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道原则是王蒙后期提倡的人生法则和处世哲学,对他的文化选择和文学批评观念产生了直接影响.它促成了王蒙不走极端、避免异化、承认事物的杂多与统一的宽阔视野,也促成了王蒙在艺术上东西兼容并顾的意识.但中道原则使王蒙的文学批评具有折中调和、左右逢源的意味,同时也反映了他后期文化心态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刻艺术鉴赏力和判断力的文学批评家,是作家学者化的典型代表。他以宏阔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为依托,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为基础,展开了颇有实效性的批评,形成了王蒙的“这一个”。王蒙的文学批评,不是单一的理论的纵向延伸,而是现实背景上的多维展开,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阐述力图能够呈现一个相对全景的批评家———王蒙。  相似文献   

3.
王蒙不但是个风格独到的作家,而且也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批评家。他的批评具有真诚、开放、包容的批评姿态,历史与审美相结合的批评标准和个性、幽默、直观的批评风格。王蒙的文学批评很典型地体现了新时期这一后革命时代话语经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当王蒙同志著文对我国作家“非学者化”现象表示忧虑时,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由他来论及,颇为适宜。王蒙的文学活动,有所谓“两栖”的特征,即创作——评论。三十年来压抑、凝聚的才智、灵气与文思,一朝冲决,既在文学创作的地表冲刷出一道汨汨奔涌的江流,又在文学批评的空间激射出一股股银进玉溅式的喷泉。最近,王蒙的文学评论集《创作是一种燃烧》出版了,它作为小说家王蒙学者化的一个力证,引起人们关注是理所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王蒙的基本文学主张是强调创作题材的现实性、重大性和思想情绪的积极、乐观,但他这一时期发表的“意识流”系列短篇小说所隐含的主题却是对现实的深刻质疑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走向“失重”的文学,王蒙率先提出要“重建理想”,而他自己的小说却充满了残谑嘲弄和语言的狂欢。王蒙的这种批评与创作之间的错位与矛盾,对于思考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窦尼 《中华魂》2013,(22):10-11
10月27日,为期一月的“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在国博圆满闭幕,此次展览系统回顾了王蒙60年的创作生涯,共设“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边风景”、“创作是一种燃烧”、“大块文章”和“接纳大干世界”等五部分。分别展示了王蒙的创作历程和作为作家、文化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7.
文学批评进入新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这是毋庸赘言的,然而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全球化及现代传媒的合谋,使得中国文学批评的境遇也不容乐观。文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学科尊严和自主权,同时批评功能被曲解,批评形象被颠覆,批评对象被异化,文学批评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导致当前文学批评困境及误读的因素,既来自批评环境的恶化、外界对批评本身的不信任,也来自批评自身能力的退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吴承学,彭玉平一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觉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到了二十世纪才可以说真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当此世纪之交,回顾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评...  相似文献   

9.
以王蒙初到新疆的生活为背景,从王蒙对新疆地方风情的诗意描绘中,探讨王蒙旧体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从对王蒙创作的当代旧体诗歌解读的侧面折射王蒙作为诗人的本色与风采.  相似文献   

10.
以王蒙的西部题材小说为例展开讨论,主要有以下四点内容:1.西部边疆生活对王蒙的影响。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王蒙有十几年的新疆生活经历,来自西部的独特文学体验、西部边地雄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和别有情趣的社会文化生活,为王蒙开拓了极为广阔的文学表现领域。2.王蒙笔下关于西部边地自然景观的诗意描摹。王蒙作为一个“无罪的罪人”来到新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他极力张扬批评精神,追求批评的独立品格,其批评理论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充溢着现代气息。而感情的批评、理智的硬性、比较的批评,是他文学批评的突出特点。这使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浓烈的情感,又有着理性的自觉,既有印象鉴赏,又有分析判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一向重视风格,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几乎可以说就是文学风格的批评史,但是,在这种重视文艺风格的文艺批评史里,却找不到批评家及其批评风格应有的位置.只有"风格批评"而缺乏"批评风格".为什么文艺批评的风格研究会成为理论上的空白呢?这个问题既与文艺理论对批评认识的偏差有关,也与文艺批评自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稿本《西崦山人词话》是浙派重要作家王昶未竟的词话,它集中反映了王昶的词学观和词学批评活动,其中有明确的绍述朱彝尊词学思想的意识,是对浙派传统词学观的继承,然更大的价值在于它体现了王昶词论对朱彝尊、厉鹗等人的突破和发展。首先是对雅的具体化和丰富化,其次是对柳永其人其词的认可,再次是对寄托说的突破,以及既重视音律,又不以严守格律匡衡所有词人。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是文学批评的大家,其诗歌创作在明清之际也自成一体。创作与批评之间的关系可引领我们探寻王船山诗学的奥秘。通过对王船山和韵诗、仿体诗、谐趣诗的研究,发现其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若干背离之处,联系王船山思想性格及诗学变化历程进行深入讨论,可以看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背离,一方面根植于王船山性情之豪逸与时代责任感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船山晚年对早期性格与思想的全面反思与矫正。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传承了古代文学批评直觉感悟的思维方式而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尤其是他将中国文学批评整体性的特点出色地保存在其批评中,从总体上综合地把握批评对象,多着意于评论的开头对批评对象作整体审美把握与风格的整体勾勒,促成其批评具有整体性特征。沈从文这种整体性批评方式明显打上了中国传统思维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非洲批评家往往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切入非洲文学批评,他们更多地关注文学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将文学批评看成社会批评的一部分,强调文学批评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他们并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而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采取最合适的方法。他们对文学形式本身并不十分关注,甚至将文学形式本身也看成是文学的社会因素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孟子文学批评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文学接受、批评和鉴赏等方面.文学接受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意逆志"上,文学批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世"上,文学鉴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言养气"上,文学审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同乐""同美"上.孟子文学批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推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建立我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苏雪林的文学批评中,比较手法的运用是极为显著且常见的。中国古典文学深厚的积淀,西方文学文化的深刻熏陶,使其比较之法不仅仅涉及到同时期、同流派作家之间的平行比较,更有以古典文学为借鉴的古今比较,及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中西比较。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使中国现代文学在苏雪林的评论中处于一个广阔而又立体的环境中,这一方面突显了苏雪林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中西纵横交错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的文艺批评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是那么“传统”却又如此“现代”,因而分析周作人1927年以前的文艺批评及批评思想,尝试探求它既“传统”又“现代”的缘由就显得尤其必要。周作人的文艺批评可在较为外在的形式、韵味层面和较为内在的思想内容两个层面上考查。他的文艺批评在文体形式、语言韵味及审美情调上更多地汲取了传统的养分,而在批评的内容和思想上由于对“人”的发掘和关注而更多地体现了其现代特征。此时周作人的基本批评心理和态度是指向社会与人的“启蒙”,而且从启蒙的角度看周作人的观点至今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巴人50年代的文艺批评对我国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学语境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现实出发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理论出发点;以作家身份参与文艺批评,强调生活体验和艺术体验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突出特点;重视文艺表现人类的普遍经验,要求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完整性,是巴人文艺批评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