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分三大部分,首先综合分析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有三条重要的文化历史特征:1、街区因渡而生,历史存续久远,风貌保存完整,构成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元素。2、多元聚合、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津渡文化”,定格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价值。3、街区南屏山北濒水、依山布局、临水而建,复兴街区风貌就是彰显镇江城市个性。其次,总结提炼近年来保护建设的阶段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在长江下游南岸、苏南运河西侧,孕育、兴起了一座历史悠久而清新秀丽的江南名城——镇江。 镇江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古得舟楫之便,享鱼米之丰,素为“九省通衢”、著名商埠。 镇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人文底蕴深邃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焦山碑林、摩崖石刻、南朝陵墓石刻和抗英炮台等全国、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处,西津渡古街和张云鹏故居获2001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  相似文献   

3.
镇江,因其背山面江,地势险峻,为镇守江防之地而取名镇江。在这样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里,有着一座1300多年历史的西津渡老码头。若说旅游是走马看花,那西津渡却是个适合度假之所,闹中取静,便捷的交通,无可挑剔的古镇人文,纷至沓来的游人。这些综合到一起,西津渡景区内唯一一家高级度假精品酒店"雅狮"优雅而沉稳地在此落户。雅狮,一家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度假精品酒店。雅狮,一家以小型、精致服务为主  相似文献   

4.
城西是镇江历史积淀最深厚的旧城区,也是一直重点保护和建设的历史城区,随着近1—2年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旧城区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快,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社会保护意识缺乏和措施不足等原因,保护状况一直不尽人意。本文借鉴国内外的保护做法和西津渡历史街区改造与更新的有关经验,提出对历史城区将要改造和开发建设的片区,对其保护和开发建设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田慧 《华人时刊》2011,(7):32-33
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大码头,中心轴线18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整条街道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故有一眼看千年的美誉。街巷,是西津渡历史街区的主要民居格局。这里既有上海的里弄,又有北方的胡同:庭院既有南方天井民宅,又有北方四合院布局;单体建筑既有江南民居风貌,又有北方建筑的纯朴、厚实;整体风格既有东方神韵,又有西方特色。当你站在云台山朝西北向下望去,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  相似文献   

6.
2001年金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江苏省镇市内的西津渡古街上“昭关石塔”、“观音洞”和“救生会”这三处妥善保存至今的古迹,授予“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顷刻间,镇江这座本已名闻遐迩的锦绣江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加令人瞩目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界定 我国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是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2002年10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将历史街区列人不可移动文物范畴,具体规定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  相似文献   

8.
与世界文化趋同现象相对应,千七的觉醒导致户人们对区域特性、地方特性、民族文化的追求,其中包括对城市中“亚文化群”的追求。当今世界正处于文化的多元与共存之中,这也是世界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回民街区存在于我国多数城市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各斯林一千三百万人,跨十几个民族,分别居住在我国一百多个不同规模的城市中。而北方城市中的回民街区是有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亚文化街区。这些街区具有历史久远,文化内征深厚,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在调研中发红,这些街区绝大部分正待于更新,由于…  相似文献   

9.
许兴海  刘洋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75-76,126
从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入手,剖析了徽州古民居厅堂“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徽州人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文化艺术氛围的相互关系。徽州古民居独特的形制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与“吴地”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微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徽州社会的崇儒重教文化传统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历史与文化基础,也是“中堂”装饰风格在徽州古民居中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传统街巷的保护和更新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镇江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相当一部分街巷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界面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但目前仍存在街巷狭窄、交通不畅、沿街巷建筑风貌参差不齐、街巷空间景观单一、环境卫生质量差等问题。因此,需要从疏解街巷交通、完善街巷系统、保护街巷空间和延续街巷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保护这些传统街巷,延续其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1.
镇江历史上称为“吴头楚尾”,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处,这一优势使当地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塑造了镇江人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对于新时期推动镇江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大爱镇江”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镇江旧城区承载着镇江名城的精华,是极具特色的,尤以旧城西区为典型,是集中展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物质载体,是一座滨江而立的鲜活的古城,可谓镇江的名城风貌区。但是,在近二十年时间里,名城风貌区迅速衰落,街区建设、商贸发展不甚理想,如何营造活力,焕发生机,促进旧城复兴,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拜读《宋诗选注》,获益良多.该书经过两次排版,六次重印,作过多次精益求精的增订,后学本不应置喙,惟感万虑或有一不周,谨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供先生斟酌.一、秦观《金山晚眺》“西津江口月初弦”注:“金山是江南名胜,下临长江.西津,就是西面摆渡口.……”据《嘉定镇江志》卷二“津渡”条:“按:李德裕为浙江观察使,于蒜山渡严勒津逻捕绝‘请毫州浮屠圣水者’.蒜山渡,今西津渡也.西津渡去府治九里,北与瓜洲渡对岸.”此处“西津”似应为“西津渡”之简称,始设于唐,至今已有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任何事物的存在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因此,欲深究事物或现象存在或发生乃至发展的根据和理由,应注意对其可能的文化渊源的探析。其中通常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求文化联系,寻找文化依据,二是分析作用影响,探讨前进途径。而这两个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客观存在。对“大爱镇江”的探讨,也应该基于特定的镇江区域文化环境做历史地客观地分析,而不应该脱离这个环境去做求证式地“挖掘”,因为那样,对于使“大爱镇江”真正成为镇江区域内人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是无补的。  相似文献   

15.
正"行走的格桑花"2016年镇江探索营8月8日开营。从这天开始的八天里,青海省互助县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参加了镇江格桑花工作站组织的参观新区金东企业、镇江醋文化博物馆、镇江急救科技体验馆、西津渡景区等一系列参观体验活动。同学们看到了与西部不同的风景美、发展美、文化美、遗产美、生态美,更是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血浓于水的亲情美。  相似文献   

16.
[摘要]我国对历史街区保护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将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融为一体,用动态方式保持历史街区的延续性,由此形成了近年来对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商业形态。成都宽窄巷子的旅游开发是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从模式建构理论上系统分析其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特点,可确认成都宽窄巷子商业模式的性质基本属于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型。这一商业模式运行成效集中体现在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其实现路径突出四个保障: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市场化营销。这一商业模式虽然在文化保护中需要调整一些错位现状,但总体上为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探索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嵌入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文化空间与现代城市空间、社会文化变迁之间构成了深层的交互关系。以武汉市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昙华林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综合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文化遗产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问卷分析的方法,基于作为“我者”的居民、经营者与作为“他者”的访问、观光、游学等活动人群的视角,深层次地探析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现状与困境。研究表明: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正在面临开发及宣传力度不足、市场秩序混乱、相关部分监管不力、建筑和空间已经无法承载当今城市生活等困境;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对地方文化认同有激活效应;通过提高协同发展能力,满足“他者”的认知需求;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保障“我者”的生活需求;巩固文化核心地位,统筹“我者”“他者”利益,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和社会习俗等,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具体到镇江的地域文化来说,它不同于周边地区南京的“金陵文化”,苏锡常的“吴文化”和扬州的“维扬文化”,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如历史悠久、南北兼容、东西并蓄、宗教多元、文武兼备和隐士文化等等。由于镇江位于长江和江南运河的交汇处,因而,也是长江文明和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早在古代,镇江就已经成为一座隐士文化的名城。东汉时焦光,六朝时昭明太子和戴颐等名人、名士入隐镇江,拉开了镇江隐士文化的序幕。经过千年积淀,隐士文化成为镇江的一个很可贵的资源,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活力和地域特色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更因为,它具有万世不衰的人文魅力,而传承于历史,流传在民间。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9,(1):18-18
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占地3.19万平方米。它是以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甘熙故居”为文化核心,辅之以南京传统老字号而打造的具有独特金陵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