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太阳花学运中,台湾青年由政治冷漠群体走上台湾政治舞台,他们的运动诉求具有明显的反中倾向,出现中国认同危机。从世代政治视角分析发现,趋左的青年政治生命阶段、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成长经历和经验以及现实中两岸和平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等三方面导致了学运中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异化。后太阳花时代,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台湾青年、务实的方式与他们分享发展利益、用中华文化软实力引导他们认同中国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过程中,青年农民工面临着身份危机。为了实现身份认同,青年农民工需要进行身份重塑,经由身份重塑实现身份认同是青年农民工个体获得明确身份地位的一次飞跃。除了实现身份认同,青年农民工还应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来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认同。由身份认同到社会认同是青年农民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当代海外华人教会的青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华人的海外移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华人基督教会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承担起青年培养的责任。它们认识到当代华人青年不仅面临着后现代文化及信息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还面临着文化适应及身份认同的困惑。海外华人教会人士对华人青年群体的处境有着较清醒认识,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付之以适切、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完成海外华人亚文化群体及族裔的建构及认同。  相似文献   

4.
台湾青年世代正义议题涉及高等教育的学用落差、高失业率、低薪与贫困化、购房压力及公共事务参与管道不畅等诸多层面,近年来一直是台湾公共领域的重要议题。在群体性焦虑下,台湾年轻人发起了新一波谋求世代正义的社会政治实践。在选举政治逻辑下,台湾两大政党出台了一些新策略予以因应。台湾青年的世代正义难题,为大陆台青政策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流动青年初入城市,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会严重阻碍群体融入城市。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尝试对当前流动青年面临的社群隔离及身份认同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湖北省流动青年定居意愿的影响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剖析发现,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和城镇落户意愿不一致,虽然事实性定居意愿强烈,但是制度性定居意愿却偏低;青年群体流入城市后产生社群隔离(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会对其身份认同和城市定居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定居意愿影响显著,心理距离对身份认同影响显著;当流动青年产生社群隔离时,其身份认同对于定居意愿的影响将会变得不显著。由此,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设计应注重完善流动青年户籍制度的保障,并积极鼓舞青年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交往和心理融入,减轻社群隔离现象,从而形成流动青年的城镇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6.
当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所遭遇的边缘化和差别化对待已成社会事实,女性群体,特别是青年女性俨然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了解青年女职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其遭遇和面临的从业困境对于分析我国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乃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意义重大.青年女职工的从业困境主要表现为入职门槛、性别隔离、玻璃天花板、孕妇骚扰和议价力量薄弱等五种类型.而青年女职工"家庭—工作"双重角色的身份互嵌与溢出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国家缺位与责任下沉是造成青年女职工从业困境的内在生成机制.建议从优化国家生育保险政策、加强女职工就业培训和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等几个层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文化符号是地域、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文化符号对象化的结构性机制可以反观人类整体结构、总体精神的发展,也可以使人反观自我个性的状态和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传承传统文化符号是青年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维度。当前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符号消费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异化表达,后现代虚无主义文化下对文化符号的碎片化解读,全球化下文化冲突对本土文化符号的挑战等情况不同程度地造成文化符号记忆断裂,影响高校青年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为此,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传统文化符号的现当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进高校青年文化身份认同感;运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培养青年群体传承文化符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体验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个案为基础探讨青年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过程,这一研究超越了以往重视群体身份认同的传统,展现了青年农民工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生活体验,且在与外界的互动过程之中而形成的独特的身份认同。对于很多户籍上仍然是农民而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打工者而言,不论他身在哪里,都是异乡。同样,伴随的是其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模糊。也即是说,对青年农民工而言,已有的身份认同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他对自己认同的需求,于是,寻找一种新的认同机制成为他寻找新的归属的必然,打工者,正是他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了近年国内外有关同性恋认同研究的学术论文,从同性恋认同发展模型、同性恋认同与身心健康关系、同性恋认同影响因素以及同性恋认同与心理治疗四个方面介绍同性恋认同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还存在理论模型适用性不高,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国内关注度远低于国外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注重理论研究在实际中的适用性,丰富研究方法,深化研究内容,提高国内学者对同性恋认同领域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青年对于鲁蛇世代的群体文化经历了从他者定义到自我认同、从结构使动到自主赋能的转变,具有与东亚地区其他同类群体不同的特质。时代变迁、世代差异、阶级分化、贫富固化限定了鲁蛇时代的生存空间以及亚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世代正义和分配正义的诉求成为鲁蛇世代的差异点和特质,但台湾地区社会的发展困境无法有效回应这种诉求。鲁蛇世代的生成与发展历程体现了当下台湾地区青年群体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而走向两岸融合发展是突破困境的理性选择和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都市流动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青年个体及家庭婚房获取的动机和策略实践,在制度—行为的分析框架下,探究当代都市流动青年婚房获取的困境所在。研究发现,在行为取向分类上,青年个体展现出规范型、工具型和期望型三种婚房获取动机;青年家庭互惠分别采取了全款购房、按揭购房和过渡住房三种婚房获取策略。制度逻辑整合下的国家福利政策(属地性社会保障、剩余型住房政策、低位的家庭支持)对上述动机和策略产生影响,导致后者呈现出异化和冲突的制度病理。动机异化内隐的是占有、投机和交换的制度逻辑;策略冲突体现在个体生命历程弱势期和市场化逻辑相冲突,去家庭化意愿和家庭化现实相冲突,家庭责任过重和低位的家庭支持相冲突。因此,青年婚房困境的疏解急需系统性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以减轻青年家庭负担压力,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保障青年群体共享住房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中非农业户口无业青年在其阶层地位与阶层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出现错位现象.此现象导致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外的"游离的人"的产生,并伴随着原有优越阶层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出现.转型社会中"游离的人"与"优越的尴尬"情结迫切需要人民的关注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自“五四运动”以来,国内青年研究业已历经了近一个世纪,青年研究的学理化、专业化与规范化有了很大进展,学者们就青年研究学科化及青年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但是,纵观当前的青年研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卷化、碎片化与泛政治化等学理困境。超越青年研究的现有学理困境,可以考虑实现三个基本转变,即从对策性研究向解释性研究、从同一性研究向批判性研究、从结构化研究向过程性研究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以来,台湾地区发生的"太阳花学运"与"反课纲运动"等青年社会运动对台湾政治格局、社会秩序与民主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与影响,运动中的"青年反叛"现象反映了相当部分的台湾青年在当前两岸关系与社会发展态势下的思想价值倾向与行动主张,一方面从群体特质与现实困境来探究"青年反叛"的主客观基础因素,另一方面从青年社会运动发展演化的六个阶段,即导火索事件、网络舆论"发酵"及网络从众蔓延、集体动员规模壮大、行动升级并达到高潮、多次博弈谈判及运动转折点产生、运动退潮及行动终止来分析台湾青年社会运动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与集体行动特质。  相似文献   

15.
在去中国化的社会环境以及独派团体对台独的塑造过程中,台湾青年形成了强调与生俱来天性、追求多元化与小格局心态等特征的天然独认知。时代力量等年轻小党派的兴起,正是台湾青年天然独的影响结果。未来,在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中,台湾青年的天然独与大陆青年的中国梦思维将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只要两岸青年多交流多交心,相信台湾青年也将体认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逐步褪去天然独并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青年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是新时期教育发展框架中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群体意愿影响到具体教育表达行为。以西安市调查样本统计,结果分析表明,新农工继续教育意愿受婚姻状况、教育层次、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教育认知度、企业支持度、继续教育学习模式等因素影响且作用效应显著。提高新农工群体继续教育意愿,促进其劳动力素质优化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三方协同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地区的儿少保护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健全,再到精进的过程;在实务中逐渐形成儿少保护的三级预防体系和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总结台湾地区的儿少保护体系,其呈现的特点有:行政当局主导,民间协力;全民参与,多元通报;依托社工,专业服务;倚重量表,专业决策;家庭为中心,注重预防.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儿少保护工作经验,进一步发展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完善服务输送体系,以及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儿童侵害举报机制.  相似文献   

18.
港台青年学生近两年掀起的政治运动彼此有一定的联动,也共同深受外部政治势力的支持,其对象和目标也有相似性,都具有借助民主抗争幌子和颜色革命手段达到分离主义目的的实质。港台青年学生政治倾向的思想根源是后殖民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解决之道在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