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南联盟《经济政策》1 999年 1 1月 1 5日第 2 4 82期报道 ,1 999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仍然保持较好的局面。统计显示 ,这一年上半年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4% ,没有出现衰退的迹象 ;需求稍高于生产者们的预期 ,生产出现较快幅度的增长理所当然 ;个人消费旺盛 ,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在新的劳动岗位开放缓慢和通货膨胀稍为偏高的影响下 ,消费旺盛的强度有所减弱 ;美国家庭的“储蓄额”低 ,储蓄作用小的问题依然存在 ;通货膨胀率曾出现过增长的势头 ,1月份曾达到过 1 .6% ,而目前超过 2 .1 % ,全年的水平基本与此持平。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 ,“新经济”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各种媒体上。那么 ,什么是新经济?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曼德尔针对美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提出了“新经济周期”问题。同年 ,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波德界定了“新经济”概念 ,指出新经济具有六大特征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度增长 ,公司运营利润上涨 ,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 ,进出口之和占GDP的比例上升 ,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度比重上升 ;并认为新经济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新经济”的提法反应强烈。青岛海尔集团总…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从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为景气循环的时好时坏而苦恼。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本来并不是通货膨胀型的经济,在本世纪,除了战争时期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外,物价水平大体以平均2%的年率增长。但是从1975年开始,通货膨胀加速,通货膨胀率1980年为12%强。失业率从7%  相似文献   

4.
增长计量 :粗放型抑或集约型 ?经济增长从投入要素的集约程度可以划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尽管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目前仍处于混乱状态 ,然而西方增长经济学家的增长会计分析方法 ,已经成为区别两种不同增长方式的重要依据。在 5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计算了经济增长的原因 ,他把带来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投入的增加 ;二是要素投入生产率提高 ,后人称之为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质上如今粗放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前者 ,集约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后者。 1 994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鲁格曼在《外交》冬…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人口转折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标志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降低; 2009年,日本的总人口达到峰值,强化了总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由于形势误判和政策滥用,日本既未能实际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造成潜在增长率一降再降,也未能有效改善可持续的需求因素,使实际增长率经常性低于增长潜力。这致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表现出低通货膨胀率、低长期利率、低经济增长率等典型特征。其他发达国家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状况时也常常被称为"日本化"。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困扰,如何避免人口转变冲击经济增长,日本经验可以成为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6.
苏晓华  丘勇 《探求》2000,(1):33-36
至1999年8月,美国经济自1992年走出衰退以来已经稳定增长了100个月:1998年和高增长的1997年一样,均保持了3.9%的增速,到1999年第二季度仍保持高达2.3%的增长率;通胀率由1992年的2.9%下降为目前的1.6%;失业率由1992年的7.3%下降为目前的 4.2%。于是很多美国学者和政府人士提出“新经济”概念,认为美国经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不再属于传统经济的范畴,而是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时期,经济周期已经消失,并且这种经济将像永动机一样会永远运…  相似文献   

7.
从根本上说,表示一国经济状况最基础的指标是:1.经济增长率;2.通货膨胀率;3.失业率;4.国际收支等。在先进工业国家中,从主要先进国家实际经济增长率的长期趋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外汇储备几方面看,日本的情况最好(外汇储备仅次于西德和美国,名列第三)。因此可以说,日本是主要先进国中的佼佼者。牧野昇先生在《强大的日本之剖析》中说,日美经济差距并不象公布的数字那么大。据纽约证券交易所调查部统计,按照经济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10多年来,缓慢的经济增长、滞后的生产率以及日渐衰弱的竞争力,已经使美国人感到了恐惧。他们正在失去地盘,而且这一趋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了。美国难道会面临着与英国同样的命运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历史发展的模式来寻找答案吧。它们既是我们理解各个国家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又有助于我们洞察美国的潜在力量。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设计出了种种框架来分析经济增长。有人象划分人生历程一样,划分了经济增长的阶段。分析的基本点是把工业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从 1 991年开始 ,美国经济持续了 1 0年的景气 ,长期的经济增长在人们当中引发了关于“新经济论”的讨论。如果IT的革命性进步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美国生产率的增长也应当是革命性的 ,生产率的上升如果是革命性的 ,工资的增长也必须是革命性的。然而 ,IT革命虽然对美国的经济有积极作用 ,却没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 990~ 1 996年 ,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仅为1 7%。在 5 0年代 ,其增长率是 2 2 % ,60年代是2 9% ,70年代是 1 8% ,80年代是 1 5 %。因此 ,除 80年代外 ,历史上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均高于 1 990~ 1 996年。 1 9…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近年来增长缓慢据美国《亚洲纵览》杂志1996年第1期报道,从1994年初开始,日本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元气,但其经济增长率仍呈缓慢上升的态势。与1991年相比。日本1995年的经济增长率仅增长了0.2%,通货膨胀率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日本仍没有...  相似文献   

11.
网络快讯     
全球经济展望世界经济在经过了强劲的增长之后,发展速度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减缓。到了2005年,全球的产出也开始受到产能的限制。尽管高油价降低了石油进口国的利润,全球经济的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强劲。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包括低通货膨胀率、低利率、低利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然而,燃油价格的持续上升和利率上升都将可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减慢但发展势头依然强劲2005年全球GDP增长了3·2%,与2004年的3·8%相比有所下降。预计2006年GDP的增长将与2005年持平,2007年将会有所上升。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减速发展似乎蔓延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经济学中三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各有优劣之处.通过导入数据可以估算出黑龙江省1978-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趋势,并分析出资本、劳动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可以测算得出结论: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资金等要素投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滞胀”局面。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此乃西方国家不可治愈的“癌症”。然而经过近十年的调整,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形势逐渐好转,连续多年实现了低通货膨胀率下的经济持续增长,摆脱了“滞胀”。西方国家走出滞胀,是多种内外因素交错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可谓其重要原因。认真总结西方国家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我国治理经济环境,深化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一、宏观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调整 本世纪内,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经受了两次重大的考…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在经过了强劲的增长之后,发展速度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减缓.到了2005年,全球的产出也开始受到产能的限制.尽管高油价降低了石油进口国的利润,全球经济的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强劲.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包括低通货膨胀率、低利率、低利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然而,燃油价格的持续上升和利率上升都将可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资本要素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或生产率的提高,而这最终归国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开放政策,特别是生产率提高及其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不断增大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的问题,文拿分析了作为过去增长源泉的两个因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也日益明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1985-2007年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变动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虽然快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并出现恶化现象;全国各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而且会向自身的稳态收敛.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经过三次经济结构的调整,消除了巨额财政赤字,提高了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使美国经济走向了低通胀、低失业的高速经济增长轨道和跨入了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 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美国经济从高涨到衰退有其必然性。“9·11” 事件加速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可能使美国面临信息社会的第一场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内需乏力,外需不振,更趋恶化。我国出口的国际经济环境严峻,但总体上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将小于东亚其他主要国家,一些机遇和有利条件有待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和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走向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联系广州经济运行的情况分析,经济运行已经转入调整期和转换期,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从“八五”时期年均19.8呢的高速转到稳定增长期,1996年预计增长13.1%,比“八五”平均增速低6.7%,也比1995年低3.4%;经济增长结构产生较大变化,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力弱化,而较年时期持续下降的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199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比第三产业高出2个百分点;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要求,但因经济政策调整等…  相似文献   

20.
张秦川 《唐都学刊》2001,17(1):62-64
世界"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机结合为发展模式的经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尝到了"新经济"的甜头,即较快的增长速度、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低的失业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用观察整个世界的眼光,研究"新经济"的特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作法,从而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