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从艺术功能来说,一切艺术都竭力营构一个供人沉潜往复于其中的精神空间。中国传统文本空间的营构是与建筑学意义的空间意识息息相关的。古代形式批评的空间理论聚焦为“可藏匿性”,具体表现为横向的充分拓展、纵向的曲折层深、整体的气韵生动与空灵无限。在这些方面,中国古代形式批评创造、总结了大量操作性强的概念名目,进一步可归纳为三种空间形式美学基本原则,即对称整饬、参差流变、错综隐蔚。  相似文献   

2.
在唐朝,楷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法度森严是其总的特点,楷书在法度化的同时出现了整饬化的倾向,表现为过于整齐而失之生动,学界对唐楷法度化方面的研究已较深入,而对整饬化的认识却相对不足。探讨唐楷整饬化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对唐楷的认识。本文从书法本体方面探讨其整饬化的形成原因,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唐代楷书。唐楷整饬化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个别书家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达工作于脉冲工作状态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盲速现象。可通过参差重频的方法减少盲速带来的影响。在推导频率响应的基础上,该文采用最优化设计的方法进行参差周期的设计,详细考虑并推导得到了最优化搜索中几个重要参数,给出了其解析表达式。仿真结果和频率响应图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参差周期能将慢速扩大到原来盲速的数倍以上,有效地减少了盲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整饬吏治的重要一步最近,经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整饬吏治、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监督和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廉政建设史上的又一件大事。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出现于《全唐诗》的“参差”一词作全面调查,并根据不同语境的词例给以归类和考释,其结论是“参差”一词的意义,在唐诗中,除表示“不齐”外,别有与“不齐”相联系的九个义项。  相似文献   

6.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赵宓张爱玲曾有这样一段话:“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象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①这里,她提出创作主张,也流露出其作品的基调─—苍凉...  相似文献   

7.
在唐朝,楷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法度森严是其总的特点,楷书在法度化的同时也出现了整饬化的倾向,表现为过于整齐而失之生动。学界对唐楷法度化方面的研究已较深入,而对整饬化的认识却相对不足。探讨唐楷整饬化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对唐楷的认识。从唐代的儒学、帝王以及教育科举制度等方面探讨唐朝社会因素对唐楷整饬化的影响,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唐代楷书。  相似文献   

8.
通过详细阐述雍正帝如何整饬河员、协调河道官员与地方官员关系、厘清与河政相关的夫役所存在的弊病,肯定了雍正帝整饬河政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长恨歌》有云: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这个“参差”,时人解说不一:新《辞源》、《辞海》释作“近似,差不多”,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均注作“仿佛”;洪静渊先生则认为“参差是”应该解作“分明是”。洪文驳难说:“‘雪肤花貌参差是’后,就接着写‘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中间并没有想象猜度的语句。”这个分析是中肯的。因此,说这个“参差”是“近似,差不多”、“仿佛”等意思,难以作为确解。但是,把“参差是”解为“分明是”,也终觉于义未洽。洪文的论据是: 元人郝天挺的《唐诗史事会编》,在第四卷中有李嘉祐的《早秋京口旅泊》和《在乱中得二弟书》,叙述 诗人“弟媳刘氏,在战乱中失散十年,衣履破敝,面目全非,仍获生还”,其弟与妻“相见之下,犹明识不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认为,官吏的贤愚、勤惰、廉贪,于国计民生、地方治乱,关系重大,故封疆大吏应以整饬吏治为要务。林则徐历任所经,无不对官场营伍,严加整顿:警告劝诫,除弊惩恶,奖勖贤能,正己率属,且成效可睹。林则徐之所以如此,除家庭教育及师友影响外,其报答君恩,忠于职守,同情人民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关注于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是否全然断裂,并为此进行纷纭争呶的时候,人们往往以新诗语言的文言与白话和形式的整饬与否,来作为判定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新诗发展中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存在的一些属于更为内在更为深层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的探索和积存,几乎成为几代杰出诗人焦虑思考的成果,并且为一些诗人的作品带来了范式多样的艺术沉思和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3.
楚辞长语     
《离骚》中“启九辩与九歌”之语,注家已指出歌与辩皆为古乐,但辩何以为古乐,意者《世本》有“帝喾乃令人拧”之语,辩读若拧,正谓两手相击尔。《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实亦读若抻;《诗小雅》“弁彼赛斯”读亦同耳。《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参差指排箫,曾侯乙基出土实物可证。《河伯》中之“乘水车兮荷盖”,犹吴语之“出辔头”。  相似文献   

14.
楚辞长语     
《离骚》中“启九辩与九歌”之语,注家已指出歌与辩皆为古乐,但辩何以为古乐,意者《世本》有“帝喾乃令人拧”之语,辩读若拧,正谓两手相击尔。《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实亦读若抻;《诗小雅》“弁彼赛斯”读亦同耳。《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参差指排箫,曾侯乙基出土实物可证。《河伯》中之“乘水车兮荷盖”,犹吴语之“出辔头”。  相似文献   

15.
[摘要]民国时期乡城土头统治的产生、发展根植于当地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因地缘之关系,乡城土头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周边地区土头势力的兴起,由此加剧了整个康南地区的混乱与失序。1937年后,西康军政当局加强了对康南地区的整饬力度,土头间的纷争日渐式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康藏区的民主改革,最终结束了乡城地区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土头统治。  相似文献   

16.
“金瓶掣签”制度是清军两次征剿廓尔喀战争期间乾隆皇帝为了整饬格鲁派活佛转世中存在的弊端而制定的一项宗教改革措施,并成为清朝治理西藏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这一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不断调整和完善,既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治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也保障了其对西藏宗教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状态变量法来综合有源滤波器,它模拟标准二阶传输函数构成二阶带通状态变量滤波器,用这种滤波器作为基本节电路,构成四阶带通、参差调谐四阶带通和参差调谐六阶带通滤波器。研究构成高阶带通滤波器的几种新颖方法。这类带通滤波器时于低频、基低频、高 Q 值和良好的矩形因数等场合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张爱玲小说艺术不可忽视的是她的"参差对照"的表现手法.她的"意外性加上真实感"的真理观已初具现代解释学思想."热闹"和"荒凉"作为思想的两极时刻进行着深层次的对话,"参差对照"的表现手法正是这种对话-解释思想的浅层表现,而慈悲的艺术境界则是这种对话-解释思想产生的超越于"热闹"和"荒凉"之上的新的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诗歌体式演变的过程中,从《诗经》到五言古诗,体现了尚简重自然的节奏特点;从楚辞、楚歌到七言古诗,体现了繁声长言的节奏特点。到唐代五七言律诗的正式形成,由前此句式音节的变化,转向了“异音相从”“同声相应”的声律方面,在整饬中体现了“和”的节奏特点,词则融句式的繁简与声调的和谐于一体,在长短相间、奇偶相寻以及三字尾与两字尾的交替中,表现出错综的节奏美,而词的错综节奏又孕育了元曲向自然语言节奏的回归。正是作为诗歌生命的节奏因素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是我国古典近体诗歌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诗歌语言“整饬”特点的重要原因。从意义节奏和韵律节奏的对称、句式特点以及虚词使用等语言的三个方面对孟浩然199首近体诗进行穷尽性研究,发现孟涪然近体诗在语言形式上并不完全呈现“整饬”的特点,而是“整饬”之中蕴含着“疏淡”之羡,从而证明固定句数和字数,讲求押韵和平仄并不是形成近体诗歌语言特点的全部依据,意义节奏与韵律节奏的对称、句式特点以及虚词使用情况也是形成诗歌语言特点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