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问题是破解现代文明发展困境的时代主题,也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和谐文化应该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有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比翼齐飞”,才能突破传统文化的藩篱而实现文化现代化,发挥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和谐文化的特质为和谐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即从思想层面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从实践层面到教育层面,努力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2.
徐晓风  刘英 《北方论丛》2016,(5):124-127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基本上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标志着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明显增强,力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通.这种“科学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科学和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来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将促进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万生更 《学术论坛》2006,(2):137-140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人的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发展的科学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统一的科学,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科技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动力,人文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美学研究的人文立场问题,必然关系到两种或以上文化的主体、主体意识理念及主体性,必然涉及所谓主体间性与此人文立场的关系问题。作为人文学科之“边界作业”的跨文化美学研究,与其人文立场相关的是所谓“视界融合”。“跨”的结果,有可能生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或达到价值理念的“融合”。这种“新”与“融合”,依然从一定的“我”的人文立场出发,它不是“价值中立”。跨文化美学研究,有可能使得各自族群的草根性得到进一步的历史、人文的陶冶、锻炼与成长。所谓“和而不同”而不是文化趋同化,正是跨文化美学研究有待于实现的一种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人类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系统整体观、人文价值观、社会实践观、文化创新观。运用人文科学的思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系统科学观,在人文科学的建设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人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其在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是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逻辑和结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再到江泽民,都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精神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是对人类人文精神的不断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命名,规定“以人为本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自觉,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逻辑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理论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忠  孟红梅 《东南学术》2003,(1):124-138
本文认为 ,后殖民主义的本质是后殖民性 ,所谓后殖民性也就是一种“边缘意识”、“文化边缘意识” ;“边缘体验”的普遍性是后殖民主义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基础。后殖民主义的价值原点上承启蒙精神 ,又具有超越性 ;以文化权力为核心的平等、自由是后殖民主义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论根源。后殖民主义的方法论视界是“边缘眼光”与“类眼光”的整合 ,对“边缘态类主体”的人文关怀是后殖民主义的相对统一主题。对“文化认同—认异”的反思是后殖民主义的深刻文化寓意 ,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共生”是后殖民主义的主导人文追求。后殖民主义的未来命运取决于能否更新元方法 ,实现方法化与价值论的统一 ;其在中国的命运取决于能否建构后殖民主义的中国知识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视界与人文视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科学视界与人文视界肖峰人对世界的观察,总要选取一定的角度,他们的“观察之眼”总会受制于特定的目的、观念、方法和精神,而“科学之眼”和“人文之眼”,便形成了人对世界进行观察的两种最主要的视界:科学视野中的世界和人文视野中的世界。两种视界尽管有着千丝万...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共同的目标指向是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共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科学技术文化创新氛围,正视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惟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 ,它能够推广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并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科学主义不仅推进了自然科学自身的进步 ,而且造成了其他研究领域移植、借鉴自然科学方法 ,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它的“统一科学”的思想 ,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汇流发展的趋势。但它追求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 ,把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并规范人文、社会科学 ,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用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加以补充和调节 ,实现两种文化的并协共进 ,是对科学主义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模式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在建构发展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文化延续性角度出发,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在整合与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中的和谐价值与人文意蕴对于建立科学发展理论具有借鉴意义,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可以成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本土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资本批判理论的层面重提马克思政治哲学,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则从入的自由发展角度汲取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由是观之,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在于其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深远的人文意境仍然"在场".在当今时代,回答社会发展的问题域,仍然需要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视域、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在这个意义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社会的实践视界.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共同体”蕴含理论、历史、现实和价值四重逻辑的深厚支撑。在理论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在历史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扎根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是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深刻总结和系统提升。在现实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缘自超越世界文化隔阂、文化冲突、文化优越意旨,是对文化交往和文化安全问题的当代解答。在价值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开启未来人类文化发展新进路,有利于新型文明观的塑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人文共同体”蕴含平等自信、开放包容、和谐共生、面向人类的新型文化交往理念,体现了民族文化使命与人类文化关怀,展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智慧和虚怀若谷的大国气度。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平 《江淮论坛》2002,(3):114-117
在21世纪全球文化面临转型之际,审视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趋向,文化的价值取向当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价值标准进行文化选择,要涵养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精髓,培养符合国际市场的观念文化,注意文化的时代主体与民族主体相统一,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大众文化的人伦意识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5.
唐君毅基于人类文化的精神价值与意义,以人文概念涵摄宗教,建立了贯通宗教与哲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人文宗教。这种以儒家思想构建的新宗教观反对从实用的功利观点去看待宗教,强调天人合德的宗教道德智慧与“悠久”之历史意识,并认为科学与宗教的价值决不相悖。  相似文献   

16.
防城港市顺应建设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的时代潮流,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市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树立海洋意识、“综发”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并且坚持文化调研、科学规划、长期积淀、精品创作、文化惠民。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发展观、文化、人文关怀及企业文化的相关概念出发,阐明人文关怀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文学者的特质和禀赋决定了梁启超对科学的阐扬毫无例外走的是文化路径,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弘扬科学的"形而上学",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植入了科学理性。坚持科学的实践理性,为近代中国文化成功转型提供了现实理性思考:崇尚科学但坚决反对科学主义,倡导西学但坚决反对西化,弘扬科学价值但又把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站在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反思科学理性,为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发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石南 《学术研究》2006,(10):58-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文化经济”发展论的指导原则,同时也突出了“文化经济”要贯彻的方法论原则和实践品格。本文着重探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文化经济”发展论探索的方法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