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张师傅是一名杂技演员,脚耍大缸已有多年,可谓驾轻就熟。因为年龄偏大,他决定改行。在告别舞台演出的那天晚上,他把亲戚、朋友都请来观看。亲友们为表心意,有的拉起标语,有的举起小  相似文献   

2.
行与不行     
越是行者,越说自己不行;越是不行者,越说自己行. 所以,一味地说自己行的人,就是不行.老是说自己行,就足以证明:他真不行!如此足矣,别的什么证据,都不用! 而由不行向行转化,靠的正是:永远都说自己不行(因为永远都可以再行、更行)! 在我编写这段顺口溜的时候,我想起了已经有过的一段:“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相似文献   

3.
齐夫 《中华魂》2022,(2):44-45
<正>在电视剧《功勋》里,"两弹元勋"之一的于敏先后做了两次"烤鸭梦"。一天深夜,他和妻子孙玉芹聊天,妻子说饿得睡不着觉,许久没闻过肉味了,想吃"宫保鸡丁"。于敏说反正也吃不着,干脆就想个大的,我给你说说怎么吃烤鸭吧。他详细地把烤鸭的制作过程和如何食用讲给妻子,越说越起劲,让妻子的口水都差点流下来,连忙叫停他的描述,"别说了,再说我就更睡不着觉了"。还有一次,历经千辛万苦,我国氢弹终于爆炸成功了,于敏高兴至极,很想庆祝一下,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已的码头。"  相似文献   

5.
各色生意人     
正笔者年轻时做过记者,交游甚广,什么人都接触过,什么事都想略知一二。这期间,接触了不少做各种生意的人。笔者惊奇地发现,做不同生意的人,竟都带有强烈的行业特色,这是造作不出来的。例如,做机械生意的人,你骑一辆自行车找他,他会说这车的电镀好,不褪色,但胶轮一般。做钥匙的人到你家里做客,会说你  相似文献   

6.
乍一听“一刀主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挥舞著大刀片的武林高手,其实却是个手执一柄秃头篆刻刀的文弱书生。“一刀主人”是魏晓寰的雅号。他刻字有一绝:不用事先打稿,一刀就受,由此而得名。魏晓寰去日本很多年了,在日本书道界已颇有名气。许多日本人都喜爱他的书法篆刻作品,他那神奇的“一刀功”曾令不少人折服。在一次中国展上,魏晓寰正聚精会神地埋头刻字,几个日本青年走到他面前,为首的一个态度傲慢地说:“你就是‘一刀主人’吗?听说你刻字不打草稿,一刀就能刻好,今天给我们也刻个章,让我们瞧瞧是真是假。”魏晓寰不卑…  相似文献   

7.
举债看世界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相似文献   

8.
周曙 《华人时刊》2009,(4):26-27
穿海军服,当的是航空兵,是海军,还是空军,曾焕沙自己都不想说得更清楚一些,他说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须清楚你在干什么,就像弘阳集团的两个产业模块:一个是商业地产,一个是住宅地产,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谁传递了梦想,和谁不断地分享成功。现在,我们必须知道曾焕沙是谁!  相似文献   

9.
陈道明与演艺圈的关系挺微妙的:他不停地演戏,但又几乎不与圈内的任何人来往,还常常抨击演艺圈,说这个圈子太虚,都是人造的。于是,陈道明看起来总是冷冷的,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整个采访过程也与以往不同,每当我问到以前别的记者问过的问题,他就拒绝回答,说:都说过了,不能再说了,我说的废话已经够多了。谈话过程中,他不断地自省自问,目光游离到窗外滚滚的车流上,在咖啡厅昏暗的灯光下,戴着浅色墨镜的陈道明像个孤独的思想者。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似乎不喜欢当演员,所以你总是看起来冷冷的,不快乐。  相似文献   

10.
海纳 《中华魂》2012,(1):30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袁隆平的第一个比喻:"我是一粒种子"。他说:"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种子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力量。但要做一粒好种子,就必须埋入泥土,深入基层。想当初,袁隆平也是可以留在城里的。因为他出  相似文献   

11.
帮爸爸戒酒     
我有一个嗜酒如命的老爸,他每天都离不开 酒。每当奶奶教训他时,他总是说:"你有没有听 过这句名言:'人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惟独少 不了酒。'"奶奶会气愤地说:"那是你的名言吧! 你这小子太不听话了……" 每到朋友生日或其他聚会就少不了爸爸,而 且他每次都大醉而归,走路摇摇晃晃的,有时还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爱的权利。爱情就象天上的太阳、月亮一样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没有到过爱情王国的人,没有品味过爱情幸福的人还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人,对人生的体验也远非全面、深刻。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干不成事的,要想美好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的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2)
那时他们刚刚大学毕业,在一个小工厂里打工,生活孤寂无聊。晚饭后她常常去找他,让他陪她下几局跳棋。于是床前的书桌成为他们固定的战场,房间里常常回荡着她近乎放肆的笑声。他总是输。输了不服,再来,还是输。他不解:为什么你总能赢我?她笑:因为你傻,总是走错关键的几步。几个月后,他们开始逐渐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于是她再一次在他面前感叹,她说生活好无聊啊。他说是这样的,不过我们可以赌赌试试。她问赌什么,怎么赌。他说就赌跳棋,每天玩三局,两胜制,败者输掉一块钱。她说那好啊,这等于你在扶贫嘛。他笑笑:那可不一定。当然一定。事实上他从未赢过,三局两胜制让他偶来的一局胜利派不上  相似文献   

14.
李澍晔  刘燕华 《社区》2003,(23):56-56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曰:“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主要意思是:越是常见的事,越不容易引起人疑心;越是常见的人,越容易使人麻痹,放松警惕。诡计隐蔽在平常的事之中,非常平常的往往蕴藏着非常诡密的企图,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个道理,事先精心策划出一个又一个骗局,轻而易举地使人上当受骗。这些骗子有时为了达到骗人目的,想出许多“瞒”的高招。 1.故意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让你觉得他是个正人君子。  相似文献   

15.
正同事大成从德国进修回来,我们到机场接他。上车后,他突然对我说:"大张,你原来不是农民吗?我觉得你不做农民太可惜了,如果是在德国,你肯定想做个农民。"我白了他一眼,说:"我好不容易离开了农村,再叫我回到农村做农民,我才不高兴呢。"大成听后,不急不慢地说:"如果你在德国,想做个农民还做不到呢。我在德国进修的几个月里,感觉德国农民是最幸福的。"我听后不由得苦笑。我家祖上几代人都是农民,一年四季繁重的农活压得一家人都透不过气来,收入也得不到保障,哪里还谈得上幸福可言?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下狠心凑足钱把我送进城里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一种资格.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   有些人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快乐,也允许他的学生快乐.有些人没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一直过得很苦闷,他也希望他的学生和他一样过得很苦闷.如果哪个学生过得特别开心,他就立刻警觉起来,认定那个学生很可能是个“问题儿童“.你看,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当老师.有一种人,你只要看看他的那张脸,就知道什么叫做“悲剧“,你说,这样的人要是不幸做了教师,是不是很危险?如果你不幸正好有这么一副比较危险的长相,只要你不介意,我就建议你赶紧改行.……  相似文献   

17.
同学老李今年六十有五,退休在家四五年了,今年春节过后,忽自远方归来。我问起他这次回乡可否多住几日?他不禁深为感慨地说:“回来就不走了。去年我就在家乡附近一个矿区给人家打了一年工。”我听后带有几分埋怨地说:“那你为啥一次也没来过?就连个信息也没有?”他语气沉重地说:  相似文献   

18.
多多熊     
《新少年》2005,(10)
多多熊:我有两个哥哥,他们都很喜欢玩网络游戏,但一个学习很好,一个却不好。玩网络游戏到底影响学习吗?angelet113@163.com要我说,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它确实很容易让喜欢它的同学着迷,把大量的时间用到它身上。没有时间和心思学习,当然就影响学习成绩了。但是有的人自制力很强,比如你的一位哥哥,会用课余时间适当地玩一玩,不把全身心都放在玩游戏上,并且能高效率地学习,所以他的成绩就依然好了。怎么样,明白了吗?希望你也做一个会玩但更会学习的人哦!  相似文献   

19.
财富就在你身边,成功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把小木梳也能成就千万富翁。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  相似文献   

20.
举债看世界     
方冠晴 《社区》2009,(14):62-63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