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汉琼 《创新》2010,4(2):94-97
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规范,既是一种做人的德性要求,也是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保证机制。我们亟待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诚信资源,找回和重建失落的诚信,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配套的诚信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徐志伟 《创新》2009,3(5):56-59
企业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近年来企业界的见利忘义、贪婪自私、坑蒙拐骗、环境污染等现象,缺乏企业伦理道德,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建立现代企业伦理制度应体现在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竞争合作、创新进取、环境保护上,应确立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诚信: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展 《探求》2002,(2):65-66
什么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我国素有“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 ,与其它民族瑰宝一样 ,千百年来它一直对人们的生存发展予以深刻的启示。时至今日 ,诚信仍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品德。一个人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无诚信 ,是衡量此人、此地区、此国家和此民族道德水平的标志。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 ,必然也是一个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的贫穷落后国家。当前 ,健全社会信用 ,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诚信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honesty)是一种积极、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互动状况,它的基本意涵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应诚实无欺、行为守信。诚信涉及到信用(credit)、诚实(sincerity)、信任(trust)、信誉(reputation)等一些重要方面的内容。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的具体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个人信用登记机制、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和个人信用风险机制。当前国际上,在信用体制方面主要有三种比较成熟的模式:市场化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中央信贷登记模式,以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为代表;以银行协会会员制机构与商业性机构合作模式,以日本为代表。这三种模式各具特色,适合于不同的国情。  相似文献   

5.
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府的那一刻,当我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才深知作为一名医学生所肩负的重任,救死扶伤,报效祖国,而诚实守信更是我们立之为医的根本!自古以来,诚信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更是广为传颂的社会美德,古有季布一诺千金,曾子杀猪教子;今有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理发店老板患癌后主动为顾客办退卡……而如今,诚信更是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部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社会在大力宣扬诚信,无数仁人志士,草根百姓们都在践行着诚信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信用经济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左伟清 《探求》2002,(5):45-48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然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领域的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中国信用经济发展主要有传统信用文化、政府干预、司法制度、社会心态、信用服务等各种因素。为建立和完善规范、富有活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特别是市场秩序,必须要发展和普及信用文化、强化制度建设、严格信用监管、建立健全国民信用体系、完善信用担保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11):86-89
先秦时期商业道德中的"善行广布、爱国济民善、守信重诺、诚实守信、敬业乐业、乐中思苦"等思想作为基本的价值观,为古代商业活动的终极目标与商人精神世界起到了指引与推动的作用,促进了先秦时期商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先秦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小燕 《创新》2021,15(3):75-83
诚实守信是契约经济的观念基础,是共享交换的基本前提.近年来,以闲置和低效利用资源使用权交换为主要特征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市场交换中的人际关系,提出了陌生交换、使用权交换下的人际互信和诚信问题.在共享经济实践中,平台企业建立起审核、结算和评价等三大机制以增进诚信,但平台企业和平台用户的诚信失范问题仍然频发,损害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侵蚀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根基.要在"政府管平台,平台管用户,用户强自律"的大框架下,通过政府的制度治理、平台企业的内部治理、平台用户的道德自律以及政府、平台企业、用户的共同治理,重建共享经济诚信伦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桥 《探求》2002,(2):62-64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当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文中提出要注重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树立遵守社会公共程序 ,自尊和尊重他人 ,养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 ,维护社会公德 ,提倡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 ,培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意识等社会公德规范 ,从而加强《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落实和精神文明建设 ,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颖 《学术交流》2004,(11):15-18
儒家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精华的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儒家优秀传统道德遗产,将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要求与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如,"天下为公"与现今提倡的无私奉献、"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与忧国忧民、"仁爱"精神与关心他人和集体"恪守信誉"与诚实守信、崇德重义与大学生文明修身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7):75-77
信用社会和信用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全民自觉的诚信意识并自发地付诸信用行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崇尚诚信的国度,而社会层面信用意识的缺失则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形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伦理对诚信的推崇,法制化建设中的薄弱链条对失信的纵容,是形成这一矛盾的重要因子。因此,提升我国公民的诚信意识,重要的不是教育与灌输,而是在推进法治的社会大背景下,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制,切实落实信用监督和信用处罚机制。通过这一体制来规范人们的信用行为,形成人们的信用习惯,最终养成人们的信用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中国公民素质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涂爱荣 《社科纵横》2006,21(5):18-19
儒家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人合一”、“尚中贵和”、“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等丰富的和谐精神,它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实现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都有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刘武俊 《社会》2002,(1):31-31
古语云: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现代公民尤其是青年人立足社会的道德基石,青年朋友要象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恪守自己的信用,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生存理念.目前,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危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然而,某些无形的道德资源,尤其是信用资源的匮乏却令人堪忧.依我之见,"信用"可能是时下中国人最稀缺的一种道德性资源,因而警惕信用危机、强化信用意识和倡导信用至上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蒋致洁 《社科纵横》2007,24(4):44-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活动与当代商业精神息息相关。这种商业精神又可为体现为诚信精神、平等精神、竞争精神、开拓精神和效益精神。当代商业精神的感召和激励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王晶雄 《社科纵横》2012,(10):149-150
讲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诚信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诚信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诚信缺失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在于我们缺少作为市场经济重要基础的理性主义文化。逻辑学是理性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青年学生中加强逻辑教学,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理性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品德。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重要道德品质,事关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然而,作为国家建设者和生力军的大学生却存在着普遍认同诚信价值、但实践还有提升空间,忽视日常诚信行为、诚信带有功利化倾向,将网络作为精神依托、冲击原有诚信道德观等问题。这需要从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发挥家庭基础引导作用、转变学校诚信教育方式、健全诚信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以及营造社会诚信氛围等方面来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为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中信用理念培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的研究和运用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已广泛引起重视。但是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诚实守信,培育信用理念,还远远不够,甚至是“缺位”。而今,信用失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信用经济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地都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本文以法治为视角,从诚信原则的法律化、信用立法、公正司法等三方面论述了信用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关系,指出从道德观念到法律原则的转变是诚信被普遍遵守的重要前提、构造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是建设信用经济的必要基础、公正司法是实现诚信原则法律约束力的根本手段,从而肯定了法治建设在当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素养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言行。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与同伴、与师长相处的基本礼仪规范,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尊敬父母师长,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行。从当前学校教育来看,过高重视学生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我们从现在学生突出表现的不良习惯出发,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品德,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感染熏陶学生的性情。达到提高学生优良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的诚信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洁 《唐都学刊》2006,22(5):45-47
诚信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经济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信念。但在现代社会功利、利益等因素的冲击下,大学校园的道德诚信出现了下滑,导致了“诚信缺失”,请“枪手”、考试舞弊、假文凭假学历等屡见不鲜。这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学人文主义精神、大学生理想人格是相背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现象,要深入探究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的经济的、伦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并从教育改革、提高个人素质、建立信用档案、加强法律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寻找其解决对策,使诚信回归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