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20 0 1年底 ,河北省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小康核心指标的差距较大 ;全省农村各地区小康建设进程不平衡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但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农村小康的含金量较低 ;社会保障程度有较大提高 ,但标准低 ,保障能力弱。河北省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难点在于农业问题矛盾突出 ,农民收入增速减缓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付出相当艰巨的努力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一个浩大工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不懈奋斗的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 5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建设小康的难点 ;讨论了我国农村小康建设的途径 ,如 :( 1)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 ;( 2 )各省、地、县尽早做出科学务实的农村小康建设规划 ;( 3 )适当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增加农民的收入 ;( 4 )投资的重点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 5 )强化法律和行政措施 ,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 ;( 6)城乡持续的创新能力是确保我国小康社会内涵和上层次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3.
从5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建设小康的难点;讨论了我国农村小康建设的途径,如:(1)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2)各省、地、县尽早做出科学务实的农村小康建设规划;(3)适当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4)投资的重点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5)强化法律和行政措施,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6)城乡持续的创新能力是确保我国小康社会内涵和上层次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杭县才溪镇为个案的调查分析,认为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农村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农业收入所占比重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难,低收入农户比重较大等造成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二是因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需服务不足及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制约,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三是现有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文化生活内容及人居、生态环境状况决定的农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低下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从指导思想、政策、措施等方面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苏中全面小康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完成省定指标的80%以上,但也存在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居民收入增加难度大、社会矛盾有待缓解等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突破“瓶颈”制约,建设符合“六个更加”要求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小康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必须加快小康进程,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民族地区的小康进程就是市场化的过程、城镇化的过程、工业化的过程、知识化和信息化的过程。民族地区加快小康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需要,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建设强大的"经济国防"的需要。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加快小康进程,应实行大通道战略、城镇化战略、特色经济战略、中小企业战略、科教战略、大旅游战略。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近日结束的河南省文明村创建工作现场会上获悉,该省将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用15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全面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我国西部农村教育有了显著发展。当前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严峻现状依然制约和阻碍着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完善西部农村教育将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和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首先应该是农村人口城镇化。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应借助农村和城镇的拉力与推力,具体来说应选择走做大做强现有城镇和整合现有小村庄的路子,也就是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二级中心城市、县城和乡镇以增大其容纳人口的能力,整合现有小村庄以加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从而加速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民族地区小康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民族之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不一致的。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具有特殊性。本文特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离小康水平的差距及其原因,预测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实际进程,并探讨了相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与小康社会的差距及其原因,提出制度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笔者进一步综合现有学术观点,重点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至为关键。而维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的反思,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区域发展理论.该理论受到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的肯定和支持,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富有成效的应用.基于相近的发展条件和相似的发展目标,满足"基本需求"的区域发展理论,对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发展、市场发展、融资战略、人才战略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分析,西部地区农村产生贫困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经济结构因素、累积效应因素.因此,实施"开发移民"和"教育移民"工程、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加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是西部地区农村尽快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广大的欠发达农村地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福建省欠发达农村存在的特征;由此找出其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并深入剖析产生这些难点的原因。这些都为我们提出合理的对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小康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全局性的高度看,国家充分运用宏观调控这一只"看得见的手",是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必要条件;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则是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充分条件.只有把这两只"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本世纪头20年将广大民族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全面小康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分工理论的现有成果,以分工的演进为主线,探讨了民族地区全面小康之路上最重要的问题——经济发展问题。本文认为,高昂的交易成本、落后的技术条件、匮乏的人力支持使得民族地区区域内的分工难以开展,区际间的分工也无法深入,从而造成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和自给性,形成了该地区低级化的经济结构特征,这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所以,提高民族地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分工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视角揭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所体现的辨证思维及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体现注重局部发展与促进整体优化的统一,发展过程体现现代化建设中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方式体现渐进式与跨跃式发展的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民族经济发展则是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滞后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训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