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3.
迟崇起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花月痕》与《品花宝鉴》同为“狭邪小说”,前者比后者晚出数十年之久。晚出之《花月痕》对《品花宝鉴》多有模仿和抄袭。论模仿,从结构方式到人物形象塑造,无不亦步亦趋;论抄袭,纵观通篇,随处可见。具有如此严重缺陷的一部小说,竟然名声甚隆,向以名著视之,这实在是历史的误会 相似文献
5.
徐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76-82
自<花月痕>刊行以来,百余年的研究史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作者的生平和<花月痕>的成书过程.其中以魏秀仁的生卒年和小说的写作时间为焦点;二、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这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晚清民国时对<花月痕>的多样评价到五六十年代为一种单一视角所取代,新时期以后,其思想和艺术得到了重新评价和解读,伴随着九十年代后新的理论视角的引入,以<花月痕>为代表的晚清文学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其研究也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陈芳华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52-54
《花月痕》是近代前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品。自问世以来,不断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作者生平及其著述、《花月痕》题材的考辨及主题和艺术论讨等方面。然囿于传统文学批评思维定式,《花月痕》有待于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段绪懿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6):83-85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题材戏剧,该剧于1932年发表,1936年由国立剧校首演,此后,鲜有再次的演出.本文根据1936年《青龙潭》演出时的各种报道复原了《青龙潭》首演时的部分演出状况、评论等,以期通过这样一种还原来展现1936年话剧宣传与演出的部分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熊龙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47-49
《花月痕》是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对感情的抒写、对主人公命运的阐释、对眼泪与死亡的沉溺都值得我们关注。《花月痕》作为晚清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小说,一方面承续了古典传统才子佳人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飘零的末世时代的文本,本身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而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文本,它又已经与以“五四”为界线的现代意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陈爱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6):133-137
20世纪胶东文学作为胶东文化的形象传达与负载,在深层上与独具灵动的诗意风度、氤氲的仙气精蕴、浓厚的生命意识、刚健的人格追求、忧郁的伦理情怀等地缘特征的胶东文化密切联系在一齐,从而塑造了20世纪胶东文学基本的文学精神,强烈的现实主义取向成为整个胶东文学根本的内在特征,而这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情怀并没有妨碍其依据独特的地缘文化生发出的浪漫诗情追求,反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内敛外柔的中和之美。同时,在文化心态上胶东文学也呈现出开放的多元性,所有这些都为胶东文学提高创造机能,形成广博而深刻的精神品质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15.
16.
山者,以五岳为傲。或兀立云端,或隐在海底,或绵延万里,或孤立尺寸。山以险、奇、高,巍然而夺目。水者,凭四海而骄。或烟波浩渺,或池水弹丸,或兴风作浪,或平若死寂。水以深、博、澈,浪然而争风。愚言浅论,得于观之。悟景而及人。人犹如山水者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