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各国都将发展本国服务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落后,优势依然集中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内外威胁,但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也同时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机遇。在SWOT分析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了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 ,同属西方资本主义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后者世人皆知 ,前者为人淡忘 ,不被重视。其实 ,苦力买卖与黑奴买卖一样恶劣。本文通过比较 ,认为中国苦力贸易是第二次奴隶贸易 ,也可以称为“黄奴贸易”。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在近代史上都有一段被贩卖、被奴役的屈辱史 ,这是今天中非友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日韩三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服务贸易中的金融服务贸易展开研究,对中日韩三国金融服务贸易作简要介绍后,分别从RCA指数、TC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对三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明显落后于日韩,提出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中德贸易,是典型的落后农业国与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从贸易特化系数、市场渗透率、商品价格、贸易条件诸方面对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表明:这一时期中德贸易出口商品在德国市场上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从发展态势来看,其竞争力处于不断弱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日韩三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服务贸易中的金融服务贸易展开研究,对中日韩三国金融服务贸易作简要介绍后,分别从RCA指数、TC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对三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明显落后于日韩,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静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否能使成员国实现多赢、共同享受到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收益,这要取决于产生怎样的贸易效应.成员国国间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减让进程、贸易关系的特征、生产成本和贸易结构与第三方市场差异都是影响贸易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各个要素对贸易效应将产生不同影响.虽然贸易的波动会带来成员国利益的增加或损失,但整体来看,贸易创造居于主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迅速 ,服务贸易自由化也是大势所趋。比起发达国家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入世后 ,该如何制定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河北省国际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但是规模远远落后于服务贸易发达省市,结构也不尽合理。然而河北服务贸易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今后要按照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与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劳务输出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同时,要重点培育信息网络服务、视听娱乐服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民族文化等现代服务贸易。并通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实施技术创新和培育国际品牌、延伸货物贸易市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扩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构建服务贸易发展的立体格局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9.
宋(包括北宋和南宋,本文不严格区分,而统称宋)与高丽贸易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国家使节进行的国家贸易;二是在民间进行的私入贸易。本文从三个方面叙述如下。一、宋与高丽使节的往来,两国之间的国家贸易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962年高丽第一个使节向北宋“献方物”。公元1030年由二百九十三人组成的高丽使节团到北宋,“贡金器,银罽刀剑、鞍勒、马、香油、人参、细布、铜器、硫黄、青鼠皮等物。明年二月,辞归赐予有差”。“其后绝不通中国者四十三  相似文献   

10.
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模型将传统的基于要素积累的静态贸易理论(如H-O模型)动态化,指出动态比较优势的演进由内生技术的创新引起,每一个时点的技术优势带来特定的贸易模式,即在每一个时点的贸易模式是由该国所拥有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决定的。但有更为基础、动态的因素———R&D决定了每一个时点的技术优势,这为落后国家特别是我国改变其不利的贸易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农产品贸易作为云南—东盟合作的传统产品,自2003年"早期收获"协议以来获得长足发展,但因交通运输网络薄弱,检验检疫壁垒、金融环境不够配套、农产品分类差异等问题,双方农产品贸易始终未出现质的飞跃。在中国—东盟自贸易区创建"元年"之际,探讨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自贸区创建给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带来怎样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经济危机蔓延的态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直接推波助澜经济民族主义,使全球经济危机走向深渊,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也只能作茧自缚。贸易保护主义所保护的仅仅是其暂时或长期无法调整的严重缺乏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及其落后的生产关系,只不过是“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发达国家恣意滥用贸易保护措施,已经彻底违背了世贸组织关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准司法规则,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发展进程,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无法规避的必然写照。  相似文献   

13.
明朝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明中后期社会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其中通过中西贸易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受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采取一种封闭保守的政策;而西方却推行重商主义,崇尚贸易自由,由此导致明朝逐渐落后于西方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运用时序趋势和弹性模型对中泰荔枝龙眼零关税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鲜荔枝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鲜龙眼、龙眼干肉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2012年,鲜龙眼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最大,鲜荔枝和龙眼干肉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鲜龙眼和龙眼干肉的贸易转移效应占从其他国进口额的比重大于鲜荔枝。进而提出:提升荔枝龙眼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并保持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大财政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整荔枝龙眼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制定和实施荔枝龙眼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和完善荔枝龙眼的政策性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10,(3):14-14
所谓“贸易创造”是指在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关税,原来国内成本较高的产品,会被成本较低的其他成员国的产品所取代,使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增加,某些商品的供给来源从国内向同盟成员国转移,新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6.
越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对外投资贸易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但与我国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中越两国在社会主义人文理念、对资本的控制、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方面有诸多共性。越南在贸易领域仍然存在外贸依存度过高问题,国内经济受大国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而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国内立法则落后于现实经济发展。中越投资制度、贸易制度、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涉外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及相互吸收借鉴,利于更好地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  相似文献   

17.
1881—1914年间新俄贸易关系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通商权益的扩大;(2)商业贸易网的形成;(3)进出口贸易的增长;(4)商品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几本沙俄侵华史专著,大多侧重于论述沙俄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领土掠夺,但对沙俄的经济侵略和贸易掠夺却很少涉及,尤其对新俄贸易关系的专题性论述更为薄弱。因此,本文将利用现有文献和档案资料,试就这一时期新俄贸易关系扩大的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之间的互补与竞争,是决定和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秉赋、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市场规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而这种多层次的经济互补性有利于双方通过进出口贸易获取比较利益,取得贸易双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双方的贸易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从静态分析来看,贸易创造效应总体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自由贸易,有利于增加双方的经济福利;从动态看,CAFTA的建立有利于彼此经济优势的增强和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韩国"入关"前后产业、贸易政策调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入关"前后产业贸易政策的调整,使韩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产业结构体系完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政府职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贸易保护政策等方面论述了"韩国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