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将社会资本投资因素引入欧拉投资模型,探析了社会资本投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动态影响,并以2008—2012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社会资本投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结果发现: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正相关,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而娱乐支出和获得直接政治关联是中小企业构建关系社会资本的有效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厂商投资理论把资本市场看成是完美的,从而忽略了金融因素对企业投资需求的影响。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成本存在,因而完美资本市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企业的投资需求受到融资约束,并且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投资对其内部资金是敏感的。本文选择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完美资本市场下内部现金流对公司投资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验、比较我国不同产权结构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得出结论:产权结构对我国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投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国有股比重越高,则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越低,现金流对投资的影响也就越小。国有绝对控股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任何融资约束,而国有股比重较低的企业则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分为负现金流,正现金流且现金持有量增加和正现金流且现金持有量减少三组,分别研究了这三组公司信用风险和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这三组不同融资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现金流为负的企业信用风险较高,企业受到较强的融资约束,但信用风险对融资约束作用不明显;经营现金流为正且现金持有量减少的企业,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水平较低,具有一定的财务松弛度,信用风险和融资约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经营现金流为正且现金持有量为正的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很大,而且企业信用风险加深融资约束程度;融资约束对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利用2012-2018年数字创意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使用GMM动态面板方法,从融资约束视角实证检验了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投资增长;企业创新投资活动普遍存在外部融资约束,金融错配的提高会加剧企业创新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和地区市场化程度分析可知,金融错配对创新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加剧作用对于非国有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数字创意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融资约束的环境下,稳健充足的现金流有助于降低科技企业融资不确定性,保障研发活动有序展开。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衡量科技企业研发投资对资金依赖性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金流的使用成本更低,在外部融资成本较高时,充裕的现金流能够成为保障科技企业研发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不过,对现金流依赖程度过高会引致科技企业放弃现有的创新投资项目。因此,如何平衡与改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科技企业亟待考虑的问题。从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文献侧重于考虑企业融资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试图探究缓解融资约束减少现金依赖,改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途径。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业务日趋多元化及经营规模日趋扩大化,集团组织已成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对科技企业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改善问题的研究应考虑集团组织因素的扰动。科层理论指出,集团组织内部会形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其是以集团内的行政命令替代外部的自由市场配置并可作为外部资本市场的补充和替代,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外部资本市场相比,内部资本市场具有信息对称、资源共享等优势,引入集团组织环境可有效改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  相似文献   

7.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理解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关键概念。论题基于中国Tobin’s Q存在偏差大的典型事实,运用变量误差模型设定下的两步GMM方法,考察中国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完美程度减轻,中国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银行业占优的资本市场环境里,中国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受信贷政策的影响大;不断紧缩的信贷政策使中国企业投资对内部资金的依赖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8.
研究行业产能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行业发展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影响更大。当行业产能利用率较高时,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高;反之,当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时,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低。行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相对于高融资约束,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低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代理摩擦机制和管理者学习机制双重视角,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策略、改变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降低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对分析师预测离散度高、外部监督弱、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低、经营不确定性高的企业更明显,验证了数字金融降低代理摩擦和增进管理者学习的作用。渠道分析发现,数字金融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股东—经理人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非效率的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显著;数字金融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融资约束低的企业更显著地抑制过度投资,对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更显著地降低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借鉴Almeida(2004)和Khurana(2006)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融资约束模型,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至2011年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融资约束、投资规模与金融发展3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较高;相较于大型规模投资,中小规模投资下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更高;而金融发展对整体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有所缓解,且其对中小规模投资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已经论证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对于金融如何作用于经济的机理分析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从投融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阐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揭示投融资活动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延伸影响,以2010~2016年中小板、创业板及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发展对非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考察影子银行对不同融资约束企业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融资约束较严重的企业具有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对于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影子银行会挤出实业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且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价值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的政策含义在于监管层鼓励金融体系创新的顶层设计,必须区别对待影子银行对于银行价值提升和可能放大金融风险的不同条件,科学引导影子银行在信用创造领域的正向作用,并使其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说明资本形成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关系,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Eviews计量分析软件,对GDP的增幅、存贷款利率、居民储蓄率、投资流向、财政收入与支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A股1066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股票流动性和公司投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股票换手率的大小和公司投资水平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更高的股票换手率与更高的公司投资水平相关。引入公司发股与否和融资受限程度大小两个变量后发现,发行新股和融资受限较大的公司,其股票换手率对公司投资水平的影响更大。本文的发现为股票流动性与公司投资的关系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资金闲置问题,发现上市公司很可能出现投资不足、过度投资与资金闲置的现象。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推论。研究还发现:(1)闲置资金对生产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似乎存在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大小和作用的方向并不明朗;(2)投资机会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有一定影响;(3)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微弱的融资约束;(4)相对于金融性投资领域,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现象在生产性投资领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重要资本力量,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风险投资通过提供企业战略咨询、关键商业网络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监控活动等多方面支持影响被投资企业绩效。选取2010—2018年新三板844家获得风险投资和9 415家未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的年龄、历史IPO数量以及累计退出金额衡量投资经验,检验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经验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利用工具变量通过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解决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成长能力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且风险投资机构成立年份越久,在投资经验方面越丰富,对企业绩效正向影响越显著,同时,风险投资退出业绩越好,行业内对其能力的评价越高,越有利于为企业提供附加资源支持,从而提升企业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