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福州船政局与江南制造局在旧中国生产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与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同为洋务运动中创办最早的两个大型近代工业,又同为旧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开端。现仅就福州船政局与江南制造局在旧中国生产发展进行比较,就教于海内外经济史研究的同仁们。福州船政局生产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直至今天,始终摆在中国人,乃至世界上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既旧又新的课题,是一个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不可迥避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始,一个泱泱大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开始坠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打得东方的古老帝国体无完肤.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被西方殖民主义者,带着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造的大炮,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导航的坚船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个问题困扰着中国的有识之士.这些志士仁人在苦闷彷徨后,从开始仿造外国的船炮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论争,由此拉开了中国近、现代化中如何评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论争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体”、“用”四个字的排列组合的争论不休: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就是这场文化论争的具体表现.进入本世纪,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门  相似文献   

3.
孙瑜 《北方论丛》2021,(3):185-194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北的中资造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以旅顺船坞局和东北造船所为代表。同期,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沙俄手中接收了旅顺船坞局和大连造船厂。该时期东北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日资造船厂。伪满建立后,日本迅速控制和吞并了整个东北的造船工业。该时期东北的造船厂主要有营口造船株式会社、丹东造船厂、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西森造船所等,上述船厂都为日资,它们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物资。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造船工业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对东北船舶物资的侵占和日伪政府对造船工业工人的压榨与盘剥来实现的,它是中国东北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上海造船工业中的包工制度具有很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剥削特色。现将我们调查的材料整理出来,供研究旧中国工人历史和工业管理制度的同志们参考。一解放前的上海造船工业,是旧中国近代工业中产生较早的行业,在旧中国整个造船工业以及机器工业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上海造船工业约有四十三家,工人总数一万六千人左右,约占当时上海全部近代工人总数的5%以上。在解放前的所有船厂中,厂方把全部生产工人,划分成固定工和包工两种不同的生产管理制度。固定工人是以机器工种(包括  相似文献   

5.
于珍 《理论界》2012,(4):151-152
营口西炮台是一座近代海防军事遗址,是清末海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工程是巩固国防、进行战争和遏制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成军队战斗力、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军事工程的修筑受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指导,受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辽宁营口西炮台的修筑,记录和承载了清末战略防御思想的转变、清朝巩固海疆的举措、洋务派学习西方近代军事和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的实践、中国传统夯土技术的应用以及近代中国"求强求变"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容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留美立志推进“西学东渐”者;孙中山是继容闳之后留美而又立志实现“西制东移”者。这两位爱国者开始所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到最后却汇合到一条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存在着两对重要矛盾:一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所谓民族矛盾;一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所谓阶级矛盾.史学界一般认为这两大矛盾均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按照毛泽东《矛盾论》的观点,“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是说,事物发展的一定过程中,主要矛盾只能有一个.那么,究竟哪一对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有学者论证,在“近代历史的总过程”中,上述两对矛盾都是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民族矛盾较阶级矛盾居于更主要的位置”.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把民族矛盾视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确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一) 纵观近代,中国的近代学堂酝酿于鸦片战争之初,发轫于洋务运动之时,风行于戊戌维新之后,呈应时、顺势、梯进势态。然而严格地说,江西的近代学堂实际拖到本世纪初才迟迟问世,落后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至少有60年之久。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中国的近代学堂是以鸦片战争为契机得以酝酿的。当时林则徐在抗英斗争中,透过英军的“船坚炮利”,从深层看到了西方近代化学堂的优长,并得出了“制夷”尚须“师夷”的醒世之论。所以,他早在使粤之初就身体力行,“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着意汲收适用的西学?并在广州亲自主持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翻译西方学识的团  相似文献   

9.
江南制造局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夏东元爱国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容。对中国近代社会说,爱国有着“三个层次”:一是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面前“同仇敌汽,众志成城”地抵御外侮,这就是林则徐所说的“民心可用”。二是“师夷长技”,即引进和学习西...  相似文献   

10.
<正> 只有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才产生出所谓的文化比较“中西”、“体用”观.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它拥有占正统地位的文化,同时又缺乏与外界交流,处于独尊而又封闭的境状,自然也就难成“危机”意识.只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后,这一原本自我封闭的中国文化,由于受到来自欧美的外国文化(习称“西方文化”)冲击,才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近代中国也才真正开始了中外文化的接触:碰撞、冲击、交融、吸收、发展.于是也才有了中国人对中外文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正>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了大约三十年之久,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功有两个口号;一曰“自强”;一曰“求富”。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并创建了近代海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目前史学界正围绕着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一下洋务运动时期所创办的近代海军,可能会有助于讨论的进一步开展。(一)中国创建近代海军的社会背景清朝原先只有旧式水师,没有近代化的新式海军。海军的兴建,是由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商业银行业是在资本主义近代银行模式下诞生成长的,具有近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一般规律。但中国近代商业银行又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孕育成熟的,所以又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北四行”①联营集团的发展轨迹,是中国近代商业银行沿革的代表,是整个近代中国银行业的缩影。通过对“北四行”联营集团的研究,可以把握中国近代银行的本质特征,认识我国近代社会经济的运行情况和特点。同时,研究“北四行”联营集团的特点,对建立社会主义金融市场体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集中与垄断的倾向资本主义银行与资本家设厂经商一样,目的是为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13.
福州船政局与近代反侵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指导思想出发,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的专业工厂——福州船政局,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同时,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它为我国近代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人才。福州船政局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它在我国轮船制造、海军建设、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兴国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予以论述,但对福州船政局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作用,则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以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动机和目的看,有治运的需要,也有防洋辑…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的中国海军主要有四支,即闽系(或称马尾系)海军、青岛系海军、电雷系海军、黄埔系海军。在中国近代史上,闽系海军主导着中国海军的活动,因有中央系海一军之称。一、福州船政局创立与闽系海军的诞生1868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清在马江建厂造船,创办“福州船政局”,培养近代技术人才,附设学堂,以创建中国近代海军,不久,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沈葆桢接任船政大臣。马尾造船厂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1870年8月,沈葆桢奏请以李成谋为福建水师提督,将马尾厂自制的兵船和英、法购回的蚊子船,建成近代海军一一福建水师。1878…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到近代,无论是从其历史走向上还是从其形态和内容上来看,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导致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学亦非西学的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梁启超语)的,充满着新的认知形式、新的价值观念的近代“新学”的逐步形成。毫无疑问,在传统中国“旧学”走向“新学”的过程中,西学的浸润渗透至关重要,但是,作为民族特性极强的近代“新学”,毕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近代形态。因而,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旧学”走向“新学”嬗变更新的内在动因──那就是“经世致用”。道咸之际,在“…  相似文献   

16.
东亚三国近代文化选择与成因考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东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形成的近代东亚文化选择模式,在中国表现为“中体西用”;在朝鲜与日本分别表现为“东道西器”和“和魂洋才”。东亚三国近代文化虽说在形式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因三国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上的差异,使三国近代文化在对传统的反思及西学分量等内容上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福州马尾,作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与近代海军的发源地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它是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摇篮,则鲜为人知。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设计第一架小型飞机后,制造飞机创、建空军,发展航空事业为世所瞩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凌驾于陆、海军之上,各国皆以积极发展航空为国是。袁世凯统治时期,美国为在华攫取更多的权益,曾提出帮助中国培训飞潜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充任历史主角,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戊戌维新运动,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爱国维新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又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扫千载之秕政弊风,开四万万人之聪明才智”①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和科学的运动是相关的”。②维新运动作为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它与近代科学的运动亦是相关的。近代科技发展孕育了维新运动,而维新运动又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研究这两个环节的相关运动与辩证发展,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论容闳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闳的一生不仅致力于“援西入中”,同时也致力于“援中入西”,开创了近代一次较全面的中西文化交流。这次文化交流对中国教育、科技、军事、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的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了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37-141
曾国藩实业"自强"走过了一条购买——仿造——学习的发展道路,而致力于仿造,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仿造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实用蒸汽机和木壳轮船;在两江总督任内为经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殚精竭虑,多方筹措经费,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学习西方制器之"奥窍",提倡自办学校和派遣幼童出洋学习制器之方,培养科技人才。他的自强之路,以仿制轮船为首务,将基点放在自力更生、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力图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尽量使轮船制造国有化,从而使得他追求的自强迥异于李鸿章等洋务派追求的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