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①P·M·萨维茨卡娅:《列宁在经济建设领域内的活动》(1917年10月—1913年7月),《史料研究文集》,莫斯科1975年。②、C·A·索科洛夫:《1918—1920年苏维埃粮食政策问题》,《历史文献汇编》第3期,萨拉托夫1971年;B·H·希什金《苏维埃政权粮食政策研究的总结(1917—1921年)》,《1917—1922年国内战争和武装干涉的历史》,莫斯科1974年;А·Н·苏斯洛夫:“20年代苏联文献中关于共产党为消灭1917—1720年粮食危机而斗争的论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苏维埃政权初期的苏联共产党》,梁赞1975  相似文献   

2.
在俄国,由于十月革命,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国家被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力量的国家所代替。于是,工人阶级面临着两个政治任务:同企图复辟的剥削阶级作斗争;不仅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而且在保卫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工人阶级都必须巩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盟。因此必须由工人阶级掌握权力,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者赋予“专政”以阶级内  相似文献   

3.
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1919—1922年间,处在一个非常艰苦的转变时期,也是苏维埃俄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由主要是国内战争时期向主要是和平建设时期转变,由执行军事任务向执行和平经济建设任务转变,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实行新经济政策转变。由于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的地位,党如何正确领导国家政权,如何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作用,日益提上议事日程。布尔什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先锋队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的党、掌权的党.“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党政关系问题,这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没有留下现成答案.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苏维埃政权.这就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出现了执政党怎样正确处理自己同政府的关系问题.在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执政的七年中,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着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以列宁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成立,宣告结束了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到一九一八年二~三月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纷纷  相似文献   

5.
苏区时期,中共以起源于苏俄的苏维埃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外来的苏维埃理论和中国农村的实情未能充分契合,苏维埃的实际建立和运行,同中共在理论上的预设存在差距,从而出现了富农操纵工农政权、领导干部官僚作风严重、军队凌驾于政权之上、党政不分等众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党代政。中共当时并未认识到出现问题的深层历史原因,尽管后来又对苏维埃进行了改造,但弊端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当代哈萨克斯坦历史、政治、文化发展进程中,由于苏维埃联盟时期相辅相成、互助友爱、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以及独立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为其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影响哈萨克斯坦当前民族关系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政权体系的哈萨克化,对国民精神的核心价值问题认识不统一,以及民族主义思潮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后,在俄国的辽阔土地上,展开了列宁所说的“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到1918年秋,在苏维埃俄国的30个省中,已建立了2个区域苏维埃、30个省苏维埃、121个市苏维埃、314个县和区苏维埃、6033个乡苏维埃。在中央和地方,经过大量的组织工作,建立了统一的苏维埃国家机关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苏维埃国  相似文献   

8.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而选票权重在选举权的界定和划分中又占据了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权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对不同群体的选票权重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苏维埃时期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强调使得工人阶级在选举中享有优势;而这一状况在抗日战争时期实现了改变,先是达到了同票同权,后是进一步开放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对比两个时期对选举代表权的不同规定可以发现,选举权重的演变是因宪政民主诉求的结果,也是共产党自身执政逻辑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贾谊(公元前二○○——前一六八年)是西汉初期的一位青年法家,他是著名的政论家,又是有名的文学家,在西汉初期儒法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贾谊二十余岁,就被汉文帝刘恒选拔到朝廷当博士和太中大夫,参与了中央政权的政治活动,为汉文帝实行法家路线出谋划策。贾谊极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裂复辟,为巩固西汉初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在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贾谊的思想及其主张加以研究,给贾谊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分析总结贾谊积极参加的汉初“削藩”斗争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改行新经济政策之初,面对着空前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列宁充分依靠和利用俄共手中掌握的苏维埃政权,从政治方面采取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过得失、加强政权建设、重视阶级斗争等一系列措施和行动,这有力地保障了新经济政策取得预期效果并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向前推进.列宁关于推进新经济政策的政治策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说:“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做出了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列宁选集》第3卷第784页)但是,十月革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进行并取得胜利的。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却贬低了苏维埃政权并使官僚制度复活,严重地妨碍了劳动群众参加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管理。同时,苏维埃国家机关除外交人民委员部外,“仅仅在外表上稍微粉饰了一下,而从其他方面来看,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旧式  相似文献   

12.
西德波鸿大学教育学教授奥斯卡·安魏尔长期从事苏联、东欧的历史和教育研究,系德国东方学协会副会长,1980年当选为苏联和东欧学国际委员会主席。最近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时,向有关研究人员作了题为《苏联教育政策的趋势和问题》的报告。报告分四个部分:一、苏联教育的历史回顾。可分五个时期:(1)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1917年到三十年代初期);(2)斯  相似文献   

13.
俄共(布)的建设与苏俄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是主观脱离实际,二是教条主义,不恰当地乱套革命理论。经过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党端正了思想路线,通过了赞成苏俄同德国签订和约的决议,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1921年春,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时期,俄共(布)强调党的统一,反对派别活动,使党能够正确地制定并顺利地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共(布)还强调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实践,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说明,俄共(布)把党的建设与经济政策的转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4.
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执政实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期的执政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管理国家的伟大尝试。逐步学会了管理国家的艺术,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学术界对中共这一时期的执政研究主要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经济文化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党政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但资本主义能否发展,却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诸方面条件,其中封建国家政权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试就东西方封建社会晚期各国推行的经济政策进行比较,以考察各国资本主义初期历史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解决当时苏维埃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而提出来的。因而在列宁看来 ,新经济政策不但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用经济政策解决政治问题 ,这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到半年,列宁就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提出,随着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任务就提到了首位。由于国内反革命的叛乱和国外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使列宁的这一和平建设设想不可能付诸实践,相反地迫于形势和军事斗争的需要不得不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是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对现有物资的战时动员和征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常经济政策,更不是每一个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国家都一定要实行的政策,实行这个政策,在当时还有一个更为深远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从被统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这是一个翻天复地的变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列宁时代所出现的新情况.因此,如何提高执政党党员素质的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实际和理论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执掌了政权,建立了工农苏维埃,首先提出了工人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问题,提出了执政的共产党如何提高自己成员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的问题.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袖,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第一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创造了执政党建设的丰富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里还是个空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创立了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历史地位和运行方式。这个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开创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海陆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其成立后建立的一系列机构及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土地及财经政策,都是中共初期进行的有益尝试,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