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经验”与“俄罗斯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的“经验”是相对于俄罗斯转型的“教训”而言的,主要体现在利益动机的普遍认可;普世性理论的放弃和灵活的制度创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和有机结合;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同步进行四个方面。这种经验在避免了社会政治动荡的同时,但也积累下了大量的矛盾和弊端,在以后的改革中,将不得不涉及到原计划体制内的诸多核心难题,改革越到后面其难度会越大。在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众的物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对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硬核采取某些激进式的跨越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基础和执政环境等方面,重新审视苏东剧变的教训及其对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影响,其中的消极影响是表面的和暂时的,而积极影响是间接、深层和长远的。它表明党的执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世情、国情、党情结合起来,站在执政党的高度,以巨大的理论与实践勇气艰难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概括新经验,深刻认识和系统解决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并且揭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公共财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实现中国财政体制的顺利转型,实现财政体制运作规则的国际对接是完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助推器,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再造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公共财政的改革具有六大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公共财政在实现中国现代化,防止社会发展断裂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的核心能动者,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和转型的经验和趋势对理性审视中国政治转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内外执政环境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党自身的理性化与现代化。执政党在回应社会需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现代转型,以政治开放不断增进执政党调适性是构建变革型执政党的基本历史经验。实现变革型政党的再造,增进其开放性与包容性,改善其回应性和调适性,提升驾驭变革浪潮的政治领导力,以执政党的现代转型引导和带动国家的现代转型,是中国执政党建设的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规律把握执政党建设的主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特定表现的认识 ,是执政党把握和实现领导主动权的前提和关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 ,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由领域高度合一到领域逐步分离的基本趋势 ,由此决定着社会关系必然从简单到复杂、发生利益分化与重组 ;社会秩序必然要经历稳定———动荡———走向稳定的过程 ;社会价值观念必由单一转变为多样与多元。这些变化要求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向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转变 ,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政党执政规律 ,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法、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执政党与社会这三对基本关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党建理论,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党建重点,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他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今天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的党建经验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 ,以新时期党建的实践为现实依据 ,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为时代契机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是一个独立、全面的体系 ,包含诸多彼此联系的内容 ,主要包括 :党的基本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执政党的建设目标和执政党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执政党的党际关系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党的建设中重要的环节,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经历了初始、发展、完善这一历史进程,文章遵循其历史线索,对该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回顾,试图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表明,政党制度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存在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于拥有强大执政党及和谐稳定的政党关系,并且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从而对于保持我国政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政党制度,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分化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使我国政党制度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政党制度发挥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整合中的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必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表率;民主党派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民众对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一种自愿认同、拥护、信仰和服从。转型时期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面临诸多挑战。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重塑应从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和谐、民主、法治、绩效、创新和人本作为转型期执政党执政合法性重塑的基本价值取向;别方面,以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党社会化程度作为转型期执政党执政合法性重塑的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差序格局、非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模式,因在社会快速转型期遭遇严峻挑战而开始了自身的转型进程。这种转型适应了社会变迁的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业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实际社会工作的制度惯性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不足,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尚存在着两种模式并存、过渡性、不平衡性和民间组织发育不良等问题。中国社会工作模式必须在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通则、克服自身缺陷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在社会革命时代为完成党的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建设的新形式,实质是党适应社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组织结构建设。社会建党的信仰重建主要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社会主义观,重新确立共产党在执政形势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衍生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显性化、政治诉求多样化以及多种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给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以社会公正为准绳,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加强思想理论宣传,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关系,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社会整合机制,才能不断扩大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它们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研究、中共党的领袖关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这些成果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执政党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认同是源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选举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认为是"研究公众政治行为的核心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政党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执政基础,决定了执政合法性,但是,关于政党认同的研究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有必要对政党认同的概念来源及特点,以及当前政党认同中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等作一系统总结与述评,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理论创新提供借鉴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建设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执政能力建设经验、干部队伍建设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集中体现。其现实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起来;将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起来;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将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