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位身着羔皮藏袍、眼戴风镜、足登彩色藏靴的中年人,骑着枣红马,正淌过激流……这是拉萨电视台播放的本地新闻节目中的一个镜头。解说员介绍:他是中共西藏自治区巴青县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藏族盲人布德。“他是盲人?!行动那么自如,还能自己下乡检查工作?!”人们提出了不少疑问。但是,这确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一九五九年春,道班工人布德,在同叛匪英勇斗争中,被剜去了双眼。解放军送他进了医院。痊愈后送他回家,政府还给他送来了粮食和生活费。可是布德不安于吃闲  相似文献   

2.
我是新疆人,我在新疆出生、长大,这么多年未曾离开。新疆是我的家乡,家乡无传奇。对你们来说遥远新疆的传奇事物,对我来说都是平常,我没有在我的家乡看到你们想象的那个新疆,那个被遥远化、被魔幻化的新疆。至少我个人的生活,我认为是平常的,我从来没有书写过新疆的传奇。我从来没有猎奇过新疆,因为新疆的一切事物都是我熟视无睹的。我看着它们看了半个世纪,在我眼中它就是一个我生活的新疆。  相似文献   

3.
我的回族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是来学习的。“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在很多会议上是最最常用的客套话。可我不爱说客套话,我说“我是来学习的”,是真话,是实话实说。杨怀中和马平先生作为会议主办方的负责人,热情邀请我参加这次的“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欣然接受了,但他们二位又多次来电请我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我却诚恳地婉拒了。我说:我对“回族学”素无研究。你们邀请我参加会议,是给我提供学习机会,但我并无演讲资格。我怎么能对一个自己并无所知的学术领域发言,甚至作高深的演讲呢?虽然确实有人能在任何会议上、能就任何问题都发表高论,但我没这个本事。知之…  相似文献   

4.
星星和月亮     
沙平 《民族论坛》2001,(4):46-46
我是一名退休中学教师,如果有人问我:“学校中最值得你留恋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学生是我心目中的‘星星和月亮’!”。我情之所钟,独在于此也!  是的,就是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天使”,他们给我带来了生活的温暖、灵魂的慰藉。他们的忧喜爱憎全出自纯洁的肺腑,一切是非观念全来自无瑕的心田。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心灵是“不设防”的。我可以自由而自然地生活而无须戴上什么“面具”;我的心灵永远年轻乃至童心未泯,尽管我早过“知天命”之年矣。我对他们付出的不过是一颗平凡的爱心,而我收获的却是一片温馨与爱戴。 我教的是初…  相似文献   

5.
猴女子     
我是一个猴女子吗?这怕不会错,因为这是外婆的话。 我说不清猴女子是什么意思,外婆也未必,这是一句方言。方言就是这样,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想想外婆叫我猴女子时的情形,我大体上意会了哪种女子叫作猴女子。 小时我太野。我想起,我淘气的程度,胜过了一块与我玩耍的任何一个男孩或女孩。而我们一起做出的那些荒诞不经的事,有许多缘于我的策划。那应该叫做鬼点子。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我是穿着袈裟的买卖人,也有人说我是作生意的喇嘛。乍一听,似乎我一身兼有两种形象,而且是相互有点儿矛盾的两种形象,因为我是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喇嘛,又是该寺开办的企业——西藏刚坚发展总公司的经理。我自己的看法:说形象嘛,既是两种,也是一种;既矛盾,又不矛盾。总而言之,我还是我——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同样,寺庙也还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地空导弹兵,写了一篇叫《青春无悔》的稿子,文中的王金光是我在新兵连时的班长,是他教我从一名老百姓转变成了一名军人。我感谢他,忘不了他,希望您发表我的文章,以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敬意。  相似文献   

8.
援藏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叫杨昌林,是武汉大学一名退休教师。我所做的一些事情都很平凡,是一个老党员、老援藏、老教师应该做的,与党的要求、与西藏同胞给予我的相比,远远不够。我出生在湘西一个贫困山区,从小母亲去世,是姐姐将我一手带  相似文献   

9.
听到李维汉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我从内心里感到十分悲痛。李老的逝世,是党和国家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我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位终身导师。自从一九三九年,李维汉同志引导我参加了党的民族工作队伍,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民族工作成为我的终身职业。李维汉同志始终是我的导师,我也始终是他的学生。李维汉同志是我们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从《人民日报》的介绍中我才第一  相似文献   

10.
鱼水情深     
弹指一挥间,35年过去了。《民族团结》与我鱼水深情,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是一个回族干部,长期从事民族工作。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我,回顾过去,倍感民族团结杂志社同志们情深意切。每当我收到杂志社寄来的刊物,就爱不释手;每当刊物登了重要文章,我就一气读完;每期杂志我都抓紧时间通读一遍。它不仅指导我搞好民族工作,而且还不断提高我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游本昌说:为接受你的来访,我特意推掉了今天所有的访谈。我喜欢“民族团结”这句话。我终生难忘的是那条两个藏族孩子献给我的小哈达,这是我这一辈子艺术生涯获得的最高荣誉。此后,我想我不会再需要什么奖牌了……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位摄影艺术家,我常常思考如何让我的旅程塑造我的艺术,如何将我见证的面孔和地方刻印在我的影像之中。这个故事正是关于过去十年间我的多次中国之行,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印记,同时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我首次拜访中国是在北京奥运后的2009年秋天。我的旅程包括了上海、北京、成都这些旅游胜地。然  相似文献   

1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李复贵。当前年我确诊患了癌症时,我就想:我这条命反正是共产党捡来的。在有限的日子里,我应该为党多做些工作,以报答党对我似海深的恩情。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在湖南芷江的侗乡人。解放前受欺压受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汉族人,共产党员,现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科委副主任。1960年,我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来到了果洛草原。当初我一踏上这片草原,就遇上了两个难关。一是生活关。我是个南方人,对北方生活十分陌生,尤其是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草地睡帐篷、喝奶茶、吃酥油糌粑,就更难适应。我想,既来之则安之,就主动地向藏族同胞请教。他们热情地教我吃,教我喝,教我骑马、骑牛。就这样,过了段时间,我终于闯过  相似文献   

15.
在你没有出生时,我没有预料今天的思念痛楚。原来的如铁心硬,已经烟消云散。常常想你想到心痛,想到鼻头发酸……天泽,我的宝贝,我要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以雪域山川为衬托,和着明月清风,为你骊歌一曲,祝你幸福平安!你是我心中的至爱,你是我灵魂所系,你是我行走的陪伴。有你的日子,我的漫漫长夜不再寂寞。艰苦卓绝也甘之如饴。  相似文献   

16.
正齐如山先生是我的外公,我母亲齐长是齐如山的长女。我和外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但他对我们的关爱、对我一生的影响,使我永志难忘。我对外公的情感源于我家和我个人的经历,我父亲青年时立下农业救国的志向,曾就学于北京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7.
我身上的某种气质使我难以融入这个时代、这座城市,难以融入到知识分子和文人学士中间去。他们也强烈地感觉到我是一个异类。1989年我进入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师姐朱伟华说我是一个天生的"解构"主义者。理解张承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尴尬的难题。多少年来,我一直抗拒着他,始终回避着他。在张承志极力要成为一个强者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求成为一个"弱者"。陈福民兄读出了我的文字中间迥异于张承志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六月三日,是个悲痛的日子。这天,我刚从乌鲁木齐回来,就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徐殿维去世了。我顿时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不顾一切地向行署农业处奔去。步入灵堂,我看到徐殿维静静地躺在花丛中。我幻想这是我热爱的兄长过度疲劳正在安睡,巴望着他睁开眼睛醒来,我要搂住他,象往常一样和他再叙友情……  相似文献   

19.
“七一”来临,我的心情很激动。是党给了我无限温暖和幸福。是党把我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解救出来,给了我新的生命,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今天,我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干部.光荧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最美的嫁衣     
那一年我去辽西山区搞社会调查,这是学校给我的任务。那是大山深处极贫困的一个小村子,几乎与世隔绝,我主要是调查那里的教育情况。正赶上村里学校的一个老师生病,我便代他上了一个月的课。学校只是一间摇摇欲坠的土房,学生也只有十几个。村上让我吃派饭,就是挨家挨户地吃。我知道每一家都很穷,便跟村长说不必另做,他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去的第一家姓张,他们家有个孩子在我代课的班上读书。他们家住的是一个座小小的石头房,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推门进屋,屋里的墙上棚上是用报纸新糊的,地面也是纤尘不染。炕上坐着一位老奶奶,我的学生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