西方德法英美诸大国之间矛盾、斗争的尖锐性与复杂性,展现了战后初期欧美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一法国占领鲁尔是以德国拒绝履行赔款义务作为理由的。而事实上,法国大举出兵是为摆脱国内的财政危机寻找新的出路,更是它彻底削弱德国,在欧洲大陆确立霸权地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王冀平  吉利强 《河北学刊》2007,27(2):256-258
文章从法国视角审视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安全关系发展的历史,着重论述了法国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在维护自身利益、稳固全欧安全、建设欧洲安全防务一体化道路上所作的努力,宏观地回顾了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自身安全问题的根本选择,以及围绕此问题所展开的合作与斗争。  相似文献   

13.
二战前法国军事战略透视杨凯一一次大战结束和凡尔赛体系确立以后,欧洲大陆自普法战争后形成的德、法、俄、奥匈帝国四强鼎立的格局被打破.德国战败投降,奥匈帝国分崩离析,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处于同国内外反动势力生死大搏斗的危急状态之中;唯独法国成了主要...  相似文献   

14.
黄英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1,3(6):101-10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胜国,英国在重塑战后欧洲国际关系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一战后初期英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扶德抑法、拉德反苏形成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说明在这种政策作用下形成的欧洲大国关系直接导致了这一地区在短短的20年间就发展成更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德国的查理、法国的安茹和阿朗松的婚姻谈判为例,结合当时英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说明她的婚姻谈判是为其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法国和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以保证英国的安全———服务的,但她并不想同任何人结婚,以免失去行动的自由,宗教障碍是她及时退出婚姻谈判所惯用的借口  相似文献   

17.
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党际关系原则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对党际关系原则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提出发展党际关系要遵循独立自主、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等三个原则.毛泽东之所以强调这些原则,究其原因,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的考量、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探索的启迪、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启示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思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关于党际关系原则的思想,必须注重领袖个人关系与党际关系的差异性,正确理解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及其原则,以党际关系原则为指导构建和谐的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依据中国国情对自身发展道路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在政治建设层面,依照自身需求选择了适合自身的政治制度;在经济建设层面,高度重视赢得经济独立;在外交层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军事层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夯实了中国独立自主之基;在文化建设层面,注重凸显文化的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在建政初期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有益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饶银华 《理论界》2004,(4):44-4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70年的和平外交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1949—1978年的"和平共处外交"时期、1978—2012年的"和平发展外交"时期、2012年至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期。每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时代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70年曲折复杂的和平外交历程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坚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是我们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中国外交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伙伴关系"是新中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必然选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