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哲族因分布地区不同,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自称,如“那乃”、“那贝”、“那尼傲”。名称虽异,但含意一样,“那”是“本地”、“当地”;“乃”、“贝”、“尼傲”则指“人”,合起来即“本地人”、“当地人”之意。另外,他们又有“赫真”、“奇楞”和“赫哲”等别称。解放后统一称之为赫哲族。赫哲族虽然形成较晚,但他们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从先秦的肃慎,到北魏的勿吉、隋唐的“黑水靺鞨”、辽金元明的女真,相延不绝,迄清初发展为赫哲族。女真人就是赫哲族的直系先人。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是现今世界上惟一拥有鱼皮服饰及鱼皮革制作工艺的民族。鱼皮服饰拓展了中华服饰的选材范围 ,其造型独存于东北少数民族服饰之中。该服饰图案的色彩和肌理依顺物性 ,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材美”观念 ,以及渔猎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资源,国内外学术界较早关注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存在一些不足。从广义民间故事概念出发,对国内外赫哲族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文本的搜集整理、出版发行以及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研究的情况进行历时梳理和综述,同时结合现状提出展望与期待,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重点阐述赫哲族的历史文化之概况、赫哲族民族服饰的主要特点以及赫哲族鱼皮服饰的工艺制作流程三个部分,以此递进的形式更好地阐明鱼皮服饰的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李德洙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史研究的新局面,至今仍是学术界众所乐道的热门话题。其中,黑龙江省民族史学家杨茂盛先生撰写的《赫哲文化史》可以说是,在当今文化研究的学术热流中,犹如装载着赫哲人文化瑰宝的一叶扁舟。这是一部尽可能地吸取学者们研究赫哲族文化史的最新成果,对赫哲族的族名文化史、物质文化史、社会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全面、扼要地研究和阐述的首部专著,对于人们全面地了解赫哲族的文化源流、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以及弘扬和发展赫哲族的优秀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鱼与欲     
正伏尔泰的《查第格》一书中,有一段很精妙的鱼和欲的描写,读来让人醍醐灌顶。查第格是国王身边的谋士。一次,国王想物色一位廉洁的税务总监,请查第格完成。在十余人应聘那天,查第格却不到现场,而是陪国王在河边钓鱼。  相似文献   

7.
伊玛堪音乐是赫哲族千百年来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化艺术至宝,也是赫哲族历史的一部活书,涉及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宗教、民俗在内等许多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赫哲族伊玛堪传统音乐在社会的变迁中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因此,对伊玛堪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世代以捕鱼为业,食肉衣皮.赫哲人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用鱼皮作载体的剪纸是其中的典型之作.鱼皮剪纸材料独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内容表现了赫哲人的审美追求与信仰崇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鱼皮剪纸是赫哲人宝贵的遗存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类型多样.由于生计方式的变迁,现如今除了鱼皮制作技艺与桦树皮制作技艺之外,赫哲族的民间工艺处于自然凋零的状态.有鉴于此,作者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工作经历,从记录整理、研究挖掘、活态传承、生产销售等方面提出了做好赫哲族手工艺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哲族的渔猎文化有着很长的历史,他们长期以来一直过着捕鱼和狩猎的生活并有着很高的渔猎技术,而渔猎也一直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年来,由于不注意可持续发展,环境破坏严重,渔猎文化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1.
探寻赫哲族纪年时方法的演变历程,同时对各种纪年时的方法的使用时间及来源进行考证。赫哲族纪年时的方法历经了物候纪年时、生产周期纪年时、天象纪年时、结绳、刻木纪年时等原始阶段。直到解放前,还停留在结绳、刻木纪年时的原始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后直接跨入了现代历法纪年时阶段,  相似文献   

12.
赫哲族通过民族风情园、民俗博物馆、艺术团、服装厂、酒家、文化站等形式来保护其传统文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关于传统文化开发权的争议,赫哲族的传统生活环境面临挑战,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后继乏人,等等。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保障赫哲族的环境权,对松花江的治理,充分发挥赫哲族习惯法对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作用,以及促进赫哲族群众对其传统文化保护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的桦树皮文化是中国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性质。本文对赫哲族的桦树皮文化及其继承与开发进行研究,以期对保护桦树皮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李欧·李奥尼的图画书《鱼就是鱼》蕴含了生活哲学、友情和认识自我等生成性主题,并具有生成的差异化的想象,给人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审美愉悦。同时,作品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自主生成,对生成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人口60年来,从不足400人,增长到近5000人,由于人口规模小,面临的经济结构的变迁也非常迅速,城镇化的推进与社会事业的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传统文化在快速流失,渔猎业在衰退。  相似文献   

16.
伪满洲国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赫哲族的殖民统治,日伪对赫哲族实行了军事上集村并户,经济上出荷渔猎产品并实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同时利用鸦片来毒害赫哲族身心健康,并诱惑赫哲族做人体试验。日伪残暴和野蛮的统治,使赫哲族受尽了奴役和摧残,以致在沦陷为殖民地的14年里,赫哲族的人口大幅度地减少,民族濒临灭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现代化与赫哲族农户生计转型: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一个赫哲族社区农户生计方式变迁的田野调查发现,由于逐步卷入近代以来特别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现代化浪潮,延续了千百年的赫哲族传统渔猎经济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生计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与此同时,随着融入现代社会的进程,为这一古老民族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扶持项目,赫哲族农户开启以现代种植业为主的生计转型。  相似文献   

18.
    
<正> 把大鱼放在桌上,我的心又不安地跳起来。真使人纳闷,我的运气究竟跑到哪儿去了为何我一辈子都没有运气抓到一条那样漂亮的大鱼呢虽然我也常常驾车去钓鱼,而且也不是空手而归,但是钓到那样的、躯体肥胖得软乎乎的家伙,没有过……没有,一次也没有。这条鲤鱼是我从副食品商店买来的。女售货员虽然晓得我喜欢活鱼,但她仍然怀疑我是否能买。“您不要吧。太大了。”她用鱼捞子从池里捞起鲤鱼说。鱼确实很大,但我非买不可。我走着回家,一路上感到了装在拎兜里那令人高兴的沉甸甸的东西。我想,这样肥美的鱼,在河里恐怕没有了,它们都给工业吃掉啦!噢,不。“不会那么糟吧,不都  相似文献   

19.
鱼皮服饰是北方渔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有形智慧之物,它一方面演绎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与生产样式不分离的生活艺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特定的民俗样式、宗教信仰与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为艺术梦想走上演艺路 1962年3月,齐艳华出生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一个普通的赫哲族渔民家。父亲齐勤功喜欢讲赫哲族的神话“说胡力”,母亲付兴珍爱唱赫哲族的民歌“嫁令阔”。正是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影响,使齐艳华这个小女孩,有了对民族艺术的偏爱,她喜欢上了赫哲舞蹈。 在她10岁那年,学校请驻军的解放军给学生讲课,走进齐艳华班级的,是一位帅气十足的班长。在畅谈理想时,齐艳华说出了想当舞蹈家的志向,班长说:“赫哲族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历史,更应该有自己的艺术传人,以后每天早晨,你来小木桥,我教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