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汤一介先生说,"我不是哲学家"。对于一位毕生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来说,说自己不是哲学家,这与其说是一个品德谦虚的问题,毋宁说是在叙说一个事实,而这又不单是汤一介先生个人的事实,更是建国五十年以来中国哲学界的一个普遍事实。正如汤先生所说,"20世纪后半叶(中国)没有产生‘哲学家’的条件"b。诚然,这里的"条件"是多样的,但最为基本的是思想需要突破禁锢的框架。虽然没有成为哲学家,但汤一介先生一直在哲学地思考。哲学的任务是思考,思之于哲学,犹水之于鱼。笛卡尔说,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9日,汤一介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多年以来,汤一介与夫人乐黛云两位先生都是《北大研究生学志》的顾问、指导老师,对《学志》同学们的想法、学习和工作都给予过亲切的关怀与支持。在吊唁期间,《学志》主编冯鹤昌和其他编委到灵堂吊唁汤先生,而后编委会决定开辟专栏,以实际行动、文章来纪念汤一介先生。本次纪念专栏,所选文章的作者皆为汤先生高足,既有中国学生,又有国外留学生;文  相似文献   

3.
正汤一介先生亲自编定的《汤一介集》,收录其60多年学术生涯的主要专著、论文、随笔、访谈等,2014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约310余万字,分为十卷:第一卷《哲学家与哲学工作者》,为作者1947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所作已刊及未刊论文汇编;第二卷《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为作者的代表作;第三卷《早期道教史(增订本)》,为作者的第二部专著;第四卷《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为作者佛学  相似文献   

4.
金春峰 《社区》2010,(26):12-14
由于汤一介先生的关系.我和乐黛云先生的交往也有几十年了。乐先生总是那样热忱、安详、温暖.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对汤先生也是体贴、呵护,无微不至。他们相濡以沫.鹣鲽情深。  相似文献   

5.
汤一介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召开2007年3月4日,《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八十华诞暨从教55周年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该书邀请了国内外40余位学者,就中国哲学范畴研究法、中国哲学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中西文化交流与文化理论等论题,有针对性地对汤一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4日,《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八十华诞暨从教55周年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  相似文献   

7.
复兴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使中国传统经典"现代化"。而解决当今时代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汤一介先生在多年前提出了借鉴西方解释学而创建中国解释学的设想,意在通过对传统经典的现代解释使之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此而论,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对于创建中国解释学具有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藏》编纂与研究"工程是教育部2003年批准立项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儒藏》工程旨在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对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儒家典籍文献进行一次全面整理,以期填补我国历史上只有《道藏》、《佛藏》而无《儒藏》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1996年金秋 ,有幸认识了黄正泉同志。他是从湖南长沙来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 ,师从汤一介先生。由于汤先生当时短期出国讲学 ,就委托我担任他的指导教师。在听课之余 ,他多次谈到来北大当访问学者 ,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研究文化怎样构成了人的存在 ,完成《心理文化现象学》一书的写作。我当时主要是鼓励他 ,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思考。我们的讨论主要是集中在人学与文化方面。在我当时的印象中 ,黄正泉同志不仅为人忠诚 ,尊师重道 ,更重要的是他独立思考能力很强 ,且与常人的思维不同 ,加之非常勤奋。我相信他能写出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最近…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中国哲学经历了拨乱反正、百废待举的艰难时段,也经过了各种新思潮纷至沓来、中西文化互竞优长、理论创造空前繁荣的大好时光,在中国哲学史界的一系列问题探索和热点关注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汤一介先生不知疲倦的身影。他通过魏晋玄学和早期道教的研究来探求新的方法,也试图以范畴研究的系统化来创建新的范式,对儒学的深刻反省和中国解释学的构想,更是把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正每当想起恩师汤一介老师,我就感觉他像北斗般引领我到宇宙的边际,让我静默其中,漫步思索。那里,有着学生与恩师的美好记忆,这些记忆与自由、神圣、崇高、卓越、慈爱、谦逊等境界浑然为一体,像野马尘埃缠绕、飞扬、升腾。仿佛天地间一切生灵皆以气息相吹(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我的恩师以他"不言之教"向学生展现了高远的境界。我感悟,我领会,他是我的支配者,他把一种求知行为提升至人格层次上,他指引学生走上不凡的路,这条路  相似文献   

12.
郑桂初 《老友》2008,(1):54-54
有一次,苏轼熬了一罐兔子汤,好友佛印刚好赶上,津津有味地喝了一碗。佛印走后,一个无赖跑来说:"我是你朋友佛印的朋友,也来一碗!"苏轼往汤里加了一瓢水,那人喝着觉得不对劲,瞪大了眼睛。苏轼说:"这是兔子汤的汤。"不料此人走后,又进来一个无赖,  相似文献   

13.
黎业明 教授     
黎业明,男,1962年生,广西岑溪人。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汤一介先生,2004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修读博士学位(在职定向),师从冯达文先生,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对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的访谈录。屠岸先生几十年来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领域辛勤耕耘,收获丰硕,成就巨大。在访谈中,屠岸先生就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翻译作品的选择、诗歌翻译的策略和精髓、诗歌翻译的"真"与"美"以及翻译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发表了他的真知灼见,并对有志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的青年学者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典解释学不一定是哲学史研究,但时下推动这一学术方向者,则多同哲学有深刻的渊源.至少,从汤一介先生的呼吁到<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等刊物发表的相关专辑,可以加强读者在这方面的印象.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疑惑:难道以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就不是经典?虽然我仍未读到对此进行质疑的文字,但这种怀疑很好理解.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5-27日,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为庆贺国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举办了以“西方学术背景与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在仙湖植物园内举行,与会学者40余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及研究所。著名学者庞朴先生出席了会议。国学所原所长,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因故未能莅会,但来电表示庆贺。庞朴先生作了总结发言,他从深圳大学国学所创建之初,于1985年4月5日主办的“中西文化协调会议”谈起,认为本次会议在问题深度、研究方法、会议气氛等方面与20年前…  相似文献   

17.
徐特立先生既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的学生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可以概括为学生应当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人可以走"多条道路",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合一,教师要成为教育科学专家,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起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徐特立先生的学生教育思想对对我国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加强对徐特立先生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是唯美主义诗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三年前,闻一多的老朋友朱自清在《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一文中,对闻一多的一生作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相似文献   

19.
评王力的"羹、汤"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先生强调上古的"羹"只指带汁的肉,并据唐诗一个"羹汤"例,定唐代"羹"变为菜汤义,"汤"产生菜汤义.今古汉语、辞书学界都据王力此"羹、汤"说立言.但王说之训释方法与结论皆误.考察羹的物性可知,"羹"从上古起就指调味的浓汤或加米面调和的薄糊状一类主菜,它始终没有变成菜汤义,只是到元代浓汤类羹归称"汤".唐代偶见、宋代多见的"羹汤",实指汤制的羹,"汤"仍指热水;以后的"羹汤"也只指羹.至于"汤",由热水引申为药汤,然后保健汤,再到元代产生菜汤义,但所指多是浓汤,到明清时期"汤"成为菜汤通称,并开始代替羹,上升为主要的一类菜肴.  相似文献   

20.
黄正泉著的《心理文化现象学》终于出版了。汤一介先生为之作序 ,汤序说 :“朱光潜先生在本世纪 30年代曾出版了《文艺心理学》一书 ,在中国拓宽了文艺学研究的领域 ,那么黄正泉同志的《心理文化现象学》的研究 ,也许从一个意义上说 ,它也拓宽了文化学研究的领域。”这种评价一点也不过分 ,仅从这个书名就可以悟出 ,人的心理如果没有文化现象的成因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就会没有差别 ,这说明书名本身就蕴含了拓宽文化研究的内涵。作者把文化研究引入到人的心理之中 ,认为人的心理凝结着文化现象 ,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 ,的确是文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