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最近又有新成果。由翁独健教授主编的40万字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已经出版。此书对历史上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民族关系、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等论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另外,由翁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  相似文献   

2.
最近十几年,民族研究的重要收藏之一,是一批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史料范围的视野已经过去单纯依靠汉文文献,扩大到尽可能吸收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的成果。 从小学时开始,我比较偏重学习北方民族史,近年来从事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与教学,不得不努力学习与吸收献方民族史、志及南方民族古籍整理的研究成果,以辅自己知识之不足。壮族,不仅是古越人苗裔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全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关于壮族的历史与文化,自然成为我近年用心去学习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3.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攻金朝,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金战败被迫与蒙元签下了城下之盟,金朝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等物,成吉思汗引兵退出居庸关,金与蒙元进行了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和亲.和亲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双方均有和亲的意愿,和亲在金蒙关系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越 《回族研究》2003,(2):31-33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一书,已于2001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研究、评述和介绍白寿彝先生学术的第一部专书。白寿彝先生生前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等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撰述和主编了几十部学术著作,撰写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崇高的学术声望。特别是在中国通史、民族史…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蜚声中外的回族历史学家。在他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在多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卓越见解。文章着重论述了白先生在中国史学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以及回族和伊斯兰教等学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术不断进步的基础.崔明德教授长期致力于开拓民族研究的新领域,在民族问题研究方面不断创新,已出版了<先秦政治婚姻史>、<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及<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等多部被学术界誉为开辟新领域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虽然记忆甚少,但仍有回顾的价值,更有述评的必要。本文从广西民族关系整体评估研究、广西古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近现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当代民族关系研究四个方面述评了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现状,认为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价值重大,但纵观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总体印象是作者队伍弱,学术成果少,学术水平低,与"国家样本"的实际价值极不匹配。因此,必须大大加强对广西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为中国民族的团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有价值、有份量、有水平的学术成果,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广西民族研究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云 《中国藏学》2023,(2):178-188+220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在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研究,以及藏文历史文献翻译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陈庆英先生的藏学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研究,既是对他去世的一种深切缅怀,也是对他丰厚研究成就的继承发扬,还会对中国藏学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从藏族历史、藏传佛教、民族关系史等方面梳理了陈庆英先生的代表性著作,在此基础上对其治学路径方法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初步总结。先生始终坚守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崇高使命,服务国家和人民,有追求、有担当,尊师重道,提携后学,为中国藏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先生在民族研究方面,涉及民族、民族史和民族史学等领域,其特点是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相结合,这些特点突出反映了白寿彝先生民族研究的学术特点和理论风格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再谈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顾问、中国民族史研究会理事长翁独健教授就当前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若干问题作了两次讲话。现征得作者同意,将两次讲话综合整理,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