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佚书考》是作者三十年前的旧稿,经过增补修订,最近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编纂此书的目的,在于荟萃北魏一代佚书遗文,为研究这一时期学术文化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减省他们的翻检之劳。古书辑佚工作,有清一代堪称鼎盛时期。如历城马氏、金溪王氏、甘泉黄氏、乌程严氏等都卓然名家。他们所辑录的古代遗文,遍及经史子集四部之书,其中当然也包括北魏一代佚文。尽管这些辑佚大家,涉猎广泛,号称博洽,然而沧海遗珠,却在所难免。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倘能汇集前人的辑佚成果,详考其资料的来源,删冗补阙,去伪存真,仍不失为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作者虽曾有志于此,可  相似文献   

2.
《汉唐方志辑佚》序傅振伦我国古籍历遭两次“五厄”,难以尽传,故学子向以佚书逸文为重。朱彝尊撰《经义存亡考》,首标四柱,注明存、亡、缺及未见。章学诚集《史籍考》,一则曰古逸宜存,再则曰逸篇宜采。清代文人避文字之衬,朴学大兴,因弘扬辑佚之学。按辑佚考滥觞...  相似文献   

3.
《北魏佚书考》是朱祖延先生积毕生心血编撰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作为第一部断代辑佚著作,既具备传统优秀辑佚文献广搜博辑、部居谨严、精校详勘的特点,同时又因作者独具匠心的现代呈现而使之具有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用,可谓“举一书而众功皆备”,为当代辑佚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范式.而书中突显出的作者深厚的学识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4.
《乐录图》是一种佚书。了解古代佚书的通常方式为:依赖于文献学家的辑佚工作,或者通过其他典籍,主要是目录学著作对该书的记载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对于《乐录图》这类历代书目罕有提及的古籍而言,对书名进行语义符码和文化背景层面的分析,在具体的学术史情境中还原该书的性质,却成为更加有效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可知,《乐录图》系两汉盛行的纬学的产物,是乐纬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黄奭(1809或1810—1853)是清道光年间以辑刊《汉学堂丛书》(一作《黄氏逸书考》)而名世的大辑佚书家。《清史列传》、《清儒学案》、《(民国)甘泉县续志》虽有传,然记述皆极简略,资料相互传袭,且间有扺牾。故世人知其书者多,知其人其事者鲜。是篇于其家世,个人生平及辑刊佚书始末,略为考述。  相似文献   

6.
束景南教授新著《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已于近期正式发行,此书的出版标志着阳明学重大文献辑佚工程的完成。一直以来,全面搜辑王阳明佚文、佚诗、佚著,突破阳明学研究文献资料上的"瓶颈",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以往的辑佚工作多有突破之处,但也存在三方面不足:其一,佚文搜辑范围狭小,不具全面性与系统性;其二,所收散佚文献真伪不辨,诸多篇目缺乏考证;其三,所收阳明散佚诗文年代不明,多无系年。有鉴于此,束景南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著成《朱熹年谱长编》,即转而全面搜辑阳明散失文献,先后从明清以来浩如烟海的文史材料中辑出阳明佚文佚诗六百余篇,散失语录两百余则。在辑佚的同时,作者充分发挥史学考据与哲学研究等专长,对最新搜辑的文献材料进行详密的真伪考定、系年  相似文献   

7.
论清儒辑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辑佚之事起于唐宋,延于元明,“至清而大盛”,“嘉道以后,通儒辈出,莫不资其津逮,牵作指南,功既知矣,用亦弘矣.”(《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序录》)在清季,辑佚者之多,辑法之科学,成果之显著,经验之丰富,皆为其以前各代所不及.认真总结清儒辑说对我们今天辑佚和整理古籍大有裨益.一、辑佚目的清儒辑佚,主要是为保存文献和读者治学,目的十分明确.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古籍散佚严重.元马端临《文献语考·经籍考·序》指出:“《汉志》所载之书,以《精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复如是.”明人喜…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生为我国古文献的整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经他精心整理的古籍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使一些很有价值的书籍更为完善;在进行这项工作中,为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科学的、切实合用的方法;并从思想方面给今人以有益的启示.总结鲁迅整理古文献的巨大成就,对于我国目前已经开展起来的整理古籍的工作,一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一鲁迅十四岁时曾校注过《花镜》一书,这是他整理古籍的初步尝试.他开展古籍整理工作,主要是在绍兴任教、北京教育部任职和北京女子师范等高等院校任教期间.他整理古籍,涉及的领域很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史志 谢承《后汉书》.从三国到南朝,用纪传体编写后汉历史的计有八家,而以谢承《后汉书》为最先,所以鲁迅说:“草创之功,足以称纪.”谢承所著《后汉书》到宋代已经失传.其遗文散见于范晔《后汉书》、《三国志》裴松之注和唐宋一些类书中,清人姚之骃、汪文台、孙志祀等均有辑本.鲁迅在清人辑本基础上汇校其典籍,逐一加以校勘订正,整理成书,共六卷.于一九一三年完成.谢沈《后汉书》.《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记载,以后散佚.清人姚之骃《<后汉书>补遗》、汪文台《七家<后汉书>》中各有辑本一  相似文献   

9.
余明光同志《〈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一书近日杀青,蒙示全稿,要我在卷首写几句话,使我甚感欣幸。《黄帝四经》指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帛书中的四篇佚书,原来是和《老子》乙本合抄在同卷上的。帛书发现于1973年末。1974年,成立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首先整理出来的就是《老子》甲乙本及同抄的佚书。这些帛书的图版、释文和注释,当年即出版为《马王堆汉墓帛书(壹)》线装本,这四篇佚书遂为世所知。1976年,四篇佚书的释文、注释单行出版,书题是《经法》。1980年,又印行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壹)》的精装本。我自己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1976年初才到整理小组工作,因此没有参加过这部分帛书的整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六篇吕祖谦诗文佚作略作考证,并指出佚文不仅起到增补遗漏的作用,而且对吕祖谦学术思想研究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文献学价值,文献辑佚也是整理、出版吕祖谦全集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出版后,学界所作的增补辑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宋诗分布的区域广,涉及的史籍文献浩博,因此增补辑佚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翻检史籍文献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为《全宋诗》漏收、同时也为其他《全宋诗》辑佚文章所未及注意的佚诗,计有100余首。  相似文献   

12.
从万历末年到天启初年,为了对付后金崛起,明廷曾特命徐光启“总理练军事务”,圳练新兵保卫京师。关于此项重大政治军事活动,徐光启曾留下若干篇珍贵文献,可惜大多已失佚。康熙二年徐光启之孙徐尔默撰《文定公集引》提到:徐氏所撰《选练百字括》已刻而毁,《选练条格》未刻而佚。此外《徐氏家谱·翰墨考》又记载徐氏曾作《兵机要略》。由于未见原书,故不知所云,为此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引以为憾。去年我从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通讯中,获知原解放军装甲兵政委莫文骅将军收藏了一批珍贵的军事古籍,其中有徐光启的《兵法条格》。显然这是一部失侠已久的重要兵书。今年是徐光启逝死三百五十周年(1633—1983),上海古籍出版社将出版大型《徐光启著译集》。三月我受市文管会委托专程赴京访书。承莫将军热情支持,不仅允许我将原书带回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编辑     
我国历史上把编辑称之为“校雠”。汉代著名学者刘向在他的《别录》中说:“校雠者,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者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古代的校雠,实际上类似于今天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现在出版古籍的工作,也是先确定要出版的书籍,然后委托某些作者去搜集各种版本来进门校勘。校定以后,写一篇出版说明,对其书的时代、内容、篇章的变化以及评价来一个总的概括介绍和提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金石文献极其丰富,《石刻史料新编》三辑即著录了《四川金石志》三卷、《安徽金石略》十卷、《歙县金石志》十四卷等书。另外,今人还编有《巴中石窟内容总录》《天柱山山谷流泉石刻》等书。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现利用这些文献辑得宋佚诗39首,补充作者26人,又校正了作者及补充字句题序若干。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外编》出版后,余偶一翻阅,发现其中童养年先生所辑之《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补重者甚夥,仔细翻检,得重出者百余条,分类排比,并与《全唐诗》校刊,名之曰《<全唐诗续补遗>校读》,交某刊发表。今又检得重出者五十余条,和前百余条,已过童编辑佚总数的八分之一。童先生辑佚,何其不严谨之甚也。姑仍仿前例,书成校读续篇,或与整理《全唐诗》者有一助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朝鲜族古籍丛书》,由延边大学古籍研究所负责组织专家学者整理出版。延边大学古籍研究所于1983年末成立以来,经过三年的准备、发掘、整理,从1987年起先后出版了“七·五”计划中的《朝鲜族古籍丛书》部分项目和《长白丛书》中若干项目;还有一部专著,共11本书和185万字。已出版的古籍有《延边调查实录》、《东医寿  相似文献   

17.
《历代妇女著作考》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妇女著作的专题文献目录和工具书,是妇女与性别研究学科专题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的"优质"成书与作者胡文楷先生长期致力于版本校勘、古籍点校和辞书编纂等专业工作相关,也与作者关注、重视搜求妇女著作并已编纂有《闺籍经眼录》、《昆山胡氏藏闺秀书目》等书目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在真宗朝与人闲谈时由其门人黄鉴记录下来的,由于原书已亡佚几百年,在李裕民的辑校本整理出来前,探讨利用者甚少.此后仅王河、真理的《宋代佚著辑考》与杨庆存所著的《宋代文学论稿》有所涉及.此书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以人事、政治、诗文居多,旁及宗教、艺术创造、典章制度等,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献辑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89年第7期公布了由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整理的《脉书》释文。《脉书》第一部分叙述了人从头至足的各种疾病近七十种,其中相当一部分病名不见于文献记载。在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医学史》里,作者将各种文献搜罗殆尽,统计出汉以前的疾病也才五十一种。《脉书》的出土,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医学史的认识,对发掘传统医学宝库,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本文试将这部分疾病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20.
黄觉弘教授所著的《唐宋〈春秋〉佚著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出版)是一部兼有文献和学术价值的辑佚学新著。其特点是辑佚与考论结合,清晰地展现了既注目于唐宋《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真相,又突出佚著佚说重点的学术特色。其所具有的文献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既可为唐宋《春秋》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唐宋《春秋》学的个案和专题研究,同时"对于唐宋时期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