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南 《南亚研究》2004,(1):52-56,62
《胜乐轮经》为佛教密宗金刚乘无上瑜伽部的主要经典之一。婆和婆吒在其所著《胜乐轮注》的第一品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佛教密宗的哲学思想。目前 ,国内系统论述佛教密宗哲学体系的原始材料尚不多见 ,本文似乎多少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2.
李南 《南亚研究》2011,(4):131-145
《胜乐根本续》是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母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在藏传佛教中也有极大的影响。婆和婆吒著《胜乐续释》年代久远,内容重要,且无汉文译本。本文对两部经籍的文本和主要内容进行评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大连出版社新组织编辑的“世界奇俗丛览”中的一种,全书约11万字,作者李冀诚。密宗,也称密教(Esoteric Buddhism),国际上又通称为怛特罗(Tantra)佛教。本书对密宗的产生、发展、宗教特征以及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了简明的介绍。全书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印度佛教密宗,比较系统地叙述了印度佛教密宗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4.
李南 《南亚研究》2007,(2):47-51
佛教密宗的神殿中女神云集,蔚为大观,其中不乏忿怒的凶神。大量女性神佛的出现与印度教性力派崇拜的兴起不无关系,而忿怒女神的涌现则是佛教密宗重要义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南 《南亚研究》2010,(2):84-98
由于十三世纪时佛教密宗(密教)已在印度本土灭绝,因此,开展曾经大量存在的密教典籍的发掘研究工作,对于了解密教在其发源地印度产生、发展乃至衰亡的状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就已刊行发表的金刚乘重要经典的梵文写本进行综述,以期推进佛教密宗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南 《南亚研究》2012,(4):129-142
《喜金刚本续》是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母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影响深远。本文对于此部经典的重要内容,包括独具特色的喜金刚禅修法门以及该经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予以评述,介绍了汉译本的译者,并且就第五品中梵汉藏不同版本的一些偈颂进行比对,提出少许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宗教在尼泊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是该国传统的宗教。在长期的宗教发展历史过程中,印度教和佛教一直具有互尊互容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尼泊尔各族人民之间的和睦与社会的稳定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观尼泊尔宗教的发展史,印度教和佛教自古代梨查维王朝时期即并行不悖地发展。即使在社会发生变迁,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两教之间仍然和睦相处。中世纪马拉人进入尼泊尔谷地(现称加德满都谷地)占据了梨查维人的祖居地,建立了马拉王朝。马拉人信仰密宗,从而使印度教密宗、佛  相似文献   

8.
阿育王是印度古代孔雀王朝的有名国君,在佛教经典中,北传的《阿育王经》、《阿育王传》和南传的《岛史》、《大史》是记载阿育王事迹的主要文献。南传的《善见律毗婆沙》也记载了阿育王的事迹,其卷二: 尔时阿育王登位九年,有比丘拘多子,名帝须,病困剧,持钵乞药得酥一撮。其病增长,命将欲断,向诸比丘言:三界中慎勿懈怠。语已飞腾虚空,于虚空中而坐,即化作火自焚烧身,入于涅  相似文献   

9.
略论龙树、提婆的中观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树、提婆之学是印度大乘中观哲学的代表 ,其学立缘起论而明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之理 ;立中道观而显破邪显正之法 ;立二谛义而证烦恼即菩提之义 ,这三个环节构成了大乘中观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良鋆 《南亚研究》2002,(1):65-68,84
《投身饲虎本生》在大乘佛教国家中 ,备受佛教信徒推崇。即使在南传佛教国家中 ,也广为佛教信徒们熟知。然后 ,这则本生故事在早期佛教巴利文经文中 ,却不见踪影。在巴利文《本生经》的五百四十七个本生故事中 ,许多属于舍身类的本生 ,大都为大乘佛教采纳沿用 ,例如 :《尸毗王剜眼施鹫缘》、《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尸毗王救鸽命缘起》等。兴许 ,大乘佛教信徒们感到仅仅剜眼、烧身、割肉 ,还不够惨烈悲壮 ,于是又编撰这《投身饲虎》的本生 ,以示佛陀伟大的舍身精神 ,激起信徒们的崇敬和仰慕 ,叹之 ,愧之 ,从而尊佛如神 ,供奉膜拜。当然 ,…  相似文献   

11.
在沈阳老城的东南西北分别建有密宗佛教派佛塔和寺庙各一座,这就是人们经常看到的盛京城外四塔四寺,这四座佛塔和寺庙是公元1643(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赦令开始修建的,1645(清顺治二)年塔寺全部竣工.  相似文献   

12.
论无首女神     
李南 《南亚研究》2009,(3):16-18
无首女神(Chinnamasta)是印度佛教密宗金刚乘与印度教性力派中一位形象独特的重要女神。本文就无首女神在两教派中的传说、造像、成就法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对该女神形象的形成、神格、象征意义作出探讨研究,说明其为两教派中的至高女神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胜宗十句义论》(以下简称《十句义论》)是古代印度胜论派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篇幅虽不长,但却完整地表述了印度古典胜论中慧月(Candra—mati)一派的哲学体系,历来为各国研究印度哲学史的学者们所重视。本文拟对这一文献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哲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比古典胜论的另外两部主要典籍——《胜论经》(Vaisesika sutra)及《摄句义法论》(Padarthadharmasamgraha),就《十句义论》的历史地位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又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密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是佛教史上一都极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大乘佛教经典。大乘佛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前后,它是古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革后,原有的部派佛教内部分化的结果。早期大乘佛教提倡般若学说。《般若》是梵语 Praj(?)的音译,亦译“波若”、“钵罗若”等,意译“智慧”。佛教认为这种智慧是用以成佛的特殊知识,佛教修行之人通过闻思修持,掌握了这种智慧,也就能到达涅槃的彼岸。它也是“六度”(六种过渡到达涅槃的道路或方  相似文献   

15.
由陈公余、任林豪编著的《天台宗与国清寺》一书,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1991年10月出版。编著者从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调查测绘国清寺开始,由表及里、由浅而深逐渐认识了国清寺与天台宗,最后终于撰成了一部资料系统详实、立论公允、图文并茂的著作,这是编著者近十年辛勤耕耘的收获。中国的佛教是由中国人承袭了印度佛教义理自行创立的。佛教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都宗派林立,但总括起来讲,只不过空、有两宗。有宗,即印度的瑜伽行派,在中国,有宗的创始人是唐代的玄奘与窥基。空宗,印度的创始人是龙树及其弟子提婆。在中国,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是承龙树之学术而创立的中国佛教空宗派系。中国佛教天台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几百的不断适应、不断改造,并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创立起来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一宗,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东渡扶桑,日本高僧最澄大师从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受传教义以后,回国在日本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并曾与真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与佛教:世俗性叙事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钧 《学术交流》2007,(11):136-139
《西游记》虽然以取经故事为基本题材,但统摄全书的叙事观点并非佛教观点,而是世俗观点。它所呈现的佛教并非经典佛教,而是受经典佛教影响所形成的民间佛教图景,且毫无宗教敬意。其作者不可能是佛教中人。  相似文献   

17.
尼泊尔佛教宗教社团组织的变化 尼泊尔佛教与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其国师八思巴邀请阿尼哥率团前来北京从事佛教建筑营造.萨迦派僧人过着拥有家室的世袭生活,尼泊尔僧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僧团制度.其僧团有四种僧侣:圣僧(Bandya或Bare)—世袭的僧人;金刚师(Vajracharya)—密宗仪式咒师;古巴朱(Gubhaju)—普通祭司;乌达斯(Udasa)—出身商人的出家人.对普通信徒来说,他们均属僧侣阶层,但都过着有家室的生活.这是一种居于喇嘛教和印度僧侣之间的一种体制.尼泊尔佛教徒经历了长期的各种天灾人祸,并且学会了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度寻求生存之法.部族山民沿袭他们代代相传的原始社会理想,佛教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弘明集》研究之一──儒、道、释论与夷夏论马建华《弘明集》是梁朝人憎所编的一部关于佛教与儒、道教之间论战的文集。日本学者认为:《弘明集》如实地传达了中国文明首次与强有力的异文化体系——佛教的冲突,以及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思想——儒教、道教等的对立、融...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奄奠海宇、肇成帝业之后,在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归并全国寺院,三分天下僧人,严控度牒发放,限制僧伽数量,颁行《周知板册》、《寺院名册》、《申明佛教榜册》、《榜示僧教条例》等一系列严酷程度为历代闻所未闻之统制佛教事务的规章制度,致使佛教各宗均不同程度地趋于疲弊委顿。与教下诸宗相比,曹洞宗遭斧钺斫伐相对较轻,中叶以降,更呈中兴态势。本文旨在对少林、寿昌、云门三系师徒相继、后前错出之法脉传承情况,作一番梳理与甄别。  相似文献   

20.
萨尔吉 《南亚研究》2009,(4):112-126
本文对印度佛教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佛赞作者摩咥里制吒及其作品《四百赞》进行了初步研究,参照相关的梵文残卷和藏文译本,将《四百赞》首次翻译为汉文,并辅以简单的译注,力图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重要的佛教赞颂文学作品提供一个可靠的汉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