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前中国政府下大力气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政府成为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的外在推动力,但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滞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保障没有确立;还缺乏推行合作医疗政策和合作医疗立法的原动力,即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体角色的农民,多数缺乏参加合作医疗的能力、主观积极性;作为主体的农民更多的时候是被动地接受各种规定,缺乏农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王英豪  高和荣  周琪 《西北人口》2010,31(6):99-102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施以来,杭州试图让农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医疗保险项目、定点医院,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报销和补偿水平。通过分析杭州新农合实施过程、运作逻辑,从制度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合理性出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实现有差别统一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撑能力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中国9个省份的实地调查,从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和农户等制度利益相关者行为与意愿的视角,对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撑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制度模式、筹资机制、工作网络等模块的支撑能力有限.而能否成功借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增强县市政府推行合作医疗的政治意愿,提高合作医疗制度平台的运行水平;并建立基于医疗供方道德风险控制的医疗费用降低机制,将决定农户从中的受益程度及合作医疗制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性因素分析基本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提供农民医疗保障、构建农村卫生体系的重要载体,对于其可持续性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以筹资为中心的医疗制度系统构成角度理论性分析;保险制度设计方案分析和不同地区的制度可持续性要点分析结合医疗制度的其他评价指标进行拓展型分析,如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农民的福利感受和政策的福利效应两个维度考察新农合的政策效果。全国10个省30个村的千户农民调查数据显示,新农合的福利性并未得到农民高度的认可,部分农民认为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医疗机构、基层政府而非农民。新农合在提高农民看病积极性、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已初具成效。新农合在农民的参与,制度的设计与运行、实施与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了农民的福利感受和政策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愿保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政府补贴的增加虽能提高农民的参合意愿,但它仍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可持续发展,要么会因保障水平不够而夭折,要么就会出现财政赤字而难以为续。在短期内,可以在坚持自愿原则下、在自愿性的框架中,通过兼顾门诊补偿、对一年内没有享受住院治疗服务或门诊服务的参合者提供相应的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服务、调整筹资顺序等手段扩大受益面来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通过引入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逆向选择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性要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昕  胡苏云 《人口研究》2008,32(2):62-66
基于问卷调查资料,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持续性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虽然筹资困难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政策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公平性才是决定该项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包国宪  高选 《西北人口》2010,31(4):124-128,F0003
在调研和梳理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甘肃省新农舍筹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制度设计上存在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在筹资过程中博弈关系,导致筹资机制的可操作性低,存在地方财政压力大、农民工游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外、筹资成本太高和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缺乏信心等现实性问题。提出筹资标准合理化、筹资模式高效化和以立法形式来保障筹资,提高新农合筹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梁鸿  吴晓峰 《人口研究》2005,29(5):59-65
在此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纳入到风险研究范畴,从影响合作医疗制度失衡的不确定性为切入口,对系统内外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理性辨识。通过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风险识别,相应采取预警措施,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期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认知与受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对5个省25个县(市)2 024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2007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水平,以及这些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初期而言,参合患者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的补偿金额占其当年医疗总支出的比例显著上升,但是,与理论补偿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大病医疗支出的实际补偿水平不到其理论补偿水平的1/3。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来看,曾报销过住院费的农户的认知水平要高于其他农户,但总体而言,认知水平依旧非常低,且大多数农户对补偿政策的认知都低于实际执行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甘肃等欠发达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和发达地区寻找机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留守人口。与其他农村居民相比。这部分留守群体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更加复杂也更为迫切。因此.分析农村留守成员对新农合体系的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义海 《西北人口》2009,30(4):122-125
较高的参合率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运行的基础。从制度设计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农民的参与。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不强,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并不高,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退保现象,这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青岛市的研究发现,制度是否稳定、农民从中获益程度、政府资金到住情况以及筹资标准、方式等因素对参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对陕西省宝鸡市11个乡镇421户参合农民的调研资料,分析了新农合运行现状及保障能力状况,并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从农民视角对新农合保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参合农户对新农合保障能力评价为"很强"和"较强"的占62.2%,"较差"及"很差"的占8.84%,评价为"一般"的占29.3%。新农合的贯彻执行力度、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医疗机构的设备保障状况、药品的价格质量、基金管理的合理程度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对常见病的医治能力,是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农合保障能力作出不同评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四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56户调查数据,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对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从年龄结构、参合报销情况、健康状况三个方面将农户分为高风险农户和低风险农户,通过描述性分析及计量检验验证了四川新农合运行中确实存在逆向选择,并就该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居全国之先。本文利用相关指标及数理模型对其保障水平及“适度性”进行测定、评估,发现现阶段江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于适度水平的下限值,说明该制度的供给水平不足,呈现“低度”态。要实现江苏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总体适度平衡,可以从合作医疗的基金支出与基金供给两个方面采取适度性调控的平衡策略,促使江苏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实现江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村卫生室的现状特点以及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就诊行为的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制度缺陷。认为应该重新定位村级卫生室的职能,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资助,积极培养农村医疗保健人才,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