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中国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难以绕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批判和重构现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历史维度。“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构现代性的理论创新。探索现代性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问世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价值是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贡献。它证明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它增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性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偏重于“政治史”、“革命史”;本文试图从“现代化史”、“建设史”的视角,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置于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讨论。探讨现代性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基本关系、实现方式、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以及对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以往的著作、论著和论文中已有较多的文献资料,但以往的研究和论述也出现不少缺憾,而在2008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却出现了新的视角和动向。通过搜集2008年度期刊上的数篇文章,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突破给予综述和归纳,以期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虽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较为自觉遵循的研究范式,但对这个范式进行自觉深入地研究却一直不够,现有研究虽然重视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但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人“问题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基于解释学的立场,解读“中国问题”必须紧扣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人性发展状态和社会公正三个基本视角;判明问题向度成立的依据,可以从研究范式成立、研究价值、研究拓展三个方面着眼;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需要理性、人本、公共、公正等核心理念的引领.  相似文献   

6.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就必须要寻求到这一理论活动的逻辑主线。从实践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主线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现代性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因此,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提供了不同的现代化方案。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种革命式的现代化方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逐渐构建出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现代性和西方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性构建还在生成中。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主题就是着眼于中国道路,从各个维度尤其是价值维度,建构独特的现代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他在党内首先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并科学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他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总结,强调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强调党的自身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彰显自身强大的实践功能以及中国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的“双向需要”合力的结果。迄今为止,既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等学科视角,伦理学视角和伦理维度尚付阙如,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被遮蔽的维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并非“伦理无涉”“道德真空”而是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而且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离开价值牵引——始终以奠立在集体主义之上的“人民为本”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维度研究要防范和拒斥工具理性的“唯科学化思维”的非法僭越与蔓延,充分汲取古今中外的伦理思想资源,同时,在社会实践中需要注意防范和拒斥的哲学偏向是抽象性和空洞性,以此彰显并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德内涵。唯此,把伦理维度楔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阈、开拓新的学术层面以及提升研究水平,而且有助于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防止跑偏走邪、误入歧途式的大的偏失。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了中国人讨论文化自信的 3 个基本维度。 准确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摆正文化自信的优雅姿势。 这就需要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求舞步平衡。 那么,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做到这种舞步平衡,摆正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呢? 首先,在体用关系中要坚持中国立场、寻求准确定位,做到“ 不忘本来” ;其次,在生发机理上要完成 “ 外发式接纳”到“ 内生式反省”的转型;再者,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根本性的方法论,领会其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最后,还要寻求路径依赖与走势确证,实现从“ 西方化”到“ 化西方”的深刻转变。 把握好上述几点,对于我们坚持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科学立场、方法与进路,展现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而且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专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足以可见国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视。多年来,在国家、各级党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缺失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虽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很多,但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做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综述,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入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的内涵;并持这一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主题及其发展动力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各个视角全方位的加以审视才能准确完整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这个历史任务实现的过程中,指导这场轰轰烈烈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纳入到中国现代化语境之中并探寻其自身发展规律就具有了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3.
胡国胜 《南都学坛》2009,29(2):108-1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个学科、各种方法和视角都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广泛探索,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需要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需深入研究、"文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待加强,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在中国的社会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疑问有待回答。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党的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通过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的梳理,旨在了解在哪些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的不同见解,可以归纳为要素论、交互论、影响论、融合论、契合论、互动论、根基论,还从实践视角、现代性视角、文化视角、学科视角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在研究中学科方法的运用也很娴熟,但对二者关系还缺乏全面深刻研究,甚至还有不少误解,今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同时,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哲学通论》一书不仅是中国哲学研究进步的产物,它同时也大大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哲学通论》进一步推动了哲学教科书改革;它倡导的注重“哲学观”研究和前提批判的思维方式为繁荣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视角和方法;它以特有的哲学理解方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开展的调查研究与创立的“实践论”哲学体系,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创造性贡献。这两者从学术分类看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看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调查研究成为“实践论”哲学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正是为了思考和解决调查研究中遭遇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开展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创立了“实践论”哲学体系;另一方面,这一哲学体系的创立,建构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化形态,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认识世界,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而使调查研究获得了更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科学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彻底批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各种错误;积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升华凝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思想。认为杨献珍针对当时泛滥成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关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表达方式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一科学辩证法理论命题,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合二而一”思想的比较研究与深入阐发中,赋予了“合二而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杰出典范,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