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子》因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而成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两千多年来,正是在“明儒暗法”的高度成熟的政治统治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封建统治得以长久延续。因此,研究《韩非子》的吏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启示之一:治国先治吏,治吏要先知人性“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一国的治乱,最重要的就是要治理好官吏,通过治理官吏达到“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  相似文献   

2.
"民本"政治思想的内涵为"重民""为民""治民"。在传统政治文化下视域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困境为:"共治"的治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执政党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践中长期忽视培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民本"政治思想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表现在:"重民",树立"共治"的治理理念;"为民",加强党的建设;"治民",培育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历史遗产,其基本表现主要为重民、贵民、爱民等,与党所践行的群众路线有着共同的价值体系。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线索,分析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弘扬民本思想,让群众路线更加深入人心。一、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里程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令之基础与标准的政治学说,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从诸多古代先贤那里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贾谊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民本思想的一些内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对当代领导者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贾谊(公元前200年一前168年),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关心国事民事,锐意改革,留下了《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著名政论.他从秦朝灭亡的教训中,提出了民本思想,把"民"作为国家的根本,"民无不为本""无不为命""无不为功""无不为力".  相似文献   

5.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历时19年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神宗因此书“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有资于治道”,特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以来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被历代统治者看作进行政治统治的教科书,因而也是我们了解传统政治文化得失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是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功.以真实取信于民的民情调查,通过干部直接到群众中听取意见的方式,深入体察民情,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改进干部作风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根本出发点的前提和基础.在长期的地方党委办公室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各级干部只有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民情调查,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时下的一个高频词.几乎人人都在谈它。其实,它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政治大人物发明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表述很多,比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法家的兼爱思想,佛教的平等思想,还有近代由西方传人中国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杂糅了中外文化精髓的词。但老实讲,“以人为本”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倒是与民本位思想背道而驰的“官本位”与“钱本位”思想(诸如“朝里有人好做官”、“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明证)一直在大行其道,也有广大的市场,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8.
施政,尤其是施德政,必须取信于民。子贡问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万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呢?"去兵。"那又要去掉一项呢?"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就会垮掉,而取信于民历来是为政的第一要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如何立身处世。为政者还应当知道,就像有若所说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相似文献   

9.
张茹 《决策与信息》2008,(12):79-79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无法超越的鼎盛时期,贞观时期法典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制定了《贞观律》,它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这种重视生命权利的人文关怀态度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密切相关,是唐代文明的主要闪光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富民、为民、爱民、亲民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需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胸怀发展大局,情系人民冷暖,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大力实施“富民、亲民、爱民、为民”四大工程,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以过硬的政绩造福于民,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刘邵所著《人物志》,是中国古代一部系统的人才理论著作,在汉魏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对于之后的魏晋玄学理论和思想的形成都产生过相当程度的影响.刘邵的人才理论强调以“无味无名”为根本,“中庸之德”为中心,规范了“主德”,也就是管理者的地位和功能;在人才应用上重视个性,主张顺性,这些理论主要基于道家的思想,其以道释儒的全新观念,诠释了一套有效的人才理论,实现了其政治哲学理论的系统应用性.刘邵没有在其人才理论中讨论形而上学的问题,但其“已经把‘无’看成比‘有’更为根本了,把‘一’看成为高于‘多’”(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所以我们确定刘邵《人物志》本身蕴含的形而上之有关“无”和“一”的内涵是其人才理论的根本,这种根本为其政治理论的建树提供了坚实而有效的基础,并成为以后的玄学理论建立的前提,而它的现实意义则是其形而上学本体论依旧是现代管理理论所借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张艳丽 《决策探索》2009,(12):78-78
《荀子》吸收和继承了墨家“辩”的理论和技巧,结合批判名家的诡辩,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论辩理论。论辩理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说服教育的启蒙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说服、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站到正确的立场上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获得胜利的关键。因此,研究、学习苟子有关“辩”的理论、与各种非社会主义社会思潮作斗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包含诸多重要内容,并在不断前进的历程中形成了科学规范、庞大复杂的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诚信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基础性、根源性的目标。由黄蓉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书,基于宏观的法律规范与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多角度剖析了大学生诚信质量与社会环境、教育模式及群体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关系,指明了诚信制度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明确“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纲要》把“诚信”原则摆到了十分显著的位置,表明了“诚信”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和思考。一、诚信的由来及意义诚信,可理解为诚实守信,真实无妄,是地道的褒义词。它是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5.
“政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指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权术,谋取私利的人。”看了这个解释之后,我就觉得“政客”这顶帽子恐怕不能戴在林长民的头上。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相当重的位置,孔子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和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既是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的需要,也是民主与法治相互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李永 《经营管理者》2009,(19):26-26
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的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学说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他的《君主论》中阐述的君主统治术思想,宣扬"政治无道德论",又称为了后世学者攻击的目标。可以说,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一部中国历史,多少朝代更迭,无不“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这个历史的周期率。考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则是“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崩”。 一、重民 历代开明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能从不同侧面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从而对民众问题加以重视。《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重民思想,而且一语中的,非常精辟。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很早就有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不仅可以是一种哲学上的命题,在探索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突出人的地位;更可以、更应该是一种政治上的命题,并常常以“以民为本”出现,用以说明在君与民的关系中强调民的作用,使其成为指导政府发挥作用的一种本质性的基础思想。  相似文献   

20.
《送薛存义序》是一篇闪烁着夺目的民本思想光辉的文章,是柳宗元被贬任永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司马期间所作。薛存义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和柳宗元同乡,曾在零陵县担任代理县令。当他调任时,正蒙受着被贬谪屈辱的柳宗元带上酒肉追至江边为其送行,并写下了这篇赠序。文章的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