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今后20年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在我国落后的农村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难度是很大的,而西部农村的小康建设难度更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促进小康进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今天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国的进步。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温家宝总理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一个清醒认识,尽  相似文献   

4.
<正>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就成了我国目前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应当说,我国的农村工作和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解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问题的中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教育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一、重新公定农民贫困是势所必需在当前改革日趋深入,经济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普遍热心于话小康,奔小康。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全社会也高度关注着农村贫困这一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由于国家确定的、执行多年的“老贫困线”已经滞后于中国农村早已发生并日趋深入的巨大变化,包括农村经济增长,市场放开,物价提高,农民收支内容、方式与水平改变,农户贫富差距拉大等,显然不能真实反映贫困状况,而贫困地区、贫困现象还客观存在,脱贫任务就全国而言还较艰巨,公定“老线”与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研究者对贫困的界定口径不一,  相似文献   

8.
最近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买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1]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指标就是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我国的贫困人口和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如西南民族地区75%以上的人口就集中在农村社区.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扶持力度”.[2]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反贫困中的政策、领域和作用等方面,而对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贫困问题的研究甚少.这不仅制约了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因此,本文从民族的角度,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来探讨其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贫困问题,以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壮举。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的南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结合南通实际,按照“民富、村美、风气好”的要求,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国安定和谐的基础,亿万农民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大力…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中国农村知识化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中国农村知识化就不可能有中国完整的现代化。农村知识贫乏,农民获取知识的渠道狭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这些都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农村要摆脱贫困,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更离不开足够的智力资源。因此,实现农村知识化既有利于合理配置城乡知识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后的农村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经济、消除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小康是党中央、国务院统领农村工作的战略性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全国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了真实反映农村脱贫进展,我们连续多年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变化进行抽样调查和监测。利用该数据的分析预测结论是:到2000年末,黑龙江省可以基本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制定的目标。但是2000年以后,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仍会存在,大量的相对贫困人口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安定的主要问题。农村的反贫问题,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对2000年后农村贫困状况的基…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其中,农村贫困问题又集中表现在民族地区,云南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从贫困代际传递的视角,分析了家庭内部包括家庭结构、生育观念、监护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社区范围内的宗教信仰、丧葬习俗方面的致贫因素并呼吁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抓住当前发展的有利时机,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内生动力,充分实现自身发展,同时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民族政策,树立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进而加速脱贫,共享小康。  相似文献   

13.
新型职业农民是贫困地区脱贫奔康核心主体,是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命脉和根本,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 成败。凉山州之所以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短板之一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人数稀少、培育滞后。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高质量 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在资料收集、实地走访、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等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意 义,并对凉山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凉山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凉 山高质量精准脱贫,如期实现全州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农业产业发 展的核心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题是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建设问题.要建设湖北省的小康必须减少湖北省的贫困人口和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湖北省委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反贫困,但许多反贫困资金并没有产生效益、反贫困的措施并没有产生实效,贫困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认清贫困的现状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社会保障就没有全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中国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的目标。2002年,中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继而消灭农村的绝对贫困,进而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四十余年来中国小康建设的根本目标。四十余年来,中国农民成功地走上了小康之路,中国解决了近8亿人口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来之不易的丰功伟绩,得益于四十余年来不断推进的小康制度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扶贫开发体制以及城乡一体化体制。四十余年来的小康制度创新表明:只有解放农民,打通农民自由经营和社会流动的通道,不断提供农民脱贫致富的制度供给,构建农民得以公平参与的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激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自主创造财富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制度创新就一定能够发挥空前的威力。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自上而下的贫困移民扶贫攻坚战背景下,脱贫取得良好成效的根本在于贫困移民自身的参与。现实情况是,被动迁移影响水库移民主体性的发挥、后期扶持项目对贫困移民缺乏针对性以及农村扶贫项目中贫困移民被动边缘化等因素造成贫困移民不能有效发挥主体性作用,并在扶贫实践中处于被帮助的客体角色与地位。而塑造贫困移民的脱贫主体性是实现水库移民脱贫解困、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所在。基于“合理赋权、内外结合、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应从尊重并保障贫困移民的参与权、规范政府部门和水库移民社区间的互动关系、有效盘活贫困移民家庭的各类生计资本、完善后期扶持项目的绩效评估、转变贫困移民的发展思维等方面来塑造贫困移民的脱贫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西部与贫困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部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消灭贫困的主战场 1978—1995年间,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和政府开发扶贫,加速了全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累计有1.85亿农民脱贫,在摆脱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各地区的脱贫进展并不平衡。 我国反贫困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5年间,联产承包变革推动了全国各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贫困状态大大缓解。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4.8%。  相似文献   

19.
论甘宁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除贫困是西部大开发的任务之一。消除贫困的关键在于认识贫困 ,提出脱贫的对策。西北回族农村的农民是一个脆弱的群体 ,他们属于社会底层 ,在经济、文化方面依然处于贫困的境地。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农村聚居区的问卷调查 ,更加深了我们对回族农民贫困的认识。回族农民的贫困制约着西北地区社会的正常发展 ,对贫困的理性认识是真正揭示贫困根源的途径。摆脱贫困既是指社会弱者在经济上需要摆脱困境 ,还包括个体对教育、文化、娱乐、平等互利、自我发展等精神上的追求。本文认为 ,城市化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也是目前消除农村贫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因此,"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国情所决定的.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