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学术界对于朱熹、戴震、胡适的研究早已蔚为大观,只是人们少从"徽学"角度看待而已。其实,"徽学"一词早期的学术界定,就包括以朱熹为开山之祖的"新安理学",及其后的"皖派"学术。清初赵吉士尝言:"文公为徽学正传,至今讲学遂成风尚。"(《寄园寄所寄·故老杂寄》)民国朱师辙亦云:"徽学江湾衍,乡贤泰岱尧。流风宜继绍,敢不勉承祧。"(《婺源乡贤江慎修公弄丸图遗像题赞》)  相似文献   

2.
杜甫《新安吏》中:“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昨夜府帖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六句,仇注云: 从点兵后,记一时问答之词。……《杜臆》:借问二句,公问词;府帖二句,吏答词;中男二句,公叹词。今人萧涤非、傅庚生、朱东润、陈贻焮、邓魁英诸君,均持此说,余尝疑焉。“县小更  相似文献   

3.
杨慎《词品》多纰漏罗烈杨升庵《词品》卷二云:《草堂诗馀》‘朦胧淡月云来去’,齐人李冠之词,今传其词而隐其名矣。冠又有《六州歌头》道刘、项事,慷慨悲壮,今亦不传。按,“朦胧淡月云来去”,乃《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一词上片之结句。此词《尊前集》题李后...  相似文献   

4.
花蕊夫人《宫词》是五代时的名作。关于其作者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但大体认定为后蜀孟昶之妃所作。近日有幸拜读曾大兴先生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的《浦江清先生的词学贡献》一文(以下省称曾文),获益匪浅,但该文的一些论点及相关论述,似还有可商榷之处。现将拙见论述如下,以就教于曾先生及学界贤哲。一、关于《宫词》的作者曾文称,浦江清先生通过《宫词》中的一首词,发现了“孟昶妃说”的一个破绽。词云:“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浦先生根据张唐英《蜀梼杌》卷二《前…  相似文献   

5.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6.
明代徽州学者程敏政编撰的《新安文献志》10 0卷 ,15 0余万言 ,是一部大型的介绍徽州人文历史的文献专辑。书中所辑之文 ,从不同侧面分门别类、介绍了徽州历史上足以垂范后世的各种代表人物 ,其中重点介绍了朱熹及其学说对徽州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介绍了徽州山川之美及徽州人热心建设家园的义行壮举 ,突出了人杰地灵主旨。前人评此书“荟萃极为赅备 ,自明以来推为钜制”。 (见《四库提要》)本书保存了大量介绍徽州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极可宝贵 ,是我们今天研究徽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7.
<正> 元好问为金代文学泰斗,其诗文在当时可谓独步北方文坛。其词上承吴激、蔡松年之后,亦可称为中州之冠。故清刘熙载云:“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也。”(艺概卷四)其词集“遗山乐府”有三卷本及五卷本两种版本,吴庠云:“旧见《遗山乐府》三卷者有赵蜚云借校大德高丽本。  相似文献   

8.
江顺诒《词学集成》词境卷中提出“词家之情境”,把“情境”作为词境的第一阶段,认为词之“情境”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有以点染、不隔、寄言为主的“词家三昧”艺术特征;二是“体物赋景”的表达特色;三是“言愁”寄情的审美特质。江顺诒用心灵情感进行词的创作,他的词作与“情境”说词学思想大体上也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身兼哲学家、文艺学家的王夫之(1619—1692)曾以“絪緼”一词来描述宇宙万物初始发生时的状态,认为大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微至动植、生灵、虫(?)、蜎孑,无不“絪緼以成化”(《周易内传》·卷四)。“絪緼”一词,首出《易系辞》,原作“壹(?)”曰:“天地壹(?)”。《说文》云:“壹(?)也,从凶,从壶,壶不得泄也。”段玉裁注曰:吉凶壶中,元气浑然,乃会意字。一些古书中又写作“烟煴”、“氤氲”,分别从“火”、“从气”,显示出后人对“壹(?)”性质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北宋嘉祐本问题 冯延巳《阳春集》在宋初即已散佚,迨嘉祜戊戌陈世修始为搜集成书。宋张侃《张氏拙轩集》卷五云:“《香奁集》,唐韩倔用些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是冯延巳词原名《香奁集》,又名《阳春集》。陈世修所编名《阳春集》,殆即仍其旧称。或渭“集名《阳春》,亦必非冯延巳自题,冯氏必不自诩其所作为《阳春白雪》之音也。”按“阳春”,喻清明盛世也,李白《梁甫吟》诗有“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句,非自诩为《阳春白雪》之音也。陈世修《阳春集》序云:“公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此即所以名“阳春”也。  相似文献   

11.
<正> 《词学》是我国唯一以促进词学理论和词学史研究为宗旨的大型学术刊物,出版后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词学》编者还广事搜求久已散佚的各种词籍,经整理后予以发表,使词学研究者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嘉惠词林其功尤伟。本文就《词学》第四辑所刊《百尺楼词》编者跋语中对词集作者的考证贡献几点浅见。“编者跋”说:“右《百尺楼词集》一册,番禺陈庆森著……,陈庆森,或作庆笙原名树镛,字(?)阶,或署讽佳。广东番禺人,受业于陈兰甫之门,与梁鼎芬、汪兆镛昆仲友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渔家傲》重出当删─—《全宋词·欧阳修词·渔家傲》云: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装遍。鸳帐美人贪题暖,梳洗懒,玉壶一夜轻渐满。楼上四垂帘不卷,天寒山色遍宜远。风急雁行吹字断。红日晚,江天雪意云僚乱。调下注云:“此篇已载本卷,但数字不同。”经检另词,“画阁”作“画阁”;“鸳帐”作“锦帐”;“梳洗懒’昨“羞起晚”;“红日晚”作“红日短”,余悉同。显系一词二传,本词为咏十二月组词之一,放前者当删,存目即可。二词均录,既占篇幅,亦乖体例。读《全宋词》札记(二)@彬仁  相似文献   

13.
<正>苏轼对词的开拓与创新在于他的“以诗入词”。刘熙载《艺概》卷四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而传统的看法是诗言志、词言情。王若虚《滹南诗话》引晁无咎语:“眉山公之词短于情”。东坡词是否真的“短于情”呢?深入分析苏轼的词作,可以看出其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先看苏轼豪放词的抒情特色。《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苏轼政治生涯的最低潮——被贬黄州时期。作者有感于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向往那些大有作为的古之豪杰,于是在游赤壁后借景抒怀,写下了这首抒情言志的千古佳作。词的一开头描绘古战场的壮观景色,为全词奠定了豪放的基调,然后再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二句从上阕的写景过渡到下阕的写人。作者热情赞美、向往“雄姿英发”的周瑜及其千古英雄伟绩。这是有感而发的,折射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从“故国神游”而下,更是正面抒发自己的感叹,流露出较为低沉的情调,这显然是出自作者内心深处那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无“宗教”,“宗教”一词源于西方的现代宗教概念。“宗”,原本是尊祖庙,《说文》云:“宗,尊祖庙也。”“教”,原本是上行下效,乃教化之意,《说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与“教”连言者,自古只有礼教、政教。儒家学派形成之后,又有儒教,即以儒家学说为教。《史记·朱家传》云:“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以侠闻。”《晋书·宣帝纪》云:“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宗教”一词,是随佛教传入才有的。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派,合称“宗  相似文献   

15.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 ,无疑对后世词创作与词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它奠定了词“以艳丽为本色”的性质 ,以佳人美貌及男女艳情为主要叙写对象 ,以是否能合乐 (尤其是女乐 )而歌判断词体性之正变 ,甚至《花间集》中美女与艳情的描叙也开启了后世词学为尊词体而勉力攀附香草美人之《风》、《骚》之旨。换言之 ,《花间集》奠定了宋词的女性化特质 ,使得以后近千载的词创作几乎没有完全脱离过言“闺情”的“本色”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女性意识的刻画和反映  相似文献   

16.
《明·李梦阳传》:“(梦阳)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按,此误。李梦阳是弘治五年举人,弘治六年进士,其中进士年份明载于《明进士题名碑录·弘治六年癸丑科》。《空同集》(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刻本)卷四十五《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逾年壬子(即弘治五年——引者),李子举陕西乡试第一,癸丑登进士第”,明言是弘治六年进士。又,《明史·选举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无特殊原因,皆照此办理。李梦阳即使未中弘治六年癸丑科,弘治七年(甲寅)无会试,故亦不可能在弘治七年中进士。《辞源》、  相似文献   

17.
一、清谈与九品中正在选举上的血缘关系起于东汉末年的清谈,是品人物、办乡举的清议,自始就跟选举制度分不开。《魏志》卷七注引《九州春秋》云:“初平中,焦和为青州刺史。黄巾寇暴……和不能御……入见其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魏志》卷一注引张璠《汉记》载郑泰说卓云:“孔公绪能清言高论,嘘枯吹生。”这是清谈起于东汉末年的证据。《后汉书·史弼传》注引《先贤行状》:“清论所加,必为成器;丑议所指, 没齿无怨。”《魏志》卷十一注引《邴原别传》:“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玄)之学。”  相似文献   

18.
<正>东汉统治阶级重尚礼治;东汉古文经学至郑玄时盛极,郑氏亦以礼学为重,孔颖达云:“《礼》是郑学”。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下称《学案》)卷7:“然统康成一生著述而论之,《三礼》实为专长。”皮锡瑞《经学通论》“易经”篇“郑学最精者《三礼》。”下面,笔者拟从社会阶级变动的角度,观照上述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读稗掇零     
一、宋江入汴词质疑胡应麟《庄狱委谈》卷下引杨用修《词品》云:“《瓮天脞语》载宋江潜至李师师家题一词于壁云: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小词盛于宋,剧贼亦工如此”。胡氏云:“此即水浒词,杨谓“瓮天”或有别据,第以江尝洛则太愦愦也。”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唐圭璋、施蛰有、马兴荣主编的《词学》,第四、五辑已于近日相继面世。《词学》各专栏以“论述”和“文献”为重点。第四、五辑的“论述”部分发表了《况周颐词论管窥》,对况周颐的词学观点。作了充分的研索和阐发。《论阳羡词派》一文从地域、意趣格调、渊源三个方面对被忽略的阳羡派进行了论证。此外还刊载了《袁去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