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华夏少年》2007,(5):85-86
问:会么是读后感? 答: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有一本书很流行,书名叫《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系列书籍卖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影响巨大。最近在上海上演的一部音乐剧《女人必须有钱》,据说灵感来源就是这本书。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承载着文化,任何一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一段对话、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的阅读理解都是相当重要的.高中英语离不开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写作这本书的作家,2010年1月2713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他的名字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相似文献   

5.
幽默文摘     
打比方 父亲杀鳖,一刀没剁着鳖头,那鳖把头缩进去再没出来。父亲拿着刀,等得不耐烦了。 儿子劝他:“算了吧,如果是你,一刀没剁着,你还会伸出头来吗?” 忍无可忍 小李在书店里买书,由于他买的书名难以启齿,只好用手比划着说:“小姐,衣给拿本书。”小姐问:“哪本书?” 小李说:“那本王朔的书。”小姐不高兴地说:“王朔的书多着呢,我怎知拿哪本书?” 小李忍无可忍,冲口说道:“《我是你爸爸》。” 顺口溜一次,小王在家与妻子说起了当今社会的一则顺口溜:“只爱一个太傻,爱上两个起码。三个五个不多,十个八个潇洒。”妻…  相似文献   

6.
人生两支笔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两支笔。  相似文献   

7.
轻轻地关门———生活细节、文明修养与人际交往□肖晓前两年,一本小书《廊桥遗梦》在国内很热了一阵,以本书为剧本改拍成的同名电影在国内的上演更把这种“热”推到了一个高潮。本片主要是讲一对中年人邂逅相遇而产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死恋情。在读书与观看影片时,有...  相似文献   

8.
陈思亮 《现代交际》2007,(11):25-26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学术价值不大,没有人愿意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那名穷学生在少有其他书读的情况下,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收到光明日报著名记者、曾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殊荣的樊云芳寄来的新著《活了两辈子》。樊云芳和她的丈夫丁炳昌都是我的老同事,之前,他们曾告诉我要写一本书,记录他们夫妇俩人生中两段灾难突然降临后的艰难岁月,我一直期待着。因此,当我收到这本书后用了一天时间如饥似渴地看完。  相似文献   

10.
一个家庭主妇成就了一顿晚餐。一个作家成就了一本书,一个行者成就了一段旅程。每个人每天都在行动,都可以成就许多事情。但是,不同的人成就同样的事情,品质却是很不相同的。一个家庭主妇十分热爱她的家人,准备一日三餐时,总是为他们着想而充满爱心和美好感,那么从她手中出来的餐餐都将是美味。  相似文献   

11.
《女性大世界》2006,(5):16-16
那日,好朋友薛萍推荐给我一本书——《寻找天堂巴厘岛》,作者梁兆华在书中引用了一段蓝心湄对巴厘岛的盛赞“如果你也想不被人打扰/如果你也想买最特别的东西/如果你也想找个只属于我的游泳池/如果你也想有个上帝给的家/就不要再考虑吧!LET'S GO BALI!”几句简单的话语竟煽情得不行,使人满心幻想去寻找自己的那个“上帝给的家”。几乎是三分钟之后,我就随着作者俊永的文字与精美的照片来到了那个“人间天堂”,在那种情不自禁的心灵旅行中开始享受人生了。  相似文献   

12.
这本书,作者已经送给我好几个月了,一直到假期我才拿来细读。读这本书,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潜心思考的。因为它太过厚实、绵密,对我们已有的斯密印象有着强大的冲击力。此次阅读竟然延续了一个多月之久,中间有兴奋,有景仰,有感喟,亦有质疑存焉。不过,我想这大概不会是我最后一遍读这本书。记得四月份王则柯师来学校讲学,共进晚餐时我曾对他言及此书,当时罗老师刚将此书相赠,我才读了汪丁丁和万俊人教授所做的两篇序言,即已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3.
夫君总少一本书□陈建华我与夫君的相识相恋都是在我所管护的病房里进行的。媒人竟是一本书,我已寻觅了很久的一本书。那天,照例是我替病人发药的时间,对于我的“命令”病友们都积极地响应,唯有6床对此不当一回事,仍旧背靠在枕头上我行我素迷恋着他手中的书……“没...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误诊     
丁滨 《中外书摘》2000,(5):26-27
一种疾病的误诊,一个病人的误诊,不单纯是医生的技术水平问题和职业道德、工作责任的问题,它包含着许多因素,其中高科技误诊也是原因之一。本书作者是《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的编辑,她力图通过本书揭开误诊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本书中的中心人物是一群自称“火神派”的人,他们是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赖斯、沃尔福威茨、切尼和阿米蒂奇,都曾经或现在仍然是布什政府中的显要甚或支柱人物。本书通过追溯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思想历程,力图展现给我们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六六 《中外书摘》2010,(5):95-95
最近酣畅淋漓地读了一本好书,于是欣喜地推荐给朋友们。 最初,朋友们问我,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我会答:“这是一本如何追求智慧的书。”发现市场不是很大,后来我修正了策略,我说:“这是一本如何保证你今生肯定会变成一个大富翁的书。”阅读者众(作者提到的这本书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人生箴言》,  相似文献   

17.
中外书摘     
《中外书摘》2010,(8):73-73
本书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周年而发,此次为再版。内容分三个时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随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日记是汪东兴跟随毛主席工作期闻随时随地记下的,亲历和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8.
彭国梁 《老年人》2009,(10):34-35
认识范良君先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他和《新创作》杂志的老社长杨里昂老师是很好的朋友,而我也曾经在该杂志供职。我记得有一次他出了本《心系药业》的书,到杂志社来送书给杨老师,恰好我也在。杨老师就跟我介绍,说范先生是省医药公司的老总,喜欢文学。范先生身材魁梧,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当时就把那本书翻了开来,全是与药业相关的人和事,于是,我便看其《后记》。《后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中途辍学,我也是一名老三届,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06,(6):45-45
中国传统的建筑彩画,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人民装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构成中国建筑东方特色的表征。本书为我国著名古建筑历史研究专家孙大章先生在古代建筑彩画方面的又一著作。本书以精美画册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0.
前些天在图书馆随手借了一本书,是渡边淳一的《最后的爱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