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都杭州在历史上的繁荣,离不开西湖。杭州和西湖的关系,大文豪苏轼形象地比为“人”和“眉目”的关系。他在《乞开杭州西湖状》中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接着他又说。“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治,也会象许多古代的其他湖泊一样,沿着治泽化的途径,加上人为的侵占而湮废。当时苏轼就面临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的严重局面。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历代较有远见的统治者,都重视  相似文献   

2.
或由于杭州西湖山水景色的秀美,或由于历朝当政者的大力扶持,或由于杭州西湖经济的繁荣,或由于杭州西湖崇佛人群的大量存在,数目众多的庵堂寺观相继结庐此处,把杭州西湖点缀的如梦如幻,折服了一代又一代深怀佛教情结的文士,纷纷倾情歌咏之,他们诗作中的杭州西湖印象,总是美得那么宁静空灵,美得那么超尘脱俗,而佛教就是成就杭州西湖之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佛教的融入,杭州西湖已经不再是他们印象中的杭州西湖了。  相似文献   

3.
西湖赏荷     
夏赏绿荷池,自古就是暑天之乐事。盛夏之时,杭州西湖荷花翠盖红裳,风流丽质,为夏日的西湖添了别样风情,正如宋代杨万里所吟咏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荷花早在唐宋就很有名,唐代诗人白居易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湖并非杭州一处。据统计,全国共有36处西湖。清《冷庐杂识》中说:“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这36处西湖,在《永乐大典》中有记载,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4处;福建、江西各3处;河北2处;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各1处。真可谓“西湖遍天下”。而风景较为著名的除杭州西湖外,还有安徽阜阳西湖、福建闽侯西湖、湖北天门西湖、浙江严州西湖、广东惠州西湖。我国西湖有三十六处@劳川  相似文献   

5.
吴越王钱鏐是杭州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人物,他偏安杭州,"保境安民"的政治举措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赞赏。西湖山水是杭州的标志,西湖理应成为钱鏐关注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从钱鏐由平民发迹为吴越王的故事入手,着重于分析发迹故事与杭州西湖的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钱鏐偏安杭州的事迹,彰显了西湖独特的山水文化精神,也为西湖山水文化提供了新的养料。  相似文献   

6.
追忆西湖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与其说许多人知道杭州,不如说许多人知道西湖。我总觉得杭州西湖是那样令人神往,充满了古老而灵秀的色彩,所以我便常常由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联想到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我之所以喜欢西湖,只是因为一个故事——白娘子的故事。一个痴情女子的故事,一个凄美而浪漫的传说,一个千年等一回的绝唱。它与西湖一样,是多情的,是动人的,也是伤感的。西湖的断桥,西湖的雨伞,西湖的金钗,都使我感慨万分。一条小小的白蛇,经过深山中千年的勤修苦练,终于脱胎换骨变成了美丽的…  相似文献   

7.
6月24日,从法国巴黎传来令杭州市民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西湖申遗成功了。这更使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芙蓉社区9旬老人胡文彬激动万分,因为西湖申遗的成功,不仅是杭州人的荣誉,也使杭州走向了世界。由此,胡老想到了:以后来杭州旅游的外国友人多了,而西湖周边的船工等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8.
"西陵十子"是明清之际活跃在杭州西湖畔的一个文学群体,他们结社雅集,积极开展文学活动,推动了清代杭州文坛的兴盛。"西陵十子"与密迩杭州、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往来密切,彼此以同盟视之,共同将明末清初复古运动推向高潮。在诗学方面,"西陵十子"与云间派多有一致,主张宗唐复古,提倡温厚和婉,同时提倡文采华艳,并将六朝与晚唐纳入宗法对象,拓宽了诗学视野。"西陵十子"在继承云间派的同时亦有修正,如散文方面主张不拘家门,博取秦汉散文与唐宋散文之长;词学方面不满云间派专取晚唐北宋婉媚之境,对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多有肯定。  相似文献   

9.
同步于清帝的南巡盛典,作为江南著名风物的杭州西湖十景被一一仿建在北京圆明园中,一开这座皇家园林“移天缩地”的先声。文章通过对圆明园与杭州两处“西湖十景”的比对,厘清了圆明园对其写仿的方法为“实景写仿”与“会意写仿”两类,并通过院本绘画、现状照片、清帝御制诗以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中的清宫样式房图档,分别就每一景的对景关系作一简析,得出了圆明园写仿杭州西湖十景过程中的尺度缩小、官式做法、意境追索等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湖山风景是南宋时期临安皇家造园活动的重要源泉,其中的"西湖冷泉"是南宋皇家园林写仿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考证、图像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南宋临安皇家园林中的西湖冷泉写仿现象的动因、效果及意义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南宋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湖与宋词     
一谈宋代的西湖词,得先以唐代的词作引子。李白、杜甫都到过浙江,而都没有西湖诗;第一位作家使西湖在文学上得盛名的是白居易。在他许多诗篇之外,还有一首《忆江南》小令,那是唐人第一首詠西湖的词。这首词编在他的《白氏长庆集》。卷六十七,是他在唐文宗开成二年(八三七)退老洛阳时回忆江南旧游之作。词共三首,第一首泛写江南风景;第三首写苏州;第二首忆杭州的是:  相似文献   

12.
缪士毅 《老友》2020,(2):52-52
春回大地,风和日丽,春光无限,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节。此时,走南闯北游览一些嵌有"春"字的景点,则更添雅兴。苏堤春晓位于杭州西湖。苏堤为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等六桥,其中在压堤桥畔有一座花木扶疏的"苏堤春晓"碑亭。堤旁广植花木,每逢春天,堤上桃红柳绿,景色迷人。  相似文献   

13.
筝源于瑟,说法有三:一、"筝,小瑟也";二、"颂瑟,筝也";三、分瑟为筝.其说起因不外两个方面:一、筝与瑟的形制相似;二、瑟之弦数(多谓"二十五弦",亦有谓"二十七弦"者)或为十二弦和十三弦两种筝的弦数之和,或可分出两张十三弦筝.筝源于瑟说虽非空穴来风,但其根据汉代之后筝与瑟的形制以及二者弦数的某种巧合而作的推断,仅仅是关于筝发展演进中的形制的变化,从未真正触及到早期的"五弦筑身"或"鼓弦竹身"之筝的源起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元稹在绍兴     
元稹与白居易是诗歌唱和的好友,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他们的诗歌风格相近,世称元白。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疏浚西湖,关心民生疾苦,歌咏西湖,广为人们熟知和称颂。而元稹担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奏罢明州岁进海味,制定税籍,兴修水利,关心农事,公余登山治水,写下了许多歌咏稽山镜水的诗篇,与白居易竹筒酬唱,却少为人知。元稹字微之,河南  相似文献   

15.
佛僧以"大丈夫"自许,侠义精神,渊源有自。佛法具有两面相:一是"菩萨低眉",有其慈祥、柔和的一面,目的在于劝化众生;二是"金刚怒目",有其刚的一面,目的在于震慑众魔。至明清两代,僧人之尚气,以及"鏖僧"的风行;僧人之尚武、从军,以及由此而形成独特的"僧兵"与少林武术;僧人成为血性男子,行侠仗义,以及侠僧的普遍出现,无不证明,以佛教世俗化为前奏,在佛僧群体中已经形成一股"崇武尚侠"之风。明清僧侠亦有两分的迹象:一方面,僧人恩怨分明,行侠仗义,这是侠之小者;另一方面,每当国家多事之时,僧人挺身而出,视"王事"为"佛事",这是侠之大者。  相似文献   

16.
杭州坚守景点“零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各地景点门票涨声四起时,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杭州却"坚守阵地",继续实行免票制。"免费西湖"在吸引广大游客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难怪有人笑言:杭州用公园免票制"免" 出了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论语》"君子之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一语之解读难点出发,探讨孔子口中"君子"、"小人"两词的真正意涵。首先论证小人并无道德丑恶的含义,所指仅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关心实际利益的小人物。至于君子,则传统上所谓从位言,从德言的两分法并不允当;孔子所称之君子皆位、德、才三者合言,此为其正名论思想的必然延伸。正名论既要求有其名位者有其实质,自然亦要求作为管治者的君子有管治的才德,即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君子君子"。君子、小人的意涵一经厘清,则该话之解读再无窒碍。  相似文献   

18.
知识之窗     
我国名洲 鹦鹉洲 鹦鹉洲原在武昌城外大 江中。为清乾隆年间新淤之洲,位于 汉阳拦江堤外。洲上景色佳丽,为了 让人寻幽访古,1900年重修了古朴 别致的祢衡石墓。 小瀛洲 在杭州西湖偏南湖面 上。因神话传说中有瀛洲仙山而题 名。洲上有曲桥及开网、迎翠、闲放, 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历来被誉为 “岛中之岛”、“湖中之湖”的西湖著名 胜景。  相似文献   

19.
景区营销、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文本构成当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叙事的三个重要方面。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杭州西湖三种类型叙事语言符号的内容特征与意义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景区营销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帝王经典与当代建设,重点叙述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文化传播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地方发现与国际推广,重点叙述了国际视野下杭州西湖文化的再发现;旅游体验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浪漫故事与诗意天堂,重点叙述了人间天堂的浪漫故事。杭州西湖景区营销文本应充分吸收文化传播文本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语言符号叙事,以及旅游体验文本中有关幻想与诗意的语言符号叙事。  相似文献   

20.
南宋瓦舍文化是南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杭州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资源。南宋时杭州瓦舍文化非常繁荣。据《繁胜录》记载,杭州城内与城郊有25处"瓦子"(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17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