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6世纪中叶以后至18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形成的西方新世界观念在中日两国传播。中国被动地接受了部分新世界观念,但更多表现为排斥西方文化及其世界观念;日本主动地吸取新世界知识,形成兰学思潮,世界观念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刻的发展。中日对新世界观念的回应是两国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重要表现,也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历史不同的发展际遇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历史性”问题通常被后现代文化思潮所遮蔽,也不为当代文化研究话语所重视.新历史主义提倡历史性的回归,关注文学文本的历史情境和传播过程,建构文学活动和活态历史的文化诗学.针对文化诗学视域中的“历史性”问题,通过考察“历史性”作为视域行动的阐释意识、作为阐释立场的研究价值,以及作为效果历史的理论空间,同时梳理文化诗学的阐释经验和观念误区,反思当下“历史性”话语的批评范式和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现了“醉心欧化”的思潮,他们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明,主张以欧化为中国唯一出路。欧化思潮与国粹思潮既相冲突、又相调和的关系,显示了20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的复杂性。欧化思潮是其后新文化运动文化激进主义的先驱和渊源,对于20世纪中国趋新文化主流地位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所反映的心理革命,为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进步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时装文化受到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显示了多样化、个性化、另类化的趋势,成了独立于人体的艺术品,成为社会文化现象和个性宣扬的渠道。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实践,时装文化中的另类美展现出了其特有的魅力和风采,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初期中国的伤痕戏剧与 20世纪 50年代苏联戏剧及文学的“解冻”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是相似的社会发展情形和“解冻”思潮的直接影响,决定着新时期初期戏剧与苏联“解冻”思潮的汇流。苏联“解冻”思潮所强调的“写真实”、“人道主义”、“文学是人学”等观念和理论,对新时期初期戏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相术宣扬命定论思想,同时强调相德、相心的重要性,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为志怪小说家所奉行.他们在小说中通过相术叙事不仅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观念,更宣扬相德、相心先于相形的理念,强化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浓厚的相术文化意蕴.结局照应相术对人物命运的预言,是相术叙事的基本模式.与命运有关联的身体部位或相关情节之描写,由相术引出的出人意表的情节和对美德的褒赞来塑造人物,增加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概言之,相术叙事有引起事由、设置悬念、铺展情节、描写人物、严密结构、深化主旨、引人入胜等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变革的历史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文艺观念变革的过程,也是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文艺期刊对文学思潮进行规训的历史.那么,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期刊与当代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揭示出推动当代文艺思潮生成与发展的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原动力.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察《文学评论》在创刊初期屡次学术转向的内在原因,进而研究这种转向对当代文艺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在当今文化领域所遭遇到的现实难题是后现代文化的广泛传播。在后现代境遇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深刻辨识后现代文化思潮给其带来的现实挑战,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契机,对后现代主义有所批判地借鉴,最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后现代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9.
具有现场感的文化经验及其内在的对确定性思想的追求,是对社会思潮进行文化哲学解读的前提和逻辑出发点.对转型期社会思潮进行文化哲学的反思,表现为人类的文化理性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思潮的反思会产生文化经验和文化知识、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信仰、文化认同和人的生存方式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观念建构方式,而这些不同的观念建构方式会引发人们在文化冲突、文化选择和认同、文化生活方式等问题上产生不同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启示我们对不同的社会思潮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引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现代美国社会和文化思潮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垮掉派文学"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垮掉派文学"以及由该流派的经典之作<在路上>所倡导的向往自由、精神独立、敢于冒险、勇往直前的理念具有与其它经典美国文学作品同样的永恒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竞争与辽宁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的历史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基于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发展战略。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更加人文化、生活化、平民化。其次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提升和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民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再次还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明对中国强势冲击和"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康有为以进化论历史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对西方资本主义进行判断,重新阐释传统大同理想,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歌颂过去转化为面向未来,为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制度选择提供了文化前提。搞清中国人接受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的必要条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文化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文明以止,其必由学。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教育,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升华“和而不同”的理念、倡导生态文明、树立非功利的社会本位观,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郑和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为什么能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具有多元文化观,并能在远航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文化的优势。他尊儒、信伊、奉佛、崇道和重海。他的多元文化观分为三个层次:儒家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他忠君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支柱。宗教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重要内容,是他圆满完成远航使命的重要保障。海洋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闪光点,是他超前思想的火花和为国人留下的宝贵财富。郑和多元文化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文化观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它们与郑和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远航使命及所处时代,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所谓共享发展是指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公平地、全面地、渐进式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成果.共享发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基础,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的准确判断下科学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要要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外交等诸多方面做好有效的制度安排,贯彻和落实好共享发展理念,最终使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收获,提高社会生产力,凝结人民群众力量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精神生产是唯物史观和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科学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产概念的含义及其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必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提出新的认识标准并制定新的方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认识、新概括.它以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现实性和深邃的未来眼光,阐明当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应具有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先进性,代表当代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进方向,推进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要是从社会历史文化及思想理论背景等视野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源起的原因,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法律的思想变化过程,从而明晰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的源起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且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新概念、新理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这里从理论和现实性两个维度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进而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规定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是那种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文明的基础的社会阶段,还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阶段,人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全面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文化教育,加强道德建设,是克服和消除人的发展不全面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