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畜牧业经济生产方式是人类适应干燥、寒冷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畜牧业经济决定了古代蒙古地区法律制度的内容,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依法保障公共卫生、防控疾病传播的早期尝试。及时隔离病患、依法规范丧葬活动、注重食物安全、严禁通奸行为、预防牲畜之间传播疾病,是古代蒙古地区疾病防控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系统研究古代蒙古地区疾病防控法律制度,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治、经济、法律发展演变史。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经典的一部分,现如今发展草原旅游业促进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提供了新一个平台和渠道;本文阐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和特征,开发草原旅游业和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分析发展草原旅游业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发展旅游业将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游牧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创作了大量的内容丰富、艺术性完美、形式多彩的蒙古民歌。蒙古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蒙古族文化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光辉灿烂的遗产,给祖国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蒙古民歌浩瀚如海,最近几年内就出版了好几部蒙古民歌集。蒙古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蒙古民歌,而且歌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单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生态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也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生态伦理基础。从用火观念、饮食文化、丧葬习俗、建筑风格、命名习俗、宗教观念、游牧方式、法制观念8个方面论述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内容,重点探讨蒙古族生态文化中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内容,系统地挖掘民族文化中合理、有价值的成分,以期保存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森林文化研究的内容,为当今的森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草原生态保护的前提、草原生态保护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内在联系以及牧民利益与草原生态保护的关系阐述了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明确矿产开发、草原文化流失、监督管理不力、资金不足等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服饰是游牧文明的标志性符号,蕴含着厚重的生态文化意涵,成为几千年游牧文明的实践成果和经验积累的文化遗产。重复审美意识是分析游牧文明的独特视角,文章通过蒙古族服饰的图案、色彩、形制的重复表现形式,探寻蒙古族服饰背后所隐含的生态文化内涵和逻辑结构,认为重复审美意识是蒙古族服饰传承发展、经久不息的源泉动力。当今时代,深入发掘游牧文明的生态内涵和游牧民族的审美心理,构建生态保护与生态文化共生反哺的理念,才能推进草原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为案例地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当地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影响牧民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估计.通过研究得出,当地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着较强烈的参与意愿.家庭总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拥有草场面积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宣传推广、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综合考虑牧民在生计能力方面的差异、丰富草原生态补奖的形式,从而提升牧民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草原文学是古代北方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的语言艺术。由于上古时代游牧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代草原文学主要见于汉文典籍的记载。目前公认的最早的作品是西汉初年的《匈奴歌》,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此后代表性作品有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木兰诗》、《企喻歌》、《从军行》(宇文招),唐代的某些“边塞诗”和“敦煌曲子词”,宋、辽、金时期的某些文人诗歌、民谣等。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草原文学主要代表者是蒙古族文学。《蒙古秘史》和《江格尔》,《格斯尔》堪称中世纪北方草原文学的三大瑰宝。此外还有单篇英雄史诗、民间故事传说、祝词与赞词以及各民族诗人所创作的诗歌、词赋。明清以降,有赞扬蒙古族女中豪杰三娘子和满都海彻辰的诗歌和民间故事,有蒙古、满、汉各族诗人吟咏草原的诗篇,更有尹湛纳希的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并出现了不少叙事民歌、民间故事,尤以民间讽刺文学《巴拉根仓的故事》为著名。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元朝以前蒙古先民信仰萨满教,在萨满教的氛围中确认了“阿民”(生命)概念和形成了朴素的“天父地母”的思想,产生了原始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到元朝时期,建立了蒙古帝国,采用四季轮牧方式,在大汗分封制下初步形成了草场制度管理体系,蒙古族的原始生态意识逐步向大生态观和生态化的实践观的方向发展演化,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步成为古代蒙古人约定俗成的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自蒙元时代开始直至清代的历代蒙古族统治者,他们在继承古代蒙古族“约孙”(习惯法)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增补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进一步的扩充,使环境保护的措施更加具体化、习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是一位使蒙古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伟大英雄人物,他深刻影响了古代蒙古文化的发展历程。他推动蒙古民族的形成,从而为古代蒙古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他开创蒙古民族文字,在蒙古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采取“信教自由”的开明宗教政策,丰富了蒙古民族宗教文化;他主动吸收各民族先进文化,对古代蒙古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赋予蒙古民族新的文明和生命力。他对古代蒙古文化所做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1.
北方蒙古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即天、人、草原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观念、日常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观念。成为蒙古族生态文化的鲜明特色,对现实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继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是提高我国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四川草原在省内和全国的战略地位和生态功能极为显著。加强四川草原的保护建设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求,也是进一步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四川草原的保护建设为主题,一是着重梳理了其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二是以若尔盖草原(湿地)为典型归纳了其保护建设的成功经验,三是提出了今后草原保护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文学,从其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作家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程,都汲取了草原文化丰富的养分。科尔沁文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丰富的草原文化造就了科尔沁文学,而科尔沁文学则拓展了草原文化。在丰富的草原非物质文化滋养下,科尔沁作家文学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乡土风格的蒙古族文学流派,成为蒙古族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草原是辽河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马背民族的摇篮。这片草原曾经是东胡、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北方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科尔沁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货币文化资源。近年来,科尔沁博物馆加强了货币搜集工作,现已有藏品万余种,有的铜币窑藏达数百公斤之多,这里择其清代二种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生存以及生活方式与他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古代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对生活在这里的突厥民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草原环境孕育了突厥族以及与畜牧相关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突厥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对这种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应———突厥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又保护了这片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6.
西藏自治区被列为全国重要的草原生态保护地区,由此必然产生其提供草原生态保护服务的义务及取得相应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的权利。分析西藏自治区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发现相关生态补偿法律缺失、补偿主体限定过窄、补偿标准低、补偿形式单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及制度体系、拓宽补偿主体范围、提高及明确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监管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古代蒙古的法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可见,五个不同时期的古代蒙古法制中对水、野生动物、草场、树木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直接关系到蒙古社会生产、生活,今天仍可从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法律理念,许多具体条文的规定仍有可取之处,希望对今天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制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一体化战略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进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一体化的理论探索和可行性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关于生态保护一体化的先进实践经验,提出了"委托中立第三方主持制定跨国生态保护政策"、环境合作公众参与响应、政策适时监测调整的政策制定新模式,确定了国际生态保护一体化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形式。提倡在碳排放、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草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通过环境多边协定、共同保护宣言、环境保护公约、生态保护协议等手段来实现跨境生态保护。最后提出从建立生态保护联盟、健全跨国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特色优势生态产业、建立生态保护智库等方面,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一体化战略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几千年来,在蒙古高原极端干旱和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繁衍生息的游牧民族创造了一种生态文明——游牧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友好性特点得到了历史的充分证明,这与游牧文明的环境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了空前恶化的程度,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深刻认识蒙古族游牧文明的生态内涵,发扬蒙古族游牧文明的环境道德,对人类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几千年来,在蒙古高原极端干旱和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繁衍生息的游牧民族创造了一种生态文明———游牧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无法估量的伟大贡献。游牧生产方式的生态友好性特点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到了历史的充分证明。而这与游牧文明的环境道德密不可分。今天,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空前恶化的程度,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深刻认识、深度开发蒙古族游牧文明的生态内涵,发扬蒙古族游牧文明的环境道德,对人类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