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问题。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的同时,对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一、“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即依…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完善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是认识上的深化和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建国二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革”十年的惨痛教训,确立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  相似文献   

3.
<正>弘扬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是继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国家在法律制度践行方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的重要转变,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俊杰 《决策探索》2014,(24):61-63
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把这一方略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使之成为宪法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作用,对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其中“法治”的要义,就其外在特征而言,是指在所有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宪法和法律的地位最高;就其内在特征来说,是指所有的国家权力都应该受制于宪法和法律。只有坚持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国家。 一、宪法至上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既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民主法制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律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工人阶级政党取得革命胜利后所面临的一项必须解决的任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只能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供一些基本原则和观点。列宁和斯大林亲自参加了建…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  相似文献   

10.
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是邓小平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95年,中共中央举办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江泽民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确立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此后,重法治建设,以法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成为依法治省的先行省,深圳市作为依法治市的试点市。在这种形势下,我省也及时提出了依法治省的目标,制定了依法治省的规划,并具体展开了我省的法治建设工作。那么,法治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是什么?依法治省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都是必须首先明确的。……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党政干部  相似文献   

12.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国方略。强调依法行政,就是要增强计划生育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合法性。是我国法制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咨询与决策》2014,(10):1-1
法是社会利益的平衡仪,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法治的探索是艰辛的,涓涓细流终究汇聚成河。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迫切要求领导工作向一种新型领导转变,即从人治领导转变为法治领导。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如果口喊法治,而领导工作仍然摆脱不了人治那一套,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空活。因此,从领导观念、领导素质、领导方式、领导手段,到领导体制和领导制度,都必须努力实现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根据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基本国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中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而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与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密切相连,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律意识和法治的含义和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方略。法治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必须是一切依法进行,在法制的轨道上运作,而不承认任何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在现代的国家政治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参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越来越频繁。突出表现在道德法律化现象日益明显。道德法律化是现代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在实现社会调控系统本身功能、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道德法律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理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克服道德法律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制现代化是以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规范体系为最高权威,以社会的公正性、政治的民主性、权利的平等性和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追求目标的制度设计,是由传统人治型治国方略向现代法治型治国方略的转化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历史与现实,更重要的是,它开始将法治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肥沃土壤,并根据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逐步地、分层次地建构现代法治的制度结构与观念体系。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党的十五大终于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